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毁掉一个人,这4种“垃圾”观念就够了

 阿布的书柜 2019-04-19

文 | 核桃夹子

倒数G.E.M. 邓紫棋 - 另一个童话

3岁童模妞妞被成年女性一脚踹身上,一段15秒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却没想到踹她的人是她的亲生母亲。

视频曝光10小时后,妞妞妈妈发布了一条道歉声明,再次“激起千层浪”。

道歉声明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再次重申,女儿是我的至亲,绝对受到最好的关护与疼爱!

有网友评论:“难道是至亲,就可以随便打骂吗?”

@北冥有鱼其名大鱼:“他们会觉得驯服一个人跟驯服一条狗一样,不听话就打……”

@葵阳饰小恬一语道破真相:

“孩子就是这种父母的私有物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在她们的世界观里,从来没有孩子和父母平等的意识。”

“孩子是我的,我怎么管教是我的事。”

最让人心疼的是,视频中妞妞既没有反抗,也没有哭闹,只捡起包包继续往前走,想必这样的打骂在妞妞生活中已经成为常态。

这样的“常态”,让人细思极恐。

“我生你出来有什么用啊”

2018年12月,在深圳一个普通家庭里,餐桌前一个女孩正安安静静做着作业,却突然被一个成年女子掐着脖子,往地上一摔。

女孩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没哭没闹,站起来想继续回到桌边写作业。

但成年女子显然还不解气,抓起了角落里的扫帚对着女孩儿一顿猛抽。

与妞妞一样,被打女孩连闪躲的动作都没有,只默默缩回手,让扫帚抽在自己身上。

过了几天,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被打的依旧是那个女孩,只是打人者变成了一个成年男性。

先是一耳光,再是棍棒抽。

女孩一动不动接受施暴者的殴打,显然对这一切都习以为常。

用扫帚打她的人,是她的妈妈,狠狠抽她耳光的人,是她的爸爸。

这段3分钟的视频被曝光后,网友纷纷指责:这样的人不配做父母。

但女孩爸爸十分强硬地回应道:“我打自己女儿,关你什么事!”

在这样的父母眼里,孩子从来不是独立的个体,更像是自己的“附属品”或“复制品”。

心情好时亲亲抱抱,心情不好时随意打骂。

2018年1月,江苏一名叫小航的男孩,在短短5个小时内被打了5次,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不小心弄丢了妈妈的手机。

5小时后,小航被打到休克,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2019年3月,深圳一个13岁的孩子从楼顶一跃而下,只因寒假作业没做完,被爸爸打了一顿。

有数据显示,91%的5岁以下儿童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体罚,75%的2至4岁儿童遭受看护者的暴力管教,全球有11亿看护者认为体罚是管教的必要形式。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给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每5分钟就有一名儿童因遭受暴力行为死亡。

“棍棒底下出孝子”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打一顿就好了。

或许父母认为“小施惩戒”后孩子会变得“乖巧懂事”。

但是往往忽略了,暴力的管教方式不仅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伤,还极有可能引发强度更大的“暴力反击”。

12岁的吴兵刚上六年级,他家和很多农村家庭一样,父母外出打工,他和弟弟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吴兵学习不好,还经常逃课、抽烟喝酒、沉迷游戏。

外公外婆实在拿他没办法,吴兵妈妈只好辞掉工作回家照顾他。

看见曾经乖巧懂事的儿子成了这副模样,气不打一处来,只好动用“棍棒教育”。

吴兵的外公外婆也不阻拦,在他们眼里这样的孩子“不打不成器”。

这天,吴兵妈妈去村里吃酒席,带回了4包烟。

吴兵趁妈妈不留意,偷偷把烟抽完了,吴兵妈妈发现后又把吴兵打了一顿。

但这次回应吴兵妈妈的,是儿子手中的利刃。

12岁的少年,亲手将自己的母亲杀了。

“我错了……但是我杀的又不是别人,是我妈。”

这句从12岁孩子口中说出的话,令人毛骨悚然。

但冷静想想,这样一句冷血的话的背后,一定隐藏了千万句:

“打人是不对的,但我打的又不是别人,是我儿子。”

也许这些例子在许多朋友眼中太过极端,在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过顽皮的时候,也多多少少挨过一些打。

但是大部分父母都知道轻重,不会真的把自己的孩子打伤打残。

所以我们大部分人遭受的则是另一些看不见的,甚至无法言说的暴力。

比如语言暴力,情感绑架,打击式教育等。

据统计,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语言暴力的伤害与欺凌。

“我都是为你好”

就在昨天(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个17岁的少年跳桥自杀,身后紧跟着的人是他的母亲。整个事件发生经过不到5秒。

5秒前,母亲还在因为同学矛盾责骂儿子。

5秒后,天便塌了。

少年的妈妈万万没想到,只因为自己的一句话,便断送了儿子的性命。

17岁的年纪,人生才刚刚开始,却又草草结束了。

同样,这个家庭也遭受了不可逆的毁灭性打击。

或许有人会认为,现在的孩子抗压力太弱了,只因为父母的一句话便选择轻生。

但谁又知道,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每天会被否定、打击、责骂多少次呢?

也许最后这一句话,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曾经看过一封“万言信”,写信人是一个叫王猛的留美硕士,收信人则是他的父母。

这位学业有成、事业顺利的“别人家的孩子”,早在6年前就拉黑了父母的一切联系方式,12年间未曾回家过一次春节。

最后一次和爸妈交流,便是这一篇“万言信”,与他们断绝关系。

从信中我们不难发现,王猛的父母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了他。

有人指责王猛,你都过着这么好的生活了,为什么还不知足?

从小到大,父母都把王猛视为自己的所有物一样严加管控,不允许他自己上下学,不允许他和班上同学做朋友,连他要穿什么衣服都要由妈妈亲自挑选。

王猛离开家后,父母也寻找一切关系试图“监视”儿子的生活。

王猛在接受采访中说:“他们只把我当成一个物件来操控,却忘记了我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除了控制之外,王猛爸妈还喜欢无理由责骂儿子。

因为剥不好鸡蛋,王猛被亲戚嘲笑,父母不但没有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儿子,反而把问题扩大化,责骂王猛为何连这种小事都做不好。

当王猛被同学欺负排挤时,父母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找欺负他的同学,也不是开解儿子,而是趁热打铁给他“上一课”。

“现在你知道外面世界的险恶了吧。”

言辞之间,全是成年人自以为是的傲慢。

一开始王猛还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每次都会被认为是不懂事的顶嘴。

于是,多次尝试后,他选择沉默。

王猛沉默了30多年,终于在34岁时爆发,他写了一封给父母的诀别信,从此再也没和父母联系过。

王猛最终出国留学,离开父母,选择了一条相对”温和“的道路。

也还有更多人一生都无法从这种“爱的操控”中解脱出来。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如今在一些高知家庭中,家长确实从来不打骂孩子,但是也不会主动鼓励和支持孩子。

《奇葩说》的选手马薇薇,凭借她犀利的言辞和独特的视角获得观众的青睐。

她性格强势,有不输给任何人的好胜心,被成为“奇葩女王”。

但就是这样一个强势的人,每次谈到她的父亲时都会落泪。

她生长在一个高知家庭,父母不会随便打骂过她,但是对她的要求极为严苛。

她在一次发言中说:“我小时候经历了频繁的搬家、转学,被同学排挤过,但是我的爸妈完全没有察觉到,可能他们知道了,但却没管。”

马薇薇一直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却一次次失败,每次她“小有成就”时,父母都会给她泼冷水:“你做得还不够好。”

每沟通一次,心便凉一分。

最后,她只能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我对家实际上没有什么眷恋,对父母也没什么特别强烈的感情,因为不熟嘛。

我们本该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人,却最终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著名演员姜文也曾在一次访谈中说:“我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我妈满意。”

还记得去年,一个常春藤名校女博士,因为母亲的一句话便跳楼自杀。

母亲去美国探望她,却对她的现状百般挑剔。

女儿问她:“我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让你满意?”

妈妈反问道:“你觉得自己做得够好吗?”

女儿转身从阳台跳下。

有人说为人父母是最简单的职业,不用考试,也不用“持证上岗”。

所以我们承认,确实会有一些不负责任、不称职的父母存在。

但是大部分父母,一定是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幸福的。

王猛的父母肯定爱自己的儿子,否则也不会替他安排好一切。

马薇薇的爸爸一定也很爱女儿,否则也不会期待她做得更好。

吴兵的妈妈也是爱儿子的,否则也不会辞去工作,陪伴他成长。

但是他们都用错了方法。

演员马伊琍在一次采访中曾说,“我很感谢我的孩子,因为他让我经历了人生的第二次成长。”

董卿也说过:“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家庭教育是一场模仿游戏,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你的暴力只会激起他的反抗,你的微笑却能让他学会善良。

真正优秀的父母,会选择和孩子一起成长。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的一段话,道破了家庭教育的真相:

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恶事,没有必要让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 

孩子是一点点长大的,急不得。

为人父母,也请慢慢来。

-作者-
核桃夹子,画风多变的脑洞艺术家。本文首发于十点读书会(ID:sdclass),新女性成长文化平台,和300万小伙伴一起陪伴学习,向上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