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族来源的迁徙记载

 公司总裁 2019-04-20
历史典籍中,华夏族各分支迁徙都有或多或少的记载。如果把夏定位在中国本土或在中原,对于这些迁徙都很难理解。而定位到埃及,对应到古埃及历史上,就很容易理解。尤其是对青铜文明如何传播到中国的欧亚大历史有个清晰理解。主要迁徙路线有三个方向:海路、西南线和西北线。《发现夏朝》一书总结了古埃及人(华夏族)到东亚有七大波次迁徙。以下用表格形式列出华夏诸侯国创建或分封王族来源的迁徙有关记载。估计这张表会让一些人又要失心疯掉。实际上此表重点是在解释华夏族确实是迁徙来的!而且都是有记载的。因为在很多人意识中,根本没有意识到华夏族还有迁徙故事至于是如何迁徙解读,现今阶段大部分确实仍然属于猜想性质。科学理论就是在先提出猜想、然后证明猜想中完善的。古埃及与中国存在关系的猜想已有300多年,《发现夏朝》终于完成了古埃及就是夏朝的科学证明!如何迁徙的证明就更复杂了,会在不断猜想,证明一点,继续猜想中发展。
 

华夏分支

炎黄后裔

迁徙记载

古埃及迁徙解读

推估时间

距今年

影响

《吕氏春秋·首时》也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古埃及第二王朝炎帝共工家族后裔在王朝被古王国取代后,乘船沿海路到中国东海,山东半岛登陆。

4700

产生龙山文化

越芈姓支

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引《世本》说:「越,芈姓也,与楚同祖。

古王国时期第五王朝诸稽后后裔沿海路迁徙到长三角。

4500

良渚文化

商人迁都有“先八后五”。即“成汤灭夏”前有八次迁都,而后又五迁。王国维搜罗史料凑成前八迁:“契自亳迁蕃”、“昭明迁砥石”、“昭明迁商”、“相土迁商邱”、“相土迁泰山下,又复归商邱、“商侯迁殷”、“殷侯迁商丘”、“汤始居亳”。

古王国末迁古印度河,走西南线,进入长江流域,从武汉北上黄河流域。

4300-3300

三星堆文明

盘龙城

建立商朝

楚与祝融八姓后裔

《楚世家》记载穴熊之后“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

《史记·楚世家》记载:“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竹书纪年》记载所谓“夏桀之时”昆吾氏与商的战争。

古王国祝融八姓后裔迁徙复杂。但主要是走西北线。祝融就是负责青铜技术冶炼的。

喜克索人入侵埃及,昆吾氏族被打散,迁徙中亚一带。青铜晚期,哈萨克斯坦出现金字塔。

4300-3300

齐家文化

越姒姓支

《史记·越世家》记载越国为夏朝少康庶子的后裔:“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开始,少康之子无余被封到越地。海路而来。

3500

越国祖先

《周语》: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

第十八朝末,孔甲乱夏,周先祖在夏朝丢官,族人走西北线迁徙。

3300

西北先周

推翻商,建立周朝。






《秦本纪》第二段:“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

第十八王朝末,秦人祖先离开夏朝(埃及),投奔奔商而来。

3200

效力商王,后建立秦朝。

北方分支

迁徙记载

古埃及迁徙解读

推估时间

距今年

影响

拓跋部

(黄帝孙)悃,迁居北土。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北土之人则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

可能与祝融八姓一道走西北线迁徙。 

黄帝直系后裔

拓跋鲜卑部

夏桀后裔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第十八王朝哈伦海布后裔迁徙中亚。

非黄帝直系后裔。

3200

征服漠北,在战国时期形成匈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