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138亿年前由一个能量无穷大、密度无穷大、温度无穷高的致密奇点突然大爆炸形成的。近百年来,大爆炸理论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尽管如此,仍旧有不少人对这种理论持怀疑态度。最近,科学家在3000光年邻近天鹅星座的一个名叫NGC 7027行星星云的地方,发现了宇宙形成时应该存在的第一种物质分子——氢化氦,最终证明我们现在的宇宙确确实实是由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宇宙学家认为,当温度高到无穷大时,物质难以聚合为原子,更无法聚合为分子,因此,宏观尺度上的宇宙难以形成。但是大爆炸是奇点温度达到某个临界值后发生的事件,而大爆炸就是急速释放能量,快速降温的一个前提。在科学家的预测中,宇宙正是在大爆炸发生后,温度降下来了,原子和分子,就会随着温度的降低,有机会聚合形成。而当温度进一步下降,原子和分子便会形成万物,这时候,恒星和行星便会在冷却下来的星云团内形成,并由恒星进一步制造出更多、更丰富的元素,宏观尺度下的宇宙便可逐步演化而成。 在科学家们的预判中,宇宙大爆炸后,仅有两种元素形成——即氢和氦。科学家们通过严密计算,判断在大爆炸之后的10万年后,宇宙必须得产生原子和分子,要不然就无法解释现在大尺度下宇宙的形成。因此,在10万年左右的阶段,类似氢化氦这样的分子必须得出现和存在。但是近百年来,科学家始终无法找到这种分子,这也成了宇宙形成史上最大的一个谜题之一。 而这一次,科学家成功找到宇宙形成之前的第一种分子,无疑再一次印证了宇宙起源自奇点大爆炸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宇宙形成之前的第一种分子的存在,也完全印证了科学家有关大尺度下宏观宇宙形成的科学判断,的确是随着温度的逐步冷却,由原子、分子;氢和氦到更多元素的不断聚合,逐步演化来的。这一发现,其最大意义很可能彻底打破了神创论的观点,使人们更加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万事万物,而不是醉心于“命中注定”。 这次伟大的发现是借助于美国宇航局“平流层红外天文观测台(SOFIA)”进行,研究结果已发表在本周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