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年不见,上海车展已经变了天

 智汇百川 2019-04-20

昨天跑了一个下午,基本上也兜遍了所有展馆,深深感受到两年不见,上海车展已经“看不懂”了。

图片

SUV!全都是SUV!

我觉得上海车展可以改名字叫上海SUV展了。

放眼望去,铺天盖地的SUV,所有参展厂家,如果不放出几台SUV,简直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在2年前,这一趋势已经出现,今年更是走火入魔。在一个展区,粗略数了一下,一半车型都是SUV,大众、现代、宝马、奔驰、奥迪这些老牌厂商最近出了多少SUV就不说了,劳斯莱斯、玛莎拉蒂、宾利这些超级豪车也是纷纷跟进。

看着那一台台标志性前脸的豪车,活生生被捏成SUV,总感觉奇奇怪怪的。

图片

图片

销售说,没办法,卖的好就是真理。

如今车市不景气,销量不死不活,唯独SUV一枝独秀,几乎成了家庭用车的代名词。大约是二胎政策使然,大家都觉得SUV车内空间大,特别是那些7座款的,可以满足一家出行的需求。其实吧,我是觉得,除了七座没办法,车内空间大不大和是不是SUV没啥关系。

很大SUV其实就是看上去很大,要说乘坐舒适度和储物空间,还真不如一些轿车。

你说通过性能好,在城市也就是过个马路牙子,在险山恶水的地方,基本上也没啥区别,想用SUV去越野那是和自己过不去。其实也没什么,只是看来看去都是SUV,还是会有点审美疲劳。

图片

一眼望去都是SUV。

概念车都长一个样

说到新鲜和前瞻,概念车应该是当仁不让成车展的未来担当。但是本届车展的概念车们,说实话有点让人失望。

图片

遥想战后的汽车工业高速崛起的黄金年代,那时候车展上的概念车,完全是为了刷新观众三观而诞生的。

一切规则均可被突破,让观众眼前一亮已经是最低标准,许多经典概念车直到今天,还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叹:原来汽车还可以是这样的!

但现在呢?全部好像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图片

图片

总结一下本届车展概念车的特质:水滴形的外壳、高耸的车尾、一个超大的大翻盖车门或者对开门,方向盘是方的,座位可以转过来。

图片

图片

新能源、无人驾驶、互联网基本上是这些概念车的主题。

“但问题是,除了设计理念,怎么连样子都一模一样?

是不是现在的车商都不太愿意在概念车上花更多功夫?”

作为一个非专业观众,我其实是更想在车展看到一些颠覆性的元素,也许是现在科技发展得太快,已经超过了人们想象的速度,也许是我的要求太高了吧,只是不希望车展不只是一场大型卖车会,还能给我们多一些惊喜。

新面孔越来越多,希望不要昙花一现。

其实惊喜还是有的

那与早几年车展相比,除了那些传统老牌汽企,多了一大堆的新面孔。

前途、蔚来、小鹏、威马、理想、天际、爱驰……

有的已有耳闻,大部分名字都还是第一次听说。

清一色的电动车。以前还有些看不上吉利、奇瑞这些早年杀入汽车市场的民企。现在想想他们简直太厉害了,能在巨头的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茁壮成长,难度直逼西天取经。

传统汽车行业,一直有着极高的门槛,光有技术资金还不行,市场口碑、品牌文化无不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淀。

直到特斯拉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壁垒。

图片

人们突然发现,电动车居然可以不受这些门槛的约束,一家毫无造车经验的互联网企业也可以造出畅销车。在电池技术、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方面,新型企业反而比老品牌有着更大的优势,于是纷纷弯道超车。

图片

奥迪的第一款纯电动车。

在这届车展上,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巨头也设立了展台,而他们投资的新能源车品牌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这肯定是一件好事,新秀后起直追,前辈们也不敢再止步不前,鲶鱼效应已经出现。

几乎所有的传统车商,都带来了他们的新能源车,但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传统车商的新能源车,更像是传统车型的新能源化,而新型企业则没有这么多包袱。

许多创新还是值得称赞的。

比如在一个新厂商展台,一台电动车的车顶装了一台可以升起的小摄像机,在车内可以用语音控制摄像机的动作,据说最实用的地方,就是可以在堵车时看到前面的情况。

图片

车顶升起摄像头。

又比如,有的新厂商带来AR技术,驾驶者在汽车挡风玻璃上就能直接看实景叠加AR导航不再是梦想。

图片

当然,车是用来开的,小改小革都是锦上添花,我们真正在乎的,还是车辆的品质与安全性,千万别本末倒置。

看着令人目不暇接的新品牌,隐约闻到一丝令人不安的味道。好像,共享单车刚刚出现时好像也是这样热闹啊。希望不是一阵风,两年后还能看到这些新面孔,要百花齐放,不要昙花一现。

新民眼工作室李一能

图片 |李一能刘歆陈梦泽

编辑 |顾莹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