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精神是怎么样形成的,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松竹同音 2019-04-19

导语:民族精神是怎么样形成的,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除了在汉文化传入台湾方面的突出贡献,流寓台湾明遗民对台湾社会更加根植在深处的是对其民族精神的影响。流寓台湾明遗民主要来自福建地区,自宋代以来福建地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遗民们又都是受过良好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儒家思想在明末这一特殊时期表现出的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明遗民所共同体现的忠贞爱国精神和坚初不屈的精神。南明的抗清运动从精神层面上看是对清朝民族征服和文化奴役的顽强抵抗,郑成功为首的明郑抗清集团是南明抗清事业中最为出色和顽强的一部分,这一集团对清廷统治的冲击和动摇最为强烈,在当时成为有志于复兴故国的爱国人壬的希望和寄托所在。

而明遗民作为郑成功政权中的重要群体,他们通过著述、教育等活动将自身的这种精神传递给台湾民众,使得台湾民众逐渐认可并内化了这种精神。在台湾的历史上,从宋末的郑思肖、谢朝到明末的明郑集团、明遗民再到日据时期的本土民众,这种忠贞刚烈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种"遗民精神"已经不是恃定历史时期的有着保守性质的忠君精神,而是演化成了具有更普遍意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这己经成为了台湾民众的一种"集体潜意识"。

由于明郑政权及明遗民坚持抗清,清朝政府为了切断台湾明郑政权与大陆沿海地区的联系,实行了迁海政策,使得台湾处于孤立的状态。送样的结果是一方面明郑政权台湾作为根据地以待复兴良机,另一方面台湾民众也得到了相对安稳平静的生活空间,因此以台湾为家园的本土意识便逐渐强化起来。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正如上文所述明遗民诗歌创作中普遍表现出的乡愁情结,"原乡意识"也自明郑时期开始成为了台湾民族精神的重要一面。

明郑政权及明遗民还将经世致用的精神灌输到了台湾的民族精神么中。明郑政权入主台湾后,为了推进台湾的初建工作设立了储贤馆,广纳明朝遗民。这些遗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推进台湾的学校教育,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将主要学习内容从大谈也性的《四书》转向提倡经世致用的《五经》,台湾当时国子监司业由明遗民叶后诏担任,叶后诏著有《鶴草》、《五经讲义》等儒学著作。在一系列的教育过程中,儒家思想中重视社会发展,经世务实的民族精神得在台湾深入人屯、。

文学精神是对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另一侧面的体现,在台湾文学的成熟和发展过程中明遗民群体的影响同样是不可低估的。台湾的文学仅有300年的历史,原因在于文人文学的产生需要有相当程度的文化积累和社会生活作为基础,而在明郑集团进入台湾前台湾的文化发展程度尚十分落后。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一批具有很高文学素养的明朝遗民跟随前往,为台湾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郑成功入主台湾,写下了《复台——即东都》一诗:开辟荆椿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互千客,茄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引用田横的典故来表彰明遗民宁死不降、忠贞故国的遗民气节,这种气节对台湾文坛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抗成时期,成为台湾文学精神的宝贵财富。在这一层面,明遗民更是具有遗民精神的代表性。宁靖王朱术桂忠于故国,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台湾地区长久地广为流传,其临终时所作《绝命诗》更是广为人知。

明清易代之际的绝命诗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个人在生命巧将结束时或恐惧或坚定或悲壮的情感和思考,更是这一特殊时期詢国人壬所具备的集体情感和价值取向。确国绝命诗所体现的主要价值观在于忠君思想、据仕新朝和华夷之辨,绝命诗没有繁复的技巧和华丽的辞藻,而是个人也智和情感的直接吐露,这种直率、真诚和激烈的精神情感通过绝命诗的形式成为之后台湾文学精神中可贵的一部分。

明遗民在台湾一方面自己进行大量的文学创作,另一方面积极开馆授学,教授文学创作,这使得台湾的文学跨过初生态时期,而直接出现了成熟的古诗作品,台湾文学从沈光文寓居台湾直至日占时期之前都是以古典话歌的创作为主。除了文学的体裁形式,更重要的是明遗民为台湾带去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奠定了台湾文学思想的基础。例如日后台湾文学中的"乡愁文学"便是从明遗民怀国思乡的作品中得到了启发。诸如此类,台湾文学中所体现出的明遗民遗迪在本质上正是遗民精神对台湾民族精神的深刻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