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文言文默写 1.(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6)《小石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游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写小石潭西南方溪水曲折而又时隐时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凸显出小石潭环境清冷使人内心忧伤凄凉的特点。 2.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②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④溯洄从之,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古诗《式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八月湖水平, ____________。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_。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_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告友人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离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说临别之际,气势宏伟,已有不必作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②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③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⑤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明诗人渴望出仕、希望张丞相能助他一臂之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 (《诗经·郑风》) ②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_______________,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诗经·关雎》中,男子追求女子没有成功,从而以“_______________”表达其对女子的日夜思念。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表达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名句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__,如三月兮!(《子衿》) (3)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 ③______________ ,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④______________,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⑤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四句。 10.名句积累。 (1)《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奇特优美的自然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 。(《诗经·子衿》) (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指出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朋友间的真情。 (5)《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1.将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子衿》) (5)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古诗文默写。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3)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13.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__,故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③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④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三月兮。(《诗经·郑风·子衿》) ②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⑥驿外断桥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⑦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2)默写《关雎》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兼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兼苠、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写照。 2.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选个角度进行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赏析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倒。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6.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的“友”字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8.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 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 (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 ③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9.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10.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及解析: (一)古诗文言文默写 1.悠悠我心 天涯若比邻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2. (1)①胡为乎中露 ②悠悠我心 ③窈窕淑女 ④溯游从之 ⑤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3.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4. 涵虚混太清 波撼岳阳城 端居耻圣明 徒有羡鱼情 清晨入古寺 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万籁此都寂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5. 寤寐思服 气蒸云梦泽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6. (1)①寤寐思服 ②宛在水中沚 ③屋舍俨然 ④蒙络摇缀 ⑤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2)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7.挑兮达兮 凄神寒骨 曾益其所不能 徒有羡鱼情 绿杨阴里白沙堤 尝贻余核舟一 寤寐思服 天涯若比邻 8.(1)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一日不见 (3)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4)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5)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9. (1)①君子好逑 ②道阻且右 ③微君之故 ④纵我不往; ⑤气蒸云梦泽 ⑥皆若空游无所依 (2)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10. (1)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悠悠我心 (3)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4)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5)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11. ①在河之洲 ②鸡犬相闻 ③天涯若比邻 ④青青子衿 ⑤欲济无舟楫 12. (1)天涯若比邻 (2)青青子佩 (3)端居耻圣明 (4)其岸势犬牙差互 13. (1)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2)胡为乎中露? (3)青青子佩 (4)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5)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14. (1)①君子好逑 ②微君之故 ③青青子衿 ④波撼岳阳城 ⑤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15. (1)①一日不见 ②秋天漠漠向昏黑 ③山光悦鸟性 ④落日故人情 ⑤谁见幽人独往来 ⑥寂寞开无主 ⑦在水一方 ⑧芳草鲜美 (2)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二、诗歌鉴赏 1.D 2.示例: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ABC三项理解正确。D项不正确。应为:《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欲即转离,这又都是动态的描摹,如此动静结合,使这幅画给人留下了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之情。 4.“关关”,运用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运用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解析】 3.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等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4.试题分析:考查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诗歌语言富于表现力,运用双声叠韵“窈窕”,既富于表现力,又琅琅上口,至今活跃在人们的语言中。运用叠字“关关”,形容鸟叫声非常和谐悦耳,让人联想到夫妻之间的琴瑟和鸣。 5.引起后文。 6.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对她表示亲近。 【解析】 5.围绕“起兴”的作用作答。起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6.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字面意思是把琴瑟两种乐器当作朋友,以琴瑟为友可用作交友,是以琴瑟相交的意思。 7.D 8.【示例】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主人公心中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语作用、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D项表述错误,《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 8.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的把握。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9. 重章叠句 10.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人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 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诗歌的章法结构。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这首诗共有三章,结构大体相似,只有个别字词的区别。所以采用的是“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 10.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这首诗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人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作答时可找出文中“比”的句子,即运用比喻手法的地方;“兴”的句子,即诗歌中开头借助何物引起所要歌咏新娘的。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