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女,42岁,乡村医生,2018年10月9日初诊。 主诉:反复左上腹痛6+年。 现病史:自述6+年前因胆结石行胆素切除术后,稍食生冷、辛辣或刺激性食物即见左上腹疼痛,痛连后背,偶有剧烈疼痛。患者自行服用中、西药,初尚能缓解,后渐至无效。先后到华西医院、省医院诊治,考虑肠粘连,对症治疗效差。现口服及肌注曲马多缓解疼痛,今慕名前来就诊。 刻诊:左上腹疼痛,痛连后背。感咽部、前胸、左上腹冷,饱餐后疼痛加重。神清,面色淡白,平素畏寒,月经偏少,色淡,有血块,大小便正常。舌体略胖有浅齿印,舌质淡红略暗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肠粘连 中医诊断:腹痛 中医辨证:气滞血瘀、寒凝中焦 中医治法: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中医方剂:安中饮 具体方药:高良姜30g,醋延胡索15g,牡蛎30g,白芍15g,小茴香10g,砂仁15g(后下),灸甘草15g,肉桂10g。 6剂,每日一剂,水煎取汁,分三次服。 患者取药后,心中忐忑,担心一共才七十几块钱的一点点药能有效吗?服药2天后,渐感前胸、左上腹温暖,疼痛缓解。6剂服完后,患者感腹痛明显减轻,精神倍增。自行再服6剂,咽部、前胸、腹部均无冷感,偶贪食生冷或辛辣后有腹部轻微疼痛感,因感叹该药神奇,自行间断服用。 讨论 安中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组成有:高良姜、延胡索、干姜、牡蛎、灸甘草、肉桂、小茴香组成。功擅行气散寒止痛。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远年、日近,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气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胸膈胀满。攻刺腹胁,恶心呕逆,面黄肌瘦,四肢倦怠。又治妇人血气刺痛,小腹连腰攻济重痛,并能冶之。” 该患者平素脾胃阳虚,胆囊术后症状明显。中医认为胆属少阳,有升发阳气之功,胆囊术后,则少阳胆经之功受损,故见咽部、背部、左腹部不温,畏寒畏冷食明显。患者自己治疗时未及时抓住阳虚内寒之本,呈多年反反复复发作之势。 陈老抓病机及临床辨证精准,及时予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方中高良姜辛温散寒,温中止痛;小茴香辛温祛寒,行气止痛;延胡索辛温苦,属肝脾胃经,活血行气止痛,醋制加强活血祛瘀之力;牡蛎咸平属肝肾两经,平肝潜阳软坚散痞,收敛固涩,在此取其制酸止痛;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砂仁辛温,归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为醒脾和胃之良药;肉桂辛甘温,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灸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可补脾益气,止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诸药。全方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药少力专,中焦暖则痛止。 陈老在临症上善抓病机,抓主症,中医经方应用灵活自如,实为中医界的楷模,患者的福音。 版权声明: |
|
来自: 华华YHBH02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