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评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政变夺权斗争

 难得知巳 2019-04-20

点评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政变夺权斗争

点评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政变夺权斗争

点评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政变夺权斗争

点评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政变夺权斗争

点评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政变夺权斗争

点评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政变夺权斗争

点评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政变夺权斗争

点评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政变夺权斗争

点评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政变夺权斗争

点评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政变夺权斗争

以上图文中的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为原创。

一、沙丘政变

众多周知,秦朝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王朝,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始祖皇帝,在秦朝统一六国十一年后,怕死的秦始皇还是死了,宦官赵高和宰相李斯却密谋篡改遗诏,扶持公子胡亥继位,并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赵高通过控制胡亥,继而控制了整个朝廷,严重削弱了秦朝的统治力,加上残暴的统治激起了下层民众的反抗,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点评:沙丘政变使不该掌权的人执掌了国家的命运,结果是彻底玩废了秦始皇的大秦帝国。赵高政变结果是秦朝亡了。

二、周勃政变

西汉建国之后,汉高祖刘邦开始铲除异姓王侯,皇后吕雉推波助澜,协助刘邦铲除异姓王侯,刘邦驾崩后,皇后吕雉掌控了年幼的天子,开始发号施令,并陆续将刘邦的子孙一一铲除,同时扶植自己吕氏家族的势力,特别是重用自己的两个兄弟,令他们执掌重权。可吕后一死,大臣陈平、将军周勃等人便举事,拥立刘恒为帝,起兵诛杀了吕氏的族人,从而恢复了汉朝刘室的江山。

点评:吕后借助儿子之位掌权后,差一点就把刘邦的后代杀光,试想,如果他的两个兄弟中,只要有一个是雄才大略的主儿,那刘邦的后代还有翻身的机会吗?周勃政变的结果是开创了文景之治。

三、王莽篡位

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汉朝刘室的统治岌岌可危,汉朝中后期以外戚王氏辅政,朝政为外戚王氏一门所把持,王莽凭借其叔伯之馀荫,以及王太后的信任,得以独揽大权。王莽篡位自立皇帝后,发布了一系列昭令进行改革,但此次改革并未解决社会阶级矛盾,反而加剧了内部统治危机,最终在赤眉、绿林军的起义冲击下,王莽被杀,刘秀趁机建立了东汉王朝。

点评:王莽的上位直接终结了西汉王朝,是他指引刘秀登上历史舞台,没有他估计就没有东汉。王莽篡位的结果是西汉灭了,新朝也迅速完蛋了。

四、司马夺权

三国后期,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佐魏国主公曹芳,势大力强的曹爽很快把司马懿架空,将魏国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并把自己的亲信提拔起来,居于朝廷重职。而趁曹爽率领皇帝外出祭祀时,司马懿则带兵控制了皇城,并平定了曹爽的乱政局面,维护了曹芳的皇位,稳固了魏国的统治,并使司马氏完全掌控了大权,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但司马家族篡夺了曹魏政权后,却并没有一心一意管理国家,只知争权夺利,享受生活,最后又弄得天下大乱。

点评: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政权是历史后果最严重的一次政变,因为司马家族的统治太不靠谱,差一点就断送华夏文明。司马夺权的后果是曹魏灭亡,西晋短暂安定后北方大乱,西晋灭亡。

五、杨广夺位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封大儿子杨勇为太子,杨勇奢华好女色被独孤皇后嫌弃,杨广却懂得博取父母的好感,矫饰言行、崇尚俭素、不近女色,并巴结朝中大臣,陷害杨勇谋反,使得隋文帝废了杨勇太子之位,改立杨广为太子。隋文帝病重之时,杨广与杨素合谋暗害隋文帝,成功即位,并假传遗诏,杀死了杨勇及其诸子,力图坐稳江山。后来,隋炀帝的暴政统治,将隋王朝推向了灭亡。

点评:杨广上位后狂折腾是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直接给李唐王朝的辉煌统治提供了机会。杨广夺位的结果是迅速搞垮了隋朝。

六、玄武门夺权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但秦王李世民对唐朝建立的功劳最大,太子李建成对此心有忌惮,联合齐王李元吉排挤陷害李世民,李世民集团心有不甘,与太子集团展开斗争,最后李世民在玄武门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杀死,成为皇太子掌握了皇权,并开启了贞观之治。

点评:李世民发起的玄武门之变应该是最令后人感到矛盾的一场政变:一方面他杀兄弟、逼老父的做法必须批判;另一方面他开创的贞观之治的统治格局,又令人不得不敬佩。玄武门夺权的结果是大唐逐渐崛起,奠定大国基础。

七、神龙政变

武则天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因年轻貌美而被选入后宫,后因得到唐高宗李治的宠幸而一度掌权朝政,培养亲信,后废除自己的儿子,自立为帝。晚年武则天沉湎享乐,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朝中大臣张柬之等五人机密谋划,杀死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拥立唐中宗复位。

点评:神龙政变使李氏后人重新掌权,为后面李隆基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并直接将李唐王朝推上封建历史的最高峰。神龙政变的结果是开创了开元盛世。

八、黄袍加身

赵匡胤本是后周世宗柴荣手下的一名武将,柴荣突然死亡后,他成为小皇帝柴宗训的殿前护从官,传闻北方边关契丹军队来犯,宰相范质未辨真伪,就急命赵匡胤领兵前往抵御。但赵匡胤率兵来到京城外就驻军扎寨,次日凌晨,部将将龙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京城守将里应外合,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逼迫周恭帝禅位,改国号为宋。

点评:赵匡胤的政变从历史的大方向上看无疑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的,他的能力也是足以担当重任的,但北宋却是一个令人多少感到遗憾的时代。黄袍加身的结果是出现了一个局部统一的,繁荣的中原王朝。

九、康熙夺权

14岁的康熙帝应该亲政了,但权臣鳌拜却不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于是,在康熙及其祖母和权臣鳌拜之间展开了一场权力斗争,鳌拜虽然颇具实力,但由于他不愿交权的行为不得人心,加上康熙帝亲政是人心所向,又有孝庄太皇太后的支持。所以,鳌拜最终被康熙用计擒获,并议定其犯有三十条大罪,但被赦免死罪改判拘禁,不过康熙却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康熙帝彻底拿回了朝政大权,开始亲政。

点评:康熙杀鳌拜是非正常夺权,责任在鳌拜身上,所以,康熙夺权是有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康熙夺权的结果是开创了康熙盛世。

十、祺祥政变

清朝咸丰帝病死后,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叶赫那拉氏鼓动咸丰帝另一位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八大臣抵制。另一方面,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䜣与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他们对此感到不满。于是慈禧便与奕䜣等人联合,针对顾命八大臣发动了政变。从此,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点评:慈禧和慈安及奕䜣联手发动的这场政变虽然成功了,却使大清朝走上了歧路,加速了其灭亡的脚步。慈禧夺权的结果是使清朝彻底丧失了自我革新的机会,最终被历史淘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