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俱乐部】《茶道经》:从“道”的层面揭示“茶理”

 昵称16619343 2019-04-19

提及茶道

小编脑海中浮现这样一些画面

或是细致繁杂的泡茶工艺

或是饮茶对弈、谈笑风生的文人墨客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图源网络) >>

more+

而在他(紫晨)的心目中

茶道是这样的

一阴一阳谓之道

新书推荐

《茶道经》

紫晨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年02月

茶之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上本无可与中华匹敌者”。然而,近年来,“世人多好外道,所见之茶道,设案备席,煮水端茶,艺术而已,焉能为道?”,中华茶道不兴,流于形式与“艺术”,将“外道”视为“正道”之风有蔓延之势。有鉴于此,作者遍访茶山,觅嘉茗,“辨识茶气之纯正,改善制、藏、烹、饮之技艺,以中华真茶道举之世人,以养世人之体魄”,故撰写《茶道经》。

“一阴一阳之谓道”。作者将阴阳五行说、道家文化及传统医学经络理论等,贯穿于茶的分类、茶之气脉贯通、茶树栽培、茶叶制作、保存、烹煮以及茶之品鉴、早晚饮茶规范、四季饮茶保健、祛病等实践过程,并运用现代前沿科学方法加以分析证明,从“道”的层面揭示“茶理”“茶术”之阴阳“和而不同”的奥秘,对推动茶文化的科学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作者行文采用简洁的古汉语句式,典雅精炼,与传统文化中“道”与“经”的表述韵律要求极相吻合。

《茶道经》与唐代陆羽所著茶文化经典《茶经》相比,既有体例承继,更有历史超越。“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语,出自《茶经》,所指为绿茶)如果说,千年前陆羽通过《茶经》将“茶道”赋予了一种专属少数文人雅士的秉性,并就烹煮条件、饮茶礼仪、器具形制要求、过程序列仪式等提出了具体规范,从而把“茶道”变成了一种高大上的“行为艺术”,那么千年后的紫晨所著《茶道经》,则返璞归真,让茶道回归神农时代的价值,回归日常,回归它本来的“医药”(茶本来就是一种草药)属性,以让它在日常生活中服务大众,贴近百姓,发挥更大的祛病、强体、保健的功用。

作者简介

紫晨,本名李辉,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大同中华民族寻根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上海人类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亚洲人文与自然研究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分子人类学,从DNA探索人类起源与文明肇始,被Science以《复活传奇》为题专版报道。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发表论文二百多篇。出版《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来自猩猩的你》、《偒傣话——世界上元音最多的语言》、《复旦校园植物图志》、《Languages & Genes in NW China & Adjacent Regions》、《极简人类进化图解》等科技著作,《岭南民族源流史》等史学著作,《道德经古本合订》等哲学著作,翻译过《夏娃的七个女儿》、《我的美丽基因组》等科学名著,有诗集《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皎皎明月光》、《谷雨》、《紫晨词》、《茶多语》、《十二山》等。教学成果卓著,获得“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政府提名奖等。

作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的作者李辉(笔名紫晨),能写出这样一部不同凡响的茶文化著作,也得益于其历史渊源。1927年,中国第一个茶学系成立于复旦大学,有“当代茶圣”之称的吴觉农先生则是首任系主任。1983年,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创始人谈家桢院士,发起并成立了上海茶叶学会。作者早年得其“亲传茶道之理”(亦即茶叶药用原理),从此“茶缘一发不可收拾”,及致力撰《茶道经》。

本书特色

本书以精炼的文言表达形式,从中国传统文化“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层面,对茶之分类茶之栽植茶之采摘茶之制造茶之保存茶之泡煮茶之品味茶之辨别以及四季饮茶的“道”与“理”等十二个方面,一一进行精辟的阐述。作者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娓娓道来,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图文并茂,版面精美雅致。本书以《茶道经》面世,实属不多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