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天津卫——漕运带动天津对妈祖的信仰

 泊木沐 2019-04-20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这一信仰的主体据说是由真人真事演变而来的。妈祖本姓林,名默,人们称之为默娘,莆田县人。她在人间只活了二十八个春秋,可她的名字,却被人们传诵了一千多年。传说她自出生至满月,不啼不哭,默默无闻。她从小习水性,识潮音,还会看星象;长大后“窥井得符”,能“化木附舟”,一次又一次救助海难。她曾经高举火把,把自家的屋舍,燃成熊熊火焰,给迷失的商船导航;她矢志不嫁,把救难扶困,当作终极的目标。

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湾口救助遇难的船只时不幸捐躯,年仅28岁。她死后,仍魂系海天,每每风高浪急,樯桅摧折之际,她便会化成红衣女子,伫立云头,指引商旅舟楫,逢凶化吉。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缅怀这位勇敢善良的女性,到处立庙祭祀她。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直至清代,共有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天上圣母”、“海上女神”。

天津东临渤海,北倚盘山,背负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运河南下,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运河与海上漕运的发展,奠定了天津的重要经济地位。天津是因运河而兴,因漕运而繁荣起来的历史古城。它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地方——三岔河口,所谓的三岔河口,就是海河、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的交汇处,三岔口是天津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被誉为“天津摇篮”。因为古代都是走水路沿河迁移、定居,在隋炀帝开凿运河以后,天津逐渐吸引了大量移民来此聚居,漕运枢纽让以三岔河口为中心的天津成为了商贸重镇。

金代在天津建立直沽寨,自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当时北方因为经历过长达五百年的争战,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稳固初建的大元政局,需要从南方调运大批粮食,元世祖忽必烈采用权臣伯颜海运之策,令朱清、张瑄等开辟海道运粮至大都,稳定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大局,自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 1282 年)开始海运漕粮,后来海运漕粮连年猛增,漕粮运量从数万石增至三百五十余万石,大直沽至海河上游三岔河口就成为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元代在大直沽设立了接运厅,并于延祐三年(公元 1316 年)将直沽寨改为海津镇。从此天津进一步兴旺起来,元人王懋德所写“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景象。

海上漕运要经历极大的自然与社会风险,这给长期离乡背井的运输者造成很多很大的困难,妈祖信仰就成了他们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元朝皇帝顺民意,推动福建沿海一带信仰的地方海神,妈祖于是顺着漕运之路发展而来。后来元朝皇帝晋封妈祖为“天妃”并屡加封号,把她与国家的安全联系了起来。

元代在天津建有两座天妃宫,一为坐落原大直沽海河东岸的“天妃灵慈宫”,早年称东庙,建于元延祐年间,于“庚子之战”被焚毁。2002年,在天妃宫原址上兴建的“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讲述了天津古代城市的形成、发展和海洋的关系。

天后宫坐落在南开区古文化街正中处,三岔河口西岸,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天妃、妈祖庙之一,在民间俗称娘娘宫。据《元史》记载泰定三年八月,作天妃宫于海津镇,即公元 1326 年。天后宫于明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重建,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对海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宫内供奉着天后娘娘。

明永乐二年(公元 1404 年)在天津建卫设城,城郭范围日益扩大,南粮北运,南北物资交流进一步发展。天津盐业、渔业、航运业、手工业、商业日益发达,天津城东的天后宫香火越来越兴旺。到清代对于天后的信仰从保护航海扩大到成为保护天津地方的神灵,誉天后为“三津福主”,烧香膜拜的已不仅仅是船工、渔户、航海船家,而更多的是乞求子嗣的老媪少妇。天后宫道士为适应人们的迷信心理,不断在宫内增添各类神像及神殿,诸如天后圣母身旁的子孙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乳母娘娘以及王三奶奶等,正殿两侧设财神殿、龙王殿、河伯殿、关帝殿、火神殿、灶君殿等等,供奉大小一百多位各类神像。适应了天津在旧社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人们的迷信需要,所以香火极盛。

天后宫还有天津一个民俗,就是为求子嗣去天后宫内“拴娃娃”。天后宫过去有一个叫做“娃娃山”的地方,那里摆放着许多娃娃,以泥塑为主,不同时期、地区拴娃娃的具体操作过程也不尽相同,有郑重其事像是迎神一样请回家的,也有趁着和尚不注意“偷”回家的,共同点是都要用一尺多长的红布条拴在娃娃脖子上,而后用红布裹起来带走。天后宫栓回家的这个大哥,是为了给家里招来二弟。所以,在天津老少爷们们走在街上,称呼就是“老二”、“二爷”、“二哥”,因为家里有这个栓回来、从来不出门的娃娃大哥。

自清康熙年间,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天津和天津附近从三月十八日即开始举办“娘娘会”,迎接娘娘“出巡散福”到福建会馆(回娘家)。然后,隔日再接驾回宫。这规模庞大的迎神赛会,也是大规模的“庙会”。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天津看过这娘娘会,所以就改称皇会。“皇会”百戏云集,轰动遐迩,各地船只、车辆不远数百里而来,进香的、逛庙的、卖货的、购物的形成大规模的庙会集市,在历史上促进天津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