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成,濠州人,从大军克滁州、和州。渡长江,平定集庆,授予总管。攻克宁国、婺州,晋升为管军千户。激战鄱阳,平定武昌,攻下苏州、湖州,晋升为指挥佥事。跟从大军征讨中原,攻克元都,攻占庆阳,直捣定西,任都督佥事、晋王府相。跟从沐英征讨朵甘,降服乞失迦,平定了洮州十八族。洪武十二年(1379),赐封为永平侯,食禄二千石,世袭指挥使。二十年(1387),同张温追讨纳哈出余部,召回。二十七年,受株连被杀,没收田宅。 谢成(1339年-1394年),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永平侯。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加入朱元璋起义军,随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等战争。洪武十二年(1379年),被封为永平侯。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牵涉蓝玉案坐死。 人物生平折叠从征天下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谢成跟随朱元璋攻克了滁州、和州。 至正十五年(1355年),跟随朱元璋南渡长江作战。 至正十六年(1356年),随军攻克集庆,被授予总管。 至正十七年(1357年),随朱元璋攻克宁国。 至正十八年(1358年),随军攻克婺州,升任管军千户。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参与鄱阳湖水战。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随朱元璋攻打武昌,陈理投降。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随军攻克湖州,同年随军进攻平江。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随徐达攻克平江,升任指挥佥事。 十月,随徐达、常遇春北伐元朝。 折叠洪武岁月明洪武元年(1368年),随军攻取元朝首都大都。 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攻克庆阳。 洪武三年(1370年),随徐达直捣定西,升任都督佥事、晋王左传、府相。 洪武五年(1372年),兼任太原都卫都指挥使。 洪武六年(1373年),册封长女为楚王朱棡妃子。 洪武八年(1375年),觐见朱元璋,升任都督府都督佥事。 三月,本应和吴复、曹兴同得一千石公田,但朱元璋因谢成在山西时擅夺民利,没有赐予谢成。 洪武九年(1376年)正月,任晋府左相,致仕, 同年扩建太原府城。 洪武十一年(1378年),随沐英率军征讨朵甘(朵甘思),收降乞失迦。 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月,又随沐英率军平定洮州十八族的叛乱, 十一月,封为永平侯,禄位二千石,世袭指挥使。 洪武十六年(1383年)三月,蔚州、朔州灾荒,朱元璋命谢成前去发粮救济。 十月,和郭子兴、徐达等一群在北边练兵的将领被召回京。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会宁侯张温一起追击元太尉纳哈出残余军队,后朱元璋又将二人召还。 八月,和王弼等一众王侯被召回京。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奉命前往鲁府率领军队护送俘获的蒙古军人到济南、济宁等地和军伍杂居。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被赐予钞二千锭,奉命修建先茔神道碑。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和王弼等一众王侯到平阳征兵,负责汾州、汾水、孝义三地。 十二月,征兵完毕,回京。 折叠坐事被杀人物成就
谢成投靠朱元璋以来,每战必从,参加大小战斗不计其数,在与张士诚、陈友谅、徐寿辉、方国珍以及讨伐元朝的主要战役,谢成都有参加屡建军功,为明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此后征战边陲,南征云南,平定叛乱,为明朝初期的疆域的安定和统一作出了贡献。
洪武九年(1376年),谢成扩建太原府城,他在宋城的基础上,向北、南、东三面扩展,建成周长12公里,城高11米余,池深9米多,土砌砖包的新城,城设八个城门,八门四隅设门楼12座,城周建小楼92座,敌台32座等防御设施。城周又建南关城、北关堡、新堡以拱卫,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起到相当大的防御作用。谢成扩建后的太原城被后人称为"明城",被誉为"崇墉雉堞,壮丽甲天下",明学者王世贞称"太原城壮丽甚,二十五睥睨作一楼,神京所不如也。" 人物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