2019-04-18 21:36:56高明的人,往往精通为人之道,深谙处事哲学,相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情商更高,做事讲方法,做人有原则,不会对抗天道规律,不会违背客观法则,因而在人际交往之中表现得游刃有余,做事情更容易成功,自然运气也更好一些,一般来说,真正高明的人,会懂得两条处世天规,往往技高一筹,好运更多! 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三十六计》 释义:世界上很多东西看上去很有价值,很有用,但是因为难以控制,所以并不能为我所用;反而是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事物,往往可以借助他们发挥作用。我虽然借助平庸之人发挥作用,实际上平庸之人还会感激我,因为我帮助他们实现了价值。所以真正可以利用的是无用之物。 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一些事物达到自己的目的,与其找那些“有用的”,不如借助无用之物,效果会更好一些 正所谓,无用方为大用。人人都觉得有用的,未必实用,因为驾驭不了,我打个比方,如果你没有驾照,要出门,面前有两种交通工具,一辆跑车,一辆脚踏车,这个时候,哪一个是对你有用的呢?毫无疑问,是脚踏车而不是跑车。跑车虽好,但是你没有驾照,不能上路,而脚踏车虽然普普通通,但是你合理合法的使用它,名正言顺的驾驭它,显然,一样可以到达目的地。 也就是说,看上去普通而平凡的事物,往往却是最有价值,最值得拥有的。生活中,很多事大抵如此。 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并不能真正为你所用,因为他处于上升期,会野心勃勃,不会甘于现状,总有一天你驾驭不了,把希望寄托在这种人身上,你会大失所望,如果委以重任,甚至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让自己陷入两难。 反而是一些看上去愚笨无能,甚至落魄失败之人,这种人不需要你刻意拉拢,他们往往主动前来依附,甘心情愿做超额的工作,实际上,这样的人,可塑性非常大,往往可以借助他们,在关键时刻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柔弱胜刚强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道德经》 释义:刚强生硬的事物是趋向没落的一类,柔和平缓的事物属于蕴含生机的一类。因此,越是向外界使用蛮力逞强,受到反击的力量就越大,最终反而可能毁灭自身。木头太僵直生硬就容易被折断。事物变强大之后,总是趋向下坡路。最终可能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总是向上生长,最终反而可能居于上位 柔弱不是软弱,不是低三下四,不是低声下气,而是处世委婉,柔和,圆融,即维护了自己的立场,又不至于让别人难堪。同时,柔,是一种可以回旋,富有弹力,应运而生,应时而动的状态,虽无为,而蕴含无限可能。弱,即不张扬,不强势,内敛沉稳,低调谦和的状态,是一种处世哲学,并非虚弱或者懦弱,弱往往表现为不争与善下,不争与善下只是一种主观状态,并非客观结果。 那么客观结果会怎么样呢? 如老子道德经所言,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也就是说,不争而自得,善下者为王。 而刚强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呢? 所谓刚,是指做人做事,冲动鲁莽,生硬而缺乏弹性;强,指的是骄横狂妄,不顾客观规律,一味强求,一味使用蛮力,显然,这样为人处事的方法,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如老子所言,强梁者不得其死——强硬蛮横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往往让自身陷入绝境。 一个人想要取得更高的成就,实现更多的人生目标,自然就不能为所欲为,而应该坚持原则,遵循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获取更多利益的同时,又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一个人,一旦想明白无用之用,柔弱之益的道理,往往会迎来更多好运,境界更胜一筹,前途更加宽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