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结构丨高层结构刚度比一直算不懂?答案在这里!

 徒步者的收藏 2019-04-19

来源:肖从真工作室,获授权转载。


——大师解读

  做高层,刚度比是绕不过去的坎。

  高规3.5.2的第2款,对带剪力墙结构的刚度比做了规定:

  2 对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楼层与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可按式(3.5.2-2)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

  (3.5.2-2)

  可见,对普通楼层来讲,如果层高变化不大的,本层与上层的刚度比不宜小于0.9;层高变化大的,刚度比不宜小于1.1。

    有人觉得这个公式不好理解,为啥层高越大还越有利了呢?表面看来,由于公式考虑了层高修正,层高越大刚度比越容易满足。但如果把Δi/hi作为整体看待,就会发现公式反映的是层刚度与层间位移角成反比:在刚度突变的部位,不光是层间位移有突变,层间位移角也会有突变。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对嵌固层,因为计算时将柱脚设定为固接,会高估本层的刚度,所以要求嵌固层与上层的刚度比不宜小于1.5。

  这里容易混淆的是关于嵌固层的规定,因为高规还有这么一条规定:

  5.3.7  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

  迷糊了?到底要2还是1.5呢?所以看这里

  为了让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要求:

,一般按剪切刚度比计算

  当地下室顶板满足嵌固条件,并且在计算中指定了嵌固,要求:

,按公式(3.5.2-2)计算。再次提醒,计算这个参数时,是指定嵌固的!

  现在清楚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