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论文专练:《马可·波罗游记》

 资源868 2019-04-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其《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一直争议不断,很多人对其是否到过中国存疑。马可·波罗生前曾面对亲友的责难,表白绝无言过其实,其所见异事“尚未说到一半”。1995年,英国学者吴芳思(Frances  Wood)著《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否认其到过中国;1999年,中国著名元史专家杨志玖出版《马可·波罗在中国》,确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论争的主要问题大体为: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有无直接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马可·波罗书中没有提及长城、筷子、茶叶、中医(如针灸)、汉字、印刷术、妇女缠足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书中的许多中国地名用的是波斯语名等。

有人从争辩双方的学术背景方面进行了论证,几乎中国所有蒙元史学者都认可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英国学者吴芳思是否认派的代表,其不是研究蒙元史的专家;只是中国问题的研究者。

——据刘大年《历史学理论的建设问题》等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释须史论结合)(12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论题:历史阐释必须有丰富的史料支撑(2分)

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之所以成为争论已久的话题,其重要原因是缺乏丰富的史料支撑。因为历史研究必须对史料做出充分的研究,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中国学者的观点遭到西方学者的质疑,是因为缺乏令人们信服的丰富史料。中国是有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但在浩若烟海的史籍中,只有个别学者找到了说服力不强的零星记载,游记中没有提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如中国日常喝的茶、经常使用的汉字第都无记载。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的争论可以看出历史研究和解释说明了“孤证不立”的道理。(10分)

示例二论题:马可·波罗到过中国。(2分)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著名旅行家,他在中国生活多年,其回忆录反映了他到过中国的经历。他有关中国的大量记载是不可能凭想象编造出来的。他的游记并不是历史学家的历史考察报告,只是一位长期在中国生活过的商人的回忆录。因此。不能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著作来要求他。书中有无长城的记载更证明了他未到过中国。马可·波罗生活年代大致为元朝,此时的秦汉长城因多是土堆的,中已毁坏,其遗迹一般不易找到,我们现在所见长城是明代所修,他是不可能看到的。因此,马可·波罗是到过中国的。(10分)

示例三论题:马可·波罗未真正到过中国。(2分)

马可·波罗是著名的旅行家。他的游记记载的中国的情况是失真的。中国是有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但在浩若烟海的史籍中,只有个别学者找到说服力不强的零星记载;游记中没有提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如中国日常喝的茶、经常使用的汉字等都无记载;秦以来修建的长城也无记载。中国学者都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是其民族感情的一种体现。《马可·波罗游记》很可能是旅行家粉饰虚构之作,是道听途说的记载。因此,马可·波罗未到过中国。(10分)

(注:题目来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