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雁黎教授《厦门胡希恕经方传承授受班》圆满落幕

 稻镇江 2019-04-21

陈雁黎教授《厦门胡希恕经方传承授受班》

4月10日-4月14日

在厦门一针一药中医培训基地举办的

陈雁黎教授《厦门胡希恕经方传承授受班》

圆满落下帷幕

前    言 

(一)

一代宗师,经方翘楚。

乐此不疲,心无旁骛。

胡老箴言,弥足珍贵。

厚积薄发,必有建树。

(二) 

考古索今,探幽钩沉。

执简御繁,方证创新。

胡老名著,并非岐黄。

满园桃李,定有传人。

经方传承授受班,他方讲罢我登场。愚已耄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片冰心在玉壶,授受经方来厦门。医道无边,方寸之间,一孔之见,疏漏舛误之处难免,供参考。

陈雁黎     

2019年3月15日

胡老关于“八纲释六经”的详解如下:

若正邪交争于人体广大体表的腠理、皮肤、肌肉、筋骨、肺泡之间,即为表证。其症状表现在“八纲”中为阳、实、热者,即称之为“发作着的太阳病”(胡老用语),如脉浮、脉浮而数、脉浮紧、头项强痛而恶寒、汗出恶风、恶寒发热、头痛、身体疼痛、或咳、或喘、咽痛等;其症状表现在“八纲”中为阴、虚、寒者,即称之为“发作着的少阴病”,如脉微细、但欲寐、恶寒、蜷卧、心烦、口中和、咽痛等。肺之吸入空气部分,其喉、呼吸道及肺泡与外界相通,寒邪、温邪同样犯肺,应属于表证之病位,同样有太阳病和少阴病之分。肺之不能与空气接触的部分,应属半表半里之病位。

若正邪交争于人体的消化道,从咽、食道、胃、肠至后阴之中,即为里证。其症状表现在“八纲”中为阳、实、热者,即称之为“发作着的阳明病”,如脉沉、脉沉实、胃家实、腹满、烦躁、大便硬、有燥屎、身热、汗多、口渴、潮热、不恶寒但恶热、便脓血等。其症状表现在“八纲”中为阴、虚、寒者,即称之为“发作着的太阴病”,如:脉弱、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脏有寒等。

若正邪交争于表之内,里之外,广大的胸、腹腔之间,即为半表半里证。《伤寒论》第97条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第148条称“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其症状表现在“八纲”中为阳、实、热、者,即称之为“发作着的少阳病”,如脉弦、脉弦细、口苦、咽干、目眩、两耳无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其症状表现在“八纲”中为阴、虚、寒者,即称之为“发作着的厥阴病”。如脉微而厥、脉细欲绝、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吐蛔、四肢厥逆、手足逆冷、厥而呕等。

陈雁黎老谈:水肿失眠案

。。。。

女,35岁,芳草湖农工,2010年3月。因睡眠极差,近三天彻夜难以入睡,远道来诊。体胖,面目虚浮而黄,眼胞微肿,双下肢浮肿明显,袜子松紧带处凹陷一圈,疲乏无力,走路沉重乏力。最近半年月经量明显减少,色暗,经期推迟,经前乳房胀疼,烦躁易怒,饮食二便尚可,脉沉细苔白腻。当先治水给茯苓导水汤加车前子。

方用:茯苓18g,麦冬15g,泽泻15g,猪苓15g,大腹皮15g,桑白皮15 g,紫苏叶6g,槟榔4g,砂仁3g,陈皮6g,炒白术15g,木瓜15g,车前子15g(布包煎),生姜三大片(自备),五剂 水煎服。

复诊,服一剂后,尿量增多,当晚即能入睡,现脚踝肿已全消,月经适来,量较上月增加,精神转佳。仍给上方五剂,加服桂枝茯苓丸,再治经前乳房胀痛。

陈雁黎老针对高血压、帕金森综合征、红斑狼疮、月经病等多种疾病,结合病人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大家收获满满。

冯学功老师现场诊治中风病人

。。。。

中风病中医治疗现状:

痰擦阻络证一一化痰通络饮

风火上扰证一一天麻钩藤饮

痰热脂实证一一星蒌承气汤

气虚血擦证一一补阳还五汤

阴虚风动证一一镇肝熄风汤

痰热内闭证一一羚羊角汤、安宫牛黄丸

痰蒙清窍证一一苏合香丸、涤痰汤

元气敗脱证一一参附汤

经方治中风常用经方:

大柴胡汤、四逆散、

桂枝茯苓丸、小承气汤、

小柴胡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泻心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古今录验续命汤、

当归芍药散等。

毛进军老师谈:

柴胡系列核心方证的辨治法度

。。。。

小柴胡汤解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75g,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柴胡法度:味苦平主心腹……量轻主清热(火),升发疏解郁热(火),寒热邪气(风成为寒热);量重主疏泄,心腹,疏泄肠胃中结气,推陈致新,调达气机。

黄芩法度:“味苦平(寒)主诸热黄…”入少阳阳明,清上焦郁火,祛瘀血闭结。

生姜甘草汤法度:温中和胃,补胃气津血(治肺痿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小半夏汤法度:温胃化饮降逆。

大阴旦汤(小柴胡汤加芍药)法度:大阴旦汤,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支痈,往来寒热方一一扶阴之方,清热疏泄,濡养敷布津液。

小阴旦汤(黄芩汤加生姜)法度:小阴旦汤,治天行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一一清热(表里热)养津血。

小柴胡汤证基本病机层次:

表里、三焦枢机不利,胃气不和、郁热伤津一一正邪分争于表里、三焦之间;

上焦火(热)郁;

中焦胃气不和(胃虚);

下焦水饮逆乱。

基本法则:

和法(和畅气机,宣通表里,疏利三焦);

和法要点:清热升散,疏利三焦,和胃补津,降逆化饮;

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在表里三焦之间,偏表偏外;

和法——依证候表里态势疏解——因势利导。

总功效:

《伤寒论》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李跃海老师谈:发热的经方治疗

。。。。

用方简者,其求日精

用方繁者,其术日粗

世医动辄,以简为粗

以繁为精,哀多哉!

------《洛医汇讲》

柴葛解肌汤治小孩发热案(李跃海)

刘某某,男,3岁。2018年10月初诊。发热4天,在湘乡市人民医院测血常规,白细胞:一万七千多,来诊时测体温为:39.6度。扪之身滚烫而无汗,但患儿不恶寒反恶热,说明病已离表而去,里热已成,非麻桂所宜,患儿无呕吐,小柴胡汤可暂时排除,视其舌苔黄而不腻,乃里热而非湿热。处柴葛解肌汤一剂以观之。嘱其药后温覆取微汗。

第二日复诊:家长代诉热退病愈如常,所测体温亦正常矣。

王宁元老师谈:

胡希恕经方腹诊内涵初探

。。。。

从“胃家实”与“大承气汤证”看胡希恕先生对腹诊的认识:

1、腹诊是伤寒论固有的诊察方法;

2、典型腹证的临床特征明确,易于确认和识别;

3、腹诊在阳明病诊察与鉴别诊断中有独特和重要意义。

经期延长患者:

一妇人,月经量少,每次淋漓不断约两周,希望把经期调节为四至五天。对于这种情况,一般使用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等治疗,但是这名患者身体肥胖,腹部胀满而充实,有一种扎实不动的感觉,脉沉实。投予大承气汤治疗。服药后经血量多,如流产状,第三天便如约而止。

------《汉方诊疗三十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