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 短式网球 本文从握拍、脚的移动、各类型引拍、底线正反手击球、网前球、发球等方面,展示短式网球的运动技能及练习方法,为学习的儿童提供不错的学习、练习范本。 FASHION SHOW 01 握拍与引拍--不同风格的球风
网球握拍方式的选择决定今后打球的风格。一般常用握拍有4种,东方式和西方式是普遍选用的标准握拍方式,大陆式和双手握拍式由于不太适合高水平技战术发挥,并不普及。但也有列外,我国网球名人彭帅就是双手握拍选手。 随着网球水平的提高,在标准握拍基础上,变化而来的握拍方式也出现许多种,如常看到的半西方式握拍方法。不同的握拍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握拍是最关键的。
网球运动中,引拍是为了解决好向前挥击球的发力,引拍方式大致分为大环形引拍、自下而上引拍后再走一个较大的环形、小环形引拍和直线引拍四种,四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建议短网初学者学习使用除大环形引拍之外的引拍方式,因为采用引拍路线相对较短的引拍方式,更有利于回击各种快速来球。 02学会移动--迈向成功的脚步 网球是一项出发球之外各项运动技能都需要在移动中完成的运动。这就需要我们具有矫健的步伐。球场之上情况千变万化,球员根据场上情况不停变换方向,通过各种步伐来应对场上多变的情况,调整好人与网球的距离。步伐是球员正常发挥技术水平的基础,我们可以说步伐是一名球员网球运动的灵魂。步伐多种多样,但对于少年儿童,两种网球专项步伐是一定要加以熟练掌握的。
这是一种起到连接、变速的串连步伐,它可以及时地调整身体状况,使我们可以快速地向任何地方移动。在准备姿势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球上,时刻观察对手动向; 对手击球瞬间,在吸气的同时,两脚同时用力,有弹性的踏跳,双脚落地瞬间吸气,使身体处于可向任何地方移动的状态。 训练方法:将网球依次等距排在底线,两脚依次踏过其间隙,一个来回则为一组,根据自身情况增减训练量。
击球步伐分为开放式、关闭式和半开放式三种。由于关闭式对平衡还是力量发挥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逐渐被球员所淘汰。球员间流行的步伐是开放式和半开放式步伐: 开放式击球步伐 击球时两脚平行于底线的姿势,称之为开放式击球步伐。其优点在于:可以尽早的接到球,尤其在准备时间短暂时,例如接发球或回击里身体很远的球时。但是这种步伐对会拍的用力、方向、速度及幅度的控制要求较高。 训练方法:训练者位于底线处,搭档在训练者身旁喂球,训练者运用开放式步伐进行多球训练。训练量依据训练者水平在进行增减。动作不能固定便需要进行无球挥拍练习来固定自己的击球动作和步伐。 半开放式击球步伐 击球时左脚向侧前方跨出的姿势,称为半开放式步伐。其优点在于击球时的上步使身体重心很好地从后向前转移,从而保证了球员力量的发挥,而且侧身对网的姿势让直线和斜线球可以更加轻易的打出。 训练方法:训练者位于底线处,搭档在训练者身旁喂球,训练者运用半开放式步伐进行多球训练。训练量依据训练者水平在进行增减。动作不能固定便需要进行无球挥拍练习来固定自己的击球动作和步伐。 采用何种步法与用什么握拍法打球有直接的关连。采用东方式握拍法击球,用力的方式是向前为主的线性运动,故采用半开放式步法为好;如果使用半西方式或西方式据拍法击球,用力的方式是转腰、转胯的角动力,应采用开放式步法。步伐的训练在于积累,脚步的敏捷可以通过进行敏捷梯训练提高,日积月累的训练便能造就自己网球运动的灵魂。 02 正反手击球--最基本的击球技术 正手击球 正手击球技术要点: (1)击球时,眼睛须始终盯住球; (2)当决定用正拍击球时,应及早转肩向后引拍; (3)转身左手推拍,左肩对网; (4)击球点在左髋前面; (5)击球时,绷紧手腕握紧球拍; (6)球拍随球送出的挥拍动作要充分,方向向前; (7)击球后能及时回到原准备姿势。 1.准摆姿势 两脚自然站立,与肩同宽,双膝微屈,上体略前倾,脚跟稍提起,重心落在前脚掌上。右手持拍于腹前,左手扶拍颈,两肘自然下垂略外张,拍头稍高于柄。左手扶助拍柄位置可以减轻右手负担的同时,还能帮助右手变换球拍握法及迅速向后拉拍做出转肩动作。 2.转肩引拍 一旦判断对方来球是正手方向时,双肩向右侧转动,左脚掌辗动使左肩对着球网,身体成侧身状态。随着转体右手应快速平稳地向后引拍,拍头高于手腕。沿水平的直线拉拍,要迅速协调。及早的转肩能使拉拍动作相当自然完成,随后加上适当跨步,使人处在一个能流畅击球的体位上。 3.挥拍击球 挥拍击球时,踏出左脚使重心前移。一般踏出的左脚与端线约成45°角,呈开放式步法。根据来球情况,对准来球方向迅速向前挥拍身休重心从后脚移向前脚,迎上击球。此时应绷紧手腕握紧球拍,防止拍子在手中晃动而打出不稳定和力量不足的球。拍面垂直于地面,平行于球网。 4.前挥跟随 击球后,球拍应随球的方向作较长的前挥跟随动作。球拍的前挥应尽可能向前方伸直到手臂和拍头无法再向前运动为止。此时左手亦上举扶住拍柄。击球的随挥动作不仅能使击球动作显得流畅、协调和舒展,而且它本身也是击球动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挥动作可以保证击球的力量和控制球的飞行弧线。 反手击球 网球反手击球通常是指击打左侧来球,反手击球有单手击球技术和双手击球技术两种。反手击球由四个环节组成,即准备姿势、转体引拍,挥拍击球和随球动作。 准备姿势 面对球网,两脚自然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重心落在前脚掌上,左手扶拍颈,拍面垂直于地面,拍头指向对方,双目注意对方来球。 转体引拍 正确判断来球后,快速移动到位,重心移至左脚,身体向左旋转,将右肩对着来球,左右手配合转动球拍,成东方式反手握拍,屈膝降低重心,右脚向击球方向跨出呈“关闭式”步法。在来球即将落地前,快速向后引拍,将拍头指向场地后方,拍头降低与膝关节同高。 挥拍击球 来球落地起弹后,由下向上、向前挥拍,在身体左侧前方,位于膝关节与腰之间的高度击球,击球部位与拍形与正手击球相同,拍体与地面平行,拍面与地面及击球方向垂直,用拍面中心位置击打球的后中部。 随球动作 击球后,球拍尽量随球前送,单手击球的右手挥拍至头的高度,左手向后伸展,两臂呈直线展开,胸部面对场地左前方,专题幅度不宜过大,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双手反手击球,经前挥后将拍挥至右肩上。 TIPS 在刚开始学习反手动作时会认为反手比正手好学,所以好多新手在刚学完反手动作后就着急着上场打球,其实这样并不好,建议在反手击球动作固定成型之前不要着急在场上用。 01 发球--比赛必备 发球与接发球在网球比赛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相对于底线击落地球和凌空截击而言,发球是一项比较难掌握的技术,因为发球的主动权绝对掌握在击球者自己手里(这是其不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抛球还是挥拍击球都完全凭自己的控制,发球者所要做的只是为自己创造最佳的条件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将球发出手。 发球分类与方法 不同的发球作用不同: 发球要点 (1) 抛球与挥拍击球同时进行 (2) 一发抛球,球的位置较靠前;二发抛球,球的位置较靠后 发球技术要领: 1. 稳定情绪 心浮气躁的情况下是很难发出一个好球的。通常的作法是:在发球的位置上做几次深呼吸,再拍拍球,然后站定准备发球。各人习惯不同,因而稳定情绪的作法也各有异,但这一环节最好不要被略掉并且尽量延续至准备动作当中去。 2. 握拍 东方式或大陆式握拍。经常使用东方式握拍不仅相当别扭而且易使手腕受到损伤。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用 东方式正手握拍进行发球。 3. 准备动作 发球前具体的准备动作,双脚自然分开站立,两脚的连线保持一个合适的角度;身体自然前倾;最好只持一个球,球自然着落在持球手拇指、食指及中指三指上,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屈于球的后部,切忌用力将球握在手里或捏在手里。 关于球拍相合。 4. 抛球 准备动作稳定下来以后,顺势就是抛球及挥拍击球了。这两个环节能否配合得好是能否发好球的关键,而抛球的质量则又是关键的关键。位置得当、出手平稳的抛球无异于为挥拍击球创造了稳定的条件。 抛球的方法:在准备动作的基础上,持球手的肘部渐渐伸直并向下靠近持球手同侧的大腿,然后从腿侧自下而上将球抛起。手臂保持伸直的状态,其走势与地面垂直,掌心向上,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将球平稳托起,尽量避免勾指、甩手腕等多余的手部小动作,以免影响球的平稳走势,球在空中的旋转越少越好。球脱手的时机应适当,脱手时托球的三手指已最大程度地展开,球不是被“扔”到空中而是被“抛送”到空中去的,初学者应对此多作体验。 球脱手后在空中的位置:根据不同的需要,球出手后在空中相对于身体的前后位置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第一发球强调出球的速度与攻击力,击球点较靠前,因此球也抛得较靠前。第二发球较为保守,在保证成功率的前提下强调球的旋转和控制球的落点,击球点也就相应后移,因此球自然要抛得靠后一些,基本上与背弓时身体的纵轴线相一致。 抛球的高度:球抛到空中的高度当然不能低于击球点的高度,但究竟多高才合适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因为此高度限定了挥拍击球所用的时间。从准备姿势到抛球出手,身体重心还有个后靠至后脚再前移至前脚的过程,同时髋部前顶、腰背呈“背弓”状,然后反弹背弓并发力挥拍击球。 5.挥拍击球 以准备姿势为基础向持拍手一侧转身,同时持拍手引导球拍贴近身体像钟摆一样将球拍摆至体后(不一定要直臂后摆,但掌心一定要朝向身体)。球拍后摆至一定高度后(此高度因各人习惯而异,至少大臂不应紧夹在体侧),以肘为轴,小臂、手、拍头依次向体后、背部下吊,同时屈双膝并伴随身体后展呈“弓”状。 击球:发力 是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的,其间的快慢由个人掌握,习惯、素质不同速度也就不一样,但共同的一 点是:球拍走势最快、最具爆发力的一点应在到达击球点那一瞬间。击球点时身体已全部面向出球方,拍面自然地稍向内侧以便击于球的侧后部,发出侧上旋球或侧旋球。 搔背动作:挥拍击球时肘部有一个引导小臂、球拍下吊至背后再以肘部为轴带动臂、拍摆向击 球点的过程。这一过程好像在用拍头给后背搔痒,故被称为“搔背动作”,其目的是为了持拍手 能有一个足够的获得摆动速度的过程,为到达击球点一瞬间力的爆发做充分的准备。 编号:16ND03 名称:短式网球趣味入门 负责人:罗金佩(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
来自: 千里马33738602 > 《现代网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