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长友运用三方姜连汤加减治愈癫痫病一例

 图书 馆员 2019-04-20

李某某,女,37岁,广东佛山人。职业:护士。2014年12月29日 初诊

主诉:癫痫十多年,术后频发作。

现病史:不定时常发眩晕,继而意识模糊,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初发于2002年,经广东佛山人民医院头颅ct显示为先天性脑动静脉畸形,拟诊为原发性癫痫, 予抗癫痫治疗效果不佳,于03年12月再次头颅检查提示:左颞、顶枕部血管迂曲畸形,逐分别于03、04、06年多次行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介入),并给予口服抗癫痫药物,后因效果不佳又行介入术及三次伽马刀手术。十多年来发作频繁,痛苦不堪。

刻下症:除癫痫反复发作外,头昏目涩,颈肩僵硬,背部酸胀难受,肢体怕冷畏寒,晨起流涕,时有胃胀,胸胁胀痛,惊悸、烦躁,无汗,乏力,面容焦虑,月经可、二便可。

诊:六脉弦而微数,舌红苔白而略腻,舌下静脉紫暗。
按六经,太阳、少阳经辨证施治:
拟方:葛根60g 麻黄10g 桂枝30g 芍药30g 炙甘草20g 柴胡60g 黄芩30g 制半夏20g 党参50g 茯苓20g  大黄15g  龙骨30g  牡蛎30g  防风20g  枳实15g  厚朴25g  槟榔10g  生姜30g  红枣10枚。七帖,十四天。
2015年1月25日二诊
诉:发作次数减少,发病过程时间缩短,自觉精神较以前好,诸症减轻。
拟方:守上方加减,十帖,二十天。医嘱:西药渐停,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
后续每隔二十、三十天不等,前来复诊。
至2015年6月20日再诊:进入2015年以来, 从未再发病,面色明润,精神好,体重增加了十来斤。
观其形神,查其舌脉,病已告愈。 

本案小结:本案患者西医按原发性癫痫行十次介入、三次伽马刀手术治疗而效果不佳,病人不堪其苦,逐来寻中医治疗。

根据刻下症头昏目胀,颈、肩、背部酸胀,肢体怕冷、流涕,可辨为太阴经病、兼表证长期携带。胸胁胀、满而痛,惊悸、烦躁,可辨为阳明轻度腑证,少阳邪气有余,乃典型柴胡龙骨牡蛎汤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龙骨牡蛎汤主之”。笔者认为,此方按仲师原意应为治太阳病过经、或误下 而致邪气入里,引起胸满烦惊、谵语;或少阳本已受邪日久,太阳、阳明过经之邪气又传少阳,少阳为小阳,难以承受三阳之邪而发为上述证候。观其脉证,故投葛根汤、柴胡龙骨牡蛎汤,又虑患者满胀,久病邪实轻度腑证,兼方小承气。
病已告愈,病患全家感激涕零,本案再度体现仲景之学,六经之道,实为医者临证必修。从多年临床中体会到,促进传统医学的进步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应当有二:一是医者的仁爱之心,为患者解除痛苦是原动力;二是医生求知的欲望是助推器。笔者近年来接诊了一些癫痫病患者,才知道他们的痛苦不是常人能够体会的,因此我探索运用六经辨证的思维对癫痫的治疗,同时在诊治经验的积累中感悟到,顽固性癫痫病在六经辨证中能够找到很好的答案。
癫痫——是现代医学给它的命名,俗称“羊角风”或“羊癫疯”。西方医学认为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常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流涎沫,肢体僵直,抽搐颤动。本病的发病率较高,在中国已成为神经科中仅次于从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来看,癫痫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痫证”或“痉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云:小儿痫证类痉惊,发时昏倒搐涎声,食倾即醒如无病,阴阳惊热痰食风。意思是痫证类似惊风、痉风,发时昏倒抽搐,痰涎壅盛,气促有声,与惊痉二证相似。

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噤切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历代医著对痉证也多有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曰:口噤不开背强而直,如发痫状。在《医林改错》一书中,王清任又提出了气虚血瘀可以致痉。

由此可见,历代医家对痫;、痉之疾病各有论述。笔者临证中接诊此类疾患,多以痉病论治,每从六经入手,多获良效。《伤寒》、《金匮》皆经典之作,六经辨证贯穿其中,经典乃千古之法,不可超越但可延伸,所以多年来我养成了“临证若困疑,开卷寻经典”的习惯。《金匮要略》中仲师置此病为杂病之首,明确了外感可发为痉病,有汗为柔痉无汗为刚痉。参照仲师学术思想,笔者认为此病临证应首辨六经、次辨病因相结合,辨六经多从太阳、阳明、少阳辨起;辨病因可概括为:风寒束表、湿邪犯表、实热雍盛、产后血虚、阴亏筋急。从六经立法,当解太阳、清阳明、和少阳;从病因立法,可解表散寒、驱风逐邪、泻热荡腑、滋阴生津。方药常以括蒌桂枝汤、葛根汤三承气汤、大小柴胡及柴胡龙骨牡蛎汤、复脉汤等。

以痉病预后而言,又分为易治、难治、不治。风寒袭表、湿邪犯表者多太阳受邪致诸暴强急。风湿寒邪客于表,致腠理闭塞,营卫郁遏,故发热、恶寒、无汗,项背强,经脉挛急,或口噤不语,因病势紧急强硬,故名刚痉。《金匮》曰:“太阳病··· ···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金匮》又曰:“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此刻无论刚柔,病程短,邪未深,皆为易治。若三阳邪气不解,入腑化热,或燥实痞满,津亏液耗致筋脉失养,拘挛而急,故其证见口噤齿切,脚挛急。《金匮》曰:“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切齿,大承气汤”。此乃邪陷于里,痉暴强急,多为难治。若太阳、阳明、少阳皆误,致病入三阴,或因误汗误下损正气,邪反盛,病亦急,或三阴经因他病亏败已久而无力抗邪,致本病发病日久,缠绵难愈,甚至携带终身,多为不治。痉病在三阴,医圣仲师未明言方,医应按随经随证之法而求拟方药。如施颐养三阴兼除痉之法,亦可为此痉病立方。可参《金匮·妇人产后病篇》治产后中风之“妇人产后失血中风,冒昧不知,遗失便利”之小续命汤方或大豆酒方。
蔡长友运用三方姜连汤加减治愈癫痫病一例

再论四叔蔡长顺的四方加术汤

蔡氏经方以仲景六经辨证思想为主导,《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为载体,完成了整个六经辨证三阴三阳学术体系。在六经辨证整体观的基础上,四叔根据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四方加术汤,从高层次上驾驭了人体整体观。是养生调体质保健治疗各种大病、小病、疑难杂症、急性病等不可多得的一张方子。多年来验之临床,疗效稳定而显著。鄙人跟四叔抄方一段时间,掌握了其中一点奥秘。

正文

师父蔡长福先生提出人体表证常携带,人到中年阳明经渐衰,阳明大肠腑易于结,肺气不调达。当今生活节奏快,中青老年男女很多都出现少阳郁热的问题,由于当今世界人们食用的不是纯天然的食品导致太阴虚实夹杂化湿热的问题,加上人们夜生活过多,生活没有规律,导致少阴虚衰的问题,所以四叔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得了一张非常好的处方,即四方加术汤【葛根 麻黄 桂枝 芍药 炙甘草 柴胡 黄芩 半夏 附子 细辛 枳实 大黄 茯苓 丹皮 桃仁 白术 姜 枣】。

这个方子看似简单,但在临床上疗效迅速,四叔临床看大病小病疑难病药谱非常窄,我跟诊一段时间,统计四叔的用药没有超过30味药,可谓是当今医林中高手中的高手。

此方可以拆开分解来看,师父蔡长福先生所说的表证长期携带,四叔首选葛根汤,先解阳明太阳之表。据四叔用方的经验,胃口好或者胃口一般的人,都可以使用大柴胡清解少阳郁热或阳明腑实。少阴虚的人容易太少两感,导致疲劳乏力,此方包含了麻黄附子细辛汤。由于当今妇科月经病、心脑血管病过多,此方用了桂枝茯苓丸;由于太阴脾虚化湿加了术(有白术及苍术的区别)。

临床中古人总结了中药十八反,半夏反附子,但是根据四叔多年临床体验,半夏与附子合用无出现一例不良反应。这也合乎仲景之意,《金匮》云,“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其中就是附子、半夏同用。

再把它组合起来看,此方对于表证、里证、血瘀、痰饮水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方证、药证都包括在其中。师父蔡长福先生提出的脸红、流泪、鼻炎、青春痘、面部病都可以用葛根汤打底,所以里面有了这两张解表的方子,即葛根汤、麻附辛汤。精神方面的疾病,女性乳房的疾病,可以通过疏解少阳,所以此方用了柴胡汤。水湿眩晕,舌厚、质胖大,里面有了真武汤、苓桂术甘汤之意。针对痰饮的药证,里面有半夏、茯苓、枳实、生姜等;针对血瘀的药证,里面有桃仁、丹皮、桂枝、大黄等;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疾病都是由血瘀引起,所以部分合乎当今时代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堵塞,很多活血方用之临床有效,但是他没有站在仲景的高度,忽略了解表,在这里,用了桂枝茯苓丸。全方如果加进芒硝,有桃仁承气汤之意,可谓是增补了《医林改错》的不足。

针对湿热,里面有黄芩、大黄;针对腑实,里面有枳实、大黄、桃仁;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药证方证都齐全。大气的六经整体观,既严谨而不失细节,处处面面俱到,这张方子具备这个特点,所以我认为这是临床不可多得的一张方子。

《医宗金鉴》诀“项背几几强太阳,脉浮无汗葛根汤”四叔临床遇见脉浮的首选葛根汤;《伤寒论》少阴病提纲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临床遇见脉沉细精神不振的,此方就给予麻附辛。临床疾病千变万化,很多时候不是纯浮或纯沉的脉象,如果想解表,四叔经常两方合用,即葛根汤合麻附辛同用。

脉弦细,胃口差,不一定要出现咽干口苦,蔡氏经方临床思路还是注重解表。柴胡桂枝汤或者小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很多时候人能吃的,少阳化热的脉弦或者有力,那就用大柴胡汤主打

四方加术汤的临证变化加减

   当今社会人们通常饮食肥腻,外感易入里化热,导致腹胀、屁多,可以加厚朴,含小承气汤之意;胖人怕热口渴,年轻人脸红,脉不沉,可舍去麻附辛,加石膏、知母合白虎之意;心急易出汗,小便黄,加茵陈、栀子,合茵陈蒿汤之意,治疗多种肝胆病和现代热病;人们好喝冰水,吃凉雪糕,导致脾胃寒热错杂,加干姜、黄连,合半夏泻心汤之意;咳嗽有黄痰加杏仁、石膏,合麻杏石甘汤之意;肝病表湿易外感身痒,加杏仁、薏苡仁、连翘,那就合麻杏苡甘汤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之意;喝酒过度导致湿热酒疸胰腺炎之类,合上茵陈五苓散,有谷疸汤之意。此真可谓是驾驭整体的三阴三阳。

此方变化加减,巧妙灵活,真正丰富了蔡氏经方之六经辨证的内涵,临床有很多重症疑难病的医案支持。小病类有:普通感冒、鼻炎、咳嗽、痤疮、痔疮、月经不调等。疑难病类有:癫痫、牛皮癣、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临床有很多的治愈案例。大病、重病诸如肿瘤并发症大出血、急性发烧,外伤杂症,肝病腹水等。在四方加术的大框架内,随证变化加减,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通过跟诊以及临床实践,我真正体会到了开鬼门,洁净腑,温肾阳,实脾土的临床奥妙,而这些都包括在四叔的四方加术汤中。方简而意蕴无穷,临床随证、体质化裁,疗效卓越。

弟子:谢恩、杨柳

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蔡长顺四方加术汤框架内网诊治愈过敏性紫癜一例

上海小学生,男,12岁,患儿的妈妈于2015年12月初微信联系我,说小孩得了皮肤病,经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医生告诉患儿的妈妈,患者有可能要终身服用激素,家长吓得不得了,在网上搜索中医治疗于是联系到我。

当时患者妈妈提供资料,只有舌象与患处图片,没有脉诊。

妈妈自述小孩是前几天打球脚崴伤后呕吐继而引起的皮疹,今天早上头疼,脖子后微有潮湿感,根据上述资料,就根据外感辨证论治,处方:

柴胡60黄芩25半夏25党参20桂枝25白芍25炙甘草15葛根50麻黄12茵陈35栀子20大黄30连翘20赤小豆30生石膏60白术30茯苓30丹皮20桃仁25生姜60大枣7个

1剂4天,4剂16天

一个星期后,患儿妈妈报喜,说皮疹大部分已经消失,上述药服完,至今未复发。蔡长顺四方加术汤框架内网诊治愈过敏性紫癜一例蔡长顺四方加术汤框架内网诊治愈过敏性紫癜一例蔡长顺四方加术汤框架内网诊治愈过敏性紫癜一例

师叔蔡长顺异病同治之法

师傅一家人都是经方高手,蔡长顺用方很有特点,思路非常清晰,四叔临证创立四方加术汤加减化裁,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方。
基本方: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合麻附辛加术
组成:葛根5og麻黄15g桂枝25g白芍25g柴胡45g黄芩20g半夏2og大黄25g枳实20g茯苓20g丹皮20g桃仁20g白附片12g细辛8g生姜50g大枣7枚苍术25g(白术25g
主治:太阳阳明少阳合病兼少阴证夹瘀夹湿证
加減:根据5个方面化裁
1、喝水不喝水2、吃饭好不好3、出不出汗4、疲不疲乏5、肚子胀不胀。
具体变化:1、脉太沉不用葛根汤;
2、脉太浮不用麻附辛;
3、吃饭好大柴胡;
4、吃饭不好小柴胡;
5、吃饭不好又便秘小柴胡合大柴胡一起用;
6、(1)久病则瘀用桂枝茯苓丸;
(2)新病瘀用桃核承气汤;
(3)恶性瘀用抵当汤;
(4)新病兼有旧病瘀用桂枝茯苓丸合上桃核承气汤;
7、汗出口渴饮冷加石膏;
8、少汗也可以用葛根汤麻黄量少一点;或汗多去麻黄;
9、夜间口干加乌梅;
10、左脉沉疲乏无力人软用麻附辛;
11、心烦出汗去麻黄加生龙牡;
12、舌体胖大,苔厚腻加苍术燥湿,脾虚则加白术健脾助运化;
13、腹胀则减白术加厚朴。
功效:解表通里解郁兼顾温阳、化瘀、燥湿、健脾
临证应用:病种上可治疗多种疾病
1、内科
2、妇科
3、外科
4、五官科
临床症状:恶寒怕冷,不易出汗,无力人软饭量好或食欲差,,脖子酸,肩臂酸痛,便秘,月经有血块,痛经,舌下瘀点,舌下静脉怒张,舌体大,苔腻,右手浮长,左手弦滑,左尺沉紧或沉弱。
特点:此方妙在多经合病:三阳合病、太少两感、四经、五经、六经合病,以应对临证时错综复杂的病情。
此方含有多个经方:
1、桂枝汤
2、桂枝加葛根汤
3、葛根汤
4、小柴胡汤
5、大柴胡汤
6、桂枝茯苓丸
7、麻黄细辛附子汤
8、苓桂术甘汤
9、五苓散
10、真武汤
按语:此方组方思路清晰,真正体现了六经辨证,在六经大道上找病,不跟着西医命名的病走,加减化裁非常到位,考虑面面俱到,表里、上下、内外、湿邪、瘀血、郁滞,临证时足以应对复杂变化多端的病情,可谓妙哉!
对比薛振声的十年一剑全息汤:桂枝汤合小柴胡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平胃散合五苓散,更胜多筹!
从纵向的层面考虑到风、寒、湿、热、瘀、郁即风寒湿困、水停、血热、血瘀、阳虚、便秘、肝郁气滞,表里不解、上下不通,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异病同治观。

蔡氏经方弟子云南文山陈庆兵整理顿首再拜四叔

花钱学来的中医疗法,全是干货!

花钱学来的中医疗法,全是干货!

很久之前日志,一直都是私密设置,现在到了分享给大家的时候了。

秘制顶级冻疮液

【配方】:麻黄25克附子25克 细辛25克 酒大黄25克 生姜20克 桂枝10克 樟脑注射液10ml 山莨菪碱注射液10ml 75%酒精500ml。

【制法】:酒精内浸泡10天后滤渣取汁,外涂患处。日3--5次。

【适应】:初期红肿热痛未破溃患者。

【方解】:此方乃福建民间家喻户晓的冻疮效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结合西医药秘制而成。

【樟脑】:辛、热。涂于皮肤有轻度的局部麻醉、镇痛、止痒作用,其温和的刺激能让局部感到温暖及舒适。

【山莨菪碱】:“冻疮乃天时严冷,气血冰凝而成”,654-2具有扩张血管(尤其是改善微循环)作用。

       此方简便廉验,功效非凡。

头晕

治疗:膈腧艾灸、点按。每侧拳击50次,针百会,四神聪,双风池,右太冲,眩晕点直刺。

头痛

治疗:双风池,太冲,前头痛加风府点按,后头痛配足临泣(男左女右),偏头痛加对侧侧三里、侧下三里。眉棱骨痛加双侧昆仑穴,巅顶痛止不住加大脚趾趾尖点刺出血。

面瘫

水肿期:1-7天为水肿期,可出现患侧发青,不能针患侧,治疗:侧三里、侧下三里强刺激,健侧太冲穴,牵正穴(牙痛穴),健侧后溪,对侧翳风穴强刺激,(明目穴),如果眼睛闭不上针患侧光明穴,偏瘫穴,留针20分钟。

治疗期:7-15天为最佳治疗期,治疗和水肿期不变,患侧加阳白穴向下刺至眉棱骨,捻转滞针,丝竹空平刺至攒竹,颊车穴、地仓、面瘫穴对侧向上斜刺,患侧下关、翳风穴、双侧风池、迎香穴、四白穴、牵正穴、双侧合谷穴。

康复期:3个月为康复期,超出3个月就很难治疗了

透穴:里地仓头颊车,人中透地仓,下关透颊车,颊车透地仓,单穴使用或者1-2个,不可多用,半个月之内尽量不用。最好在康复期使用。

针尖划刺法:在上眼睑或者患侧额头用5根针进行划刺,增加皮肤表面的刺激性,激发神经的兴奋。

割治法:久病必淤,超出治疗期用割治法,

注意:面部取针4-5穴,多或者手法重可致面瘫痊愈遗留面肌痉挛的后遗症。

三叉神经痛

对侧侧三里、侧下三里、太冲、牵正穴、三阴交、下三重、患侧的听宫、如果三支都痛扎翳风穴,合谷患侧、后溪患侧可不用、面部不超出5针。

面肌痉挛

后溪:先取患侧透劳宫,不效加对侧,可立效。牵正穴对侧,侧三里、侧下三里、太冲,不可针患侧,可加重病情。如病程长臀部找反应点

鼻炎

攒竹向上1寸平刺至鼻庭骨(睛明穴旁),迎香穴、鼻炎穴强刺激不留针,对侧合谷,也可双侧,

肺腧穴刺血拔罐,庆大浸湿口罩,带3天,注意:过敏性鼻炎,不可温差过大,不可以吃辛辣食物。

风牵斜视

主穴:光明穴患侧,针1.5寸强刺激,

眼部:向上斜扎承泣,四白,向下斜针鱼腰穴.向外斜针睛明穴5分,太阳穴不留针

正光穴:鱼腰与攒竹中点,鱼腰与丝竹空中点,直刺眼眶下缘,向上斜不用,不留针,其余留针20分钟,

失眠

主穴:失眠穴,神门平刺到太渊,男左女右取穴,肾病穴,2针足矣。

抑郁症失眠:浅刺腰痛穴,双侧乳尖向上平刺1寸,风池与翳风穴连线早中点,太冲(男左女右),内踝与外踝过足跟连线中点,1寸,5分钟取下,

顺气泻火针:膻中穴到鸠尾穴,神门向上平刺1.5寸。这2穴2个小时取下

      白领综合症

胸痛穴双侧,重子穴对侧,肾病穴留针20分钟,如头晕加风池、水养木(太冲),都取双侧

颈痛加颈痛穴,肩痛穴,

带状疱疹

截根穴(蜘蛛穴)只灸一次,

泄血,隔一天一次

针灸:根据部位循经取穴,腹部加腹痛穴,肋部加阴陵泉,胸部加胸痛穴,

     健侧蛇眼穴,至阳穴,从上向下针48小时

重症面积大,溃烂铺棉灸,往复3-5次。

后遗症治法和上相同,加膀胱经刺血拔罐。

心脏病

针灸:胸痛穴双侧强刺激,肾病穴右侧,左心平穴,右心门穴,足三里针尖向上2.5寸

点穴:至阳穴上3寸,旁开2寸,至阳穴

胆囊炎

针灸:太冲,右天宗穴,胆囊穴(阳陵泉下1.5-2寸),对侧腹痛穴,胆囊炎一周可以痊愈。

     如出现胆绞痛对侧迎香穴透四白穴。

偏瘫:

15天以前针健侧

针灸:双风池,右太冲,百会前1.5到鬓窝接力三针,(上肢、下肢、脑部),对侧偏瘫穴,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肩痛穴,肘痛穴,腕痛穴。

     配穴:合谷、曲池、足三里、梁丘、阳陵泉、风市、悬钟,这些可以选择应用。

如喝水呛、吞咽困难,翳风穴深刺1.5-2寸,加廉泉强刺激,

     如语迟针涌泉,

     如手不能伸,合谷透后溪,强刺激。

     如挎筐曲池透尺泽,不留针,配合膝痛穴

     如腿不能抬,对侧臀痛穴、肩前穴

     如足内翻涌泉到三阴交每隔一寸针一针 针7分,丘墟透照海,

     灵骨、大白、木火、九里穴、侧三里、侧下三里。

重点:左丰隆,伴随脑积水加正宗上2寸、再上2寸。

     尿失禁:太溪穴,肾病穴

     大便失禁:通天透络却穴。

     易怒骂人加膻中穴透鸠尾穴

减肥

针灸:右太冲、双阴陵泉,双复溜穴、水分、水道、双减肥穴(腹股沟中点与天枢连线中点)带脉,带脉上下各1寸向神阙平刺,

上肢:支沟、曲池。肩髃穴下3寸、下3寸,减上肢用

下肢:上三黄加风市、风市上下各3寸。阳陵泉深刺。

头部:偏瘫穴

脾健能吃:耳穴口点、胃点

配穴:神阙上3寸、旁开2寸,神阙下3寸、旁开2寸、双天枢。

痤疮

泄血:大椎,肺腧

针灸:双侧支沟、上下巨虚、复溜穴、阴陵泉、曲池、丰隆

尿急尿频

针灸:升提穴、双太溪、双肾病穴、当天可止住,如无效取双秩边穴

小儿遗尿

针灸:遗尿点,手对应的遗尿点,

成人配尿急尿频的穴位。针后要鲜姜水泡脚

便秘腹泻

便秘针灸:双足三里、上下巨虚、双支沟、双天枢

腹泻针灸:升提穴、气海穴、关元穴、双足三里、上下巨虚、腹痛穴(男左女右)、肾病穴(男左女右)腹泻急加腹泻点(神阙下1寸)久泻加双太溪、肝气犯脾加太冲

胃脘痛

针灸:中脘、胃痛穴、右腹痛穴、左梁丘

     如胃痉挛加板门穴、左足三里、阴陵泉

     如胃胀加天枢、上下巨虚

     如胃酸中脘泄血、点按太渊、梁丘.

手法:点按至阳穴、胃三针

妇科

痛经:膻中穴,胃痛穴、双血海、承山、左太冲

附件炎:患侧归来、太冲(寒左热右)

月经不止:血余碳冲服立效

闭经:血海、三阴交、太冲、肾病穴、胸痛穴、17椎下垫枕2寸直刺、血海足三里配合可祛斑。

崩漏:艾灸,隐白穴,针血海,太冲,地机,断红穴。提到艾灸,自然要说说我们的中药艾条——艾叶加中药,自然更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