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笑翻越南史】传1 吴权其人

 陆一2 2019-04-20


第一个胜利的奥特曼,吴权

自从独立开始,千余年来,越南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魇——北方的怪兽。凡是历史中能够对抗北方怪兽的人都是越南人心中的英雄奥特曼。

说到这里也许很多国人会很意外,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就该理解,对于一千年前的小国之民来说,一个邻接的庞大帝国是多么的可怕。

公元八世纪,后突厥汗国卓越的首领毗伽可汗曾经语重心长的教育自己的族人:务必要离中国人远远的,不要与他们为敌,最好不要有任何瓜葛。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以超强的繁衍能力、超常的适应能力、超级的实用主义精神,实现着外部领土的扩张和内在血统的融合。五千年前,东亚大陆上有夏人、夷人;三千年前有殷人、周人、羌人、荆人、犬戎人;两千年前有匈奴人、鲜卑人、越人;一千年前有契丹人、回纥人,如今大家统统都是中国人。

当时代在唐末的时候,越南的居民其实已经都是中国人了,但恰巧在这个乱世,一颗种子深深的埋在了这片交趾大地,随着后续持续多年大陆王朝的式微,这类种子渐渐强壮,出乎意外的成长为大树,终究促成了越南独立于中国的力量。

公元939年,埋下这颗种子的第一个英雄奥特曼出现了。

每当看到这个名字,每个现代越南人都会高呼一声万岁。

这个人就是吴权。


一千年前的吴权本人,作为中国历史中一个地方割据政权的头目,在中国史籍中寂寂无名,坦白的说,其自身事迹在中国古代名将名君之中也不值得大书特书。毕竟,作为中国古代混战时代某一割据政权的一个反抗势力,吴权所对抗的中国势力——北方怪兽的代表南汉——甚至都不是中国正朔的王朝。

不过就像奥特曼一样,吴权毕竟在与北方怪兽的较量中取胜了,作为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越南土著代表,吴权选手获得历代越南学者的高度称赞。

吴权,按照越南史书的说法,其为吴朝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前吴王,亦或吴先主。注意,此处强调的是越南史书,因为其所开创的吴朝,可能压根就不存在。

据《大越史记全书》所载,吴权是交趾唐林州人,贵族出身。父亲吴旻曾任州牧。就像中国史中那些乱世枭雄的光怪陆离的出生记录一样,《大越史记全书》也说吴权出生时大有吉兆,总之不能归纳为正常人类,“王生有异光满室,状类特殊,背上有三黑子,相者奇之,谓可为一方之主,乃命名曰权”。另外还有史藉描述吴权长大后的表现,归纳为两方面:长得帅和有能力——“及长魁悟(奇伟也),目光若电,缓步如虎,有智勇,力能扛鼎。”

成年后,吴权在交趾军阀杨廷艺手下当牙将,很可能在此期间,吴成为杨的义子,而杨廷艺可能是非常赏识吴,将爱女嫁给他,两姓结成姻亲。

作为吴权同学的老上级,杨廷艺也是枭雄一类的人物,其家族的命运与吴权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值得说一说。

杨廷艺原为交趾静海军节度使(唐朝的封官)曲颢的将领。当时,南汉政权据广州,曲氏据交州,在唐末割据时代,双方都是本是平起平坐的军阀,因为离得近,纠纷矛盾就多,到这个时候已经势成水火。曲颢之子曲承美被后世认为是个标准饭桶,他继位后,败给南汉君主刘岩,交趾地区从此归属南汉,杨廷艺也跟着归降南汉。

杨廷艺虽降南汉,却怀有贰心,公元931年,南汉察觉“杨廷艺养假子三千人,图恢复”,就准备派人办了杨廷艺,而杨却先发制人,击败南汉军,杀死南汉将领。杨廷艺取得军事胜利后,便自称节度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静海节度使。也是在此之后,杨廷艺与交趾本地的土豪结好,例如把女儿嫁给“世为贵族”的牙将吴权。

然而作为先于吴权与北方怪兽交手的杨廷艺选手,却没有收到上天眷顾,注定当不成风光八面的奥特曼。

公元937年,杨廷艺被牙将也是义子之一的矫公羡所杀。这次下克上的原因是因为杨廷艺本人对部下刻薄不仁,生活荒淫,招致部将和士卒积怨。矫公羡“恶廷艺所为”,故起所部攻杀廷艺。很可能是杨做了些比较阴暗的事情,引起了部下的激烈反感,具体事由无据可查,总之矫公羡杀杨后代杨为静海节度使。

这里插一下关于静海节度使这个称谓。前文说过,曲灏、杨廷艺都自封过这个官职,这究竟是一个身份?

节度使本身是唐朝官名,出现于唐睿宗时代,之后渐渐代替前朝各地“都督”的人设,成为边疆军事重镇长官的常用官名。这些节度使,权利很大,可以开府建牙,不但军事上可以独断专杀,更在地方上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威权极重,远远超过都督。

这种节度使渐渐带来了军事上的分裂和背叛,直接导致了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而战争更加导致节度使的擅权,乃至朝廷为了平叛,甚至在内陆也设置了节度使,来掌握军政大权,最终酿成了唐末的军阀割据。

可以说,节度使制度,是唐末分裂的制度上的根源。

静海节度使,又称静海军节度使,因为交州属于帝国的西南边疆,故很早就在战略上设置了节度使,管理交州十二州。自从曲氏自封静海节度使以后,包括向南汉投降和臣服期间,静海节度使一直等同于交趾的实际统治者。即使丁部领称帝以后,越南首领也经常向中国皇帝索要这个头衔的册封。

矫公羡成为静海节度使后,身为杨廷艺义子及女婿的吴权于次年(938年)举兵讨伐矫公羡。矫公羡无法应付,准备厚礼向南汉求援。其实矫杀杨,是有着正义除暴的一面,但因为他投靠了北方怪兽,结果之后千年来,一直被视为越奸。

南汉国主刘岩正要借此东风再染指交趾,于是封儿子万王刘洪操为静海节度使,出兵支援矫公羡。

可惜此时,吴权已经攻破大罗城,杀死了矫公羡,令南汉军失去内援,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南汉军队。而明知矫公羡已经死亡,内援已失,刘岩仍然不听部下的劝阻,执意催促刘洪操进兵。双方在白藤江流域爆发了一场越南人尽皆知而中国人人不知的战役——白藤江之战。


中国人人不知的白藤江之战

几百年后,日本军阀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因为藩国被兵,明朝发兵援朝,在朝鲜大战倭寇。这次战争受到了日、朝两国的极大重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对此有足够的研究和了解。日军将领延续战国名将的余绪,蹂躏朝鲜民兵,名声赫赫,如加藤清正、岛津义弘、黑田长政等辈凭此役,获得了战国后期名将的称誉;朝鲜方面,因为总体战绩太差,武官方面稍有勇武、忠贞的事迹便会被大书特书,其中水军提督李舜臣更因为传奇一般的彪炳战功近乎成为两千年朝鲜历史第一名将,俨然朝鲜军神。

偏偏中国,此事仅仅作为默默无闻的万历三大征之一,在历史中轻描淡写,所涉及的武将,要么后来失势,要么现场清算。大将军李如松本来战功赫赫,却在同时期的另一场小规模战争中意外战死,事迹戛然而止。他在中国,除非历史爱好者,很少人了解他的生平。相比日、朝的热闹,中国对待这次战争的态度可谓是冷淡之极。

中国人见过的大场面太多了,就是这样。所谓名将,所谓名役,历史中多了去了。记载在中国史书中的大战役如肥水之战、赤壁之战等,双方总兵力在百万以上的超级game,在日、朝几千年历史中从没有出现过。在李如松、麻贵看来,日本的大名们无非海匪,朝鲜的将军们无非废物,在中国史官看来更是如此,压根不值得大书特书。李如松、麻贵本也算当时名将,但在国内,名气上却也远逊时代相去不远的戚继光、俞大猷。李如松甚至不如其父李成梁的名气。

所以,这些事中国人不关心。但这种事对于小国来说,却可能关乎国运,不可能被他们忘记。

正如白藤江之战。

当今中国人,能知道当时的五代之一后晋,就已经算历史达人,谁去管啥是南汉?还有南汉那个喜欢改名字的皇帝刘岩?刘岩为了表明自己继承天运,特意造了一个字,改名叫刘龑,这名字上龙下天,如飞龙升天,霸气侧漏。可惜中国人民还是不怎么知道他。

然而越南人却不一样。

因为这场战争的结果,正决定了越南民族的走向,如果当年这场战争吴权输了,那么当今是否还存在越南这个国家,都成问题。

贵族出身的吴权,能够成为杨廷艺的部将兼女婿,与其出身有着很大关系,且其生平中指挥的战役也并不多,但不得不说,他确实具备一名优秀将军的才华。据史料记载,当吴权得知南汉军队到达白藤江之后,充分利用了地利的优势,命令士兵制造大木桩,并在木桩顶端包上铁皮。吴权将这些木桩插在白藤江入海处的险要江心,同时在河岸设下伏兵。

当白藤江江水涨潮时淹没了木桩。吴权便命令水军向南汉军挑战。南汉水军规模大,船也大,气势汹汹向前攻击,吴军顺势佯败。刘弘操果然命令南汉水军追击,到达了吴军的埋伏地点。败退的吴军返回死战。不久以后,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桩全部突了出来,南汉的船大不灵活,被刺穿了底部,相继沉没,士兵遭遇变故,大批溺水身亡。吴权的伏兵趁机四起,利用小船袭击南汉军。南汉军士气已夺,转瞬大败,主将刘洪操也当场阵亡。

南汉皇帝刘岩无奈而退兵。此战之后,南汉再无力量南图交趾。

吴权打败南汉军后,维持住了独立于南汉的现状。公元939年,吴权称王,定都古螺,史称“置百官,制朝仪,定服色”。越南史称吴权建立的政权为吴朝,并认为越南从此走向独立——当然,历史意义可以这么归纳,但而当时的现实情况是,吴权势力依旧是中国内部的一个割据势力,仍旧向中国的皇帝称臣称藩,此时的大瞿越,实际上与中国本土的所谓南汉、北汉、前蜀等政权性质没有差别,甚至其独立性还有所不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