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五液,也就是人的泪、汗、涎、涕、唾五种液体,分别对应人的五个脏器,在《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仔细的解释:“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也就是说,通过五液就能看出你的五脏是否健康。你百分百健康吗? 泪 为肝之液 肝开窍于目,肝血及肝之津液充盈,溢于目窍则为泪。泪可滋润眼目,若肝有病变,就会从泪的异常表现出来。泪少而眼干,为肝阴血不足,应滋肝养血。忌恼怒,宜清补。 迎风流泪、两眼发痒,为肝经受风邪,应少用眼,保持清洁,并拍打额头,也可用野菊花、桑叶煎水熏洗。泪热发黏、两眼畏光作痛,为肝经有热,可多拍打大腿内侧,每次10分钟以上。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保持大便通畅,使热邪有下泻之路。老年人气血虚弱、肝肾阴虚,常会流泪不止。建议滋补肝肾,补气养血,加强营养,节制房事,多做卧位拉筋。 汗 为心之液 它的排泄在生理上会受到心神的控制,比如,感觉冷时,毛窍闭合而无汗;天热、运动或衣被过厚感觉热时,则毛窍大开而多汗。 汗的异常主要有自汗、盗汗两种。心阳不足、心气虚,不能“守住”心液,则见自汗,此时应补气补阳。阳虚患者大多形寒怕冷,易外感风寒,所以室内温度宜偏暖,且要温补调理。 气虚患者宜注意休息,建议多喝姜枣茶。 心阴血不足者容易出现盗汗,这类人饮食要以清补为主,忌食辛辣,盗汗患者体质多热而偏燥,故室温宜偏低且湿。 涎 为脾之液 脾开窍于口,脾之阴精上布于口,则为涎,主要用来溶解食物,助消化。脾胃虚弱者可表现为口淡乏味,恶心且口水多,应温中健脾。忌寒凉、多热食,给胃脘部热敷,也可服姜枣茶或糯米粥加红枣数枚食用。 胃火盛可表现为口干涎少,这类人忌食辛辣刺激之品,要多吃主食,少吃寒凉,也可用麦冬、沙参煎水服。 涕 为肺之液 肺开窍于鼻,肺之津液充盈,出于鼻窍则为涕。鼻涕可滋润鼻窍,使其保持畅通,保证呼吸和嗅觉功能的正常。 肺的病变可从鼻涕的异常表现看出来。如肺阴虚者可表现为鼻干无涕,建议将室内温度调低些,并保持一定湿度。忌辛辣、油炸食品。 因风寒导致肺气失宣者,多表现为鼻流清涕。这类人所处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风寒再袭。流黄浊鼻涕的人应清肺泄热。可以拍打双肘、双手通用部位,还有整个手臂内侧,并多吃清补膳食,注意保持鼻腔的通畅。 唾 为肾之液 肾气旺盛,肾之阴精上充于口为唾,有湿润口腔和溶解食物的作用。唾液的异常变化可反映肾的病变。口苦口干少津,腰膝无力为肝肾阴虚,可用枸杞子、沙参煎汤服用。同时,调节情志,注意休息,忌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