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xwzjcty 2019-04-20

作为学生的你,是否总是在假期结尾,情绪低落,默默抱怨:怎么又要去上学了?一想到成山的作业,连串的考试,沉重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真是打心眼里不喜欢上学。

作为家长的你,是否早已疲于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希望孩子像传说中的学霸一样,主动积极、开开心心地上学?但放学回家的孩子,总是书包一扔,或疲于应付作业。你是又心疼又疑惑: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喜欢上学?

作为老师的你,是否一方面孜孜不倦地备课教研,兢兢业业批改作业,另一方面却发现学生好像并不“领情”,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总是难以达到预期?你知道问题可能出在学生面对上学的态度上,但你不明白,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呢?或者,我应该做些什么让他们喜欢上学习呢?

今天Juliet为有如上困惑与疑问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们,强烈推荐《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它从心理学、认知科学、教育学的角度,给出了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答案。本书作者是杰出的认知科学家和教育家丹尼尔-威林厄姆(Daniel T. Willingham),他将看似高深复杂的认知学原理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可读性和实操性都非常强。也难怪该书以9.3的高分常年居于教育类书籍推荐榜单之上。

1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

在全书第一章,作者就基于大脑的运作原理给出我们问题的答案:“大脑能做很多事情,思考并不是它拿手的。”与人类更擅长的眼观、耳闻、身体运动等活动相比,思考不仅缓慢、费力,而且结果往往并不可靠。除此之外,虽然人类是天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的动物,但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来激发和维持。只有当问题的困难程度既不过于简单(因为难以带来满足感),也不能过于困难(因为完全没有愉悦感只有挫败感),学生才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而研究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过程当中的成就感,才是使我们能持续投入,继而产生兴趣的关键。

所以,如果要让学生爱上学习,喜欢上学,最根本的是作为老师、家长将学习的过程打造成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满足感、愉悦感的体验,而不是充满了压力、挫败、打击。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的启示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局限,还需要从学生的视角和爱好出发,使所教所学变成学生能理解、学得懂、用得上的内容。

2


“死记硬背”事实性知识是必要的

我想很多读者对于这一点可能和我一样都略感意外。国内填鸭式纯知识性的教学常年为人诟病,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更缺乏独立的批判性思维,最终被培养成了应试的机器。但作者指出:“认知科学研究发现,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的能力,比如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是需要全面的事实性知识支撑的。”

诚然,不加理解的死记硬背十分枯燥乏味,但是必要的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是学生展开思考的材料,否则思考和分析无处立足。有人会质疑说:信息时代的知识检索能力和储存量都极为强大,有必要给学生增加记忆的负担吗?本书作者通过丰富有趣的例子告诉我们:背景知识的主要作用不仅是告诉我们A和B是什么,还可以帮助理解A和B之间的关系。当你的背景知识越丰富,这样的联系建立得就越快越充分,联结充分而紧密的知识会形成合并,以增加我们有限的工作记忆的空间,为我们作复杂思考提供条件,其实是增强了我们的记忆能力和大脑运算能力。

所以,该背该记的知识,越早越扎实地记忆,越能有助于学习。作者建议:先搭建知识体系,再训练批判性思考;加强广泛的阅读,也重视在生活中偶然性获得的知识。同时,知识必须建立于意义之上,纯粹的死记硬背还是不可取。

3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作为曾经的学生,和现在每天面对学生的老师,最能理解记忆性的学习是学生痛苦的一大来源。特别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量的词汇、繁杂的语法规则,是否有“无痛”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呢?

对记忆原理的讲述是本书的重点之一。关于促进记忆的要素,除了我们熟悉的“积极情感体验”、“大量间歇的重复”,本书作者特别强调所需记忆内容对于学生的“意义”。这些内容不一定是学生天然感兴趣的,但老师通过教授的方法和引导,让学生充分主动地思考,为知识建立起意义内涵,从而更好地进入长期记忆。例如在记忆一系列单词时,询问学生看似不相关的一个问题:“请按你喜欢每个词的程度来打分”,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记忆这些词汇。为什么?因为为了打分,学生要去积极思考这些词的含义,并从主观上进行评判和考量,反复对比,那么记忆作为“思考的残留物”,就自然发生了。基于此,作者推荐了诸多行之有效的组织教学材料的方法,待感兴趣的读者探索运用。

除以上几个要点以外,作者还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学生理解抽象概念那么难?”“题海战术真的有用吗?”“让学生像真正的学者一样思考的秘诀是什么?“等等非常让人产生共鸣和兴趣的问题,一定会给大家带来认知上和实践上的积极启发。

推荐本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对内容的编排。每一章都先以一组问答来呈现问题,继而引领着读者探讨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方法和非常实用的教学法建议。书中丰富的例子和图表也使抽象的认知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所以我认为对作者写作方法的学习也是一种间接的教学方法的学习,十分受益。

教育是人类世代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幸运的我们可以通过书籍,接触到大量已得到实证且简单易懂的原理,运用于自身和孩子的教育。《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就是这样一本能够切切实实答疑解惑的书,期待有着相同困惑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们,都从中获益,享受学习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