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笔如飞,狂客风流——《孝经》

 东方文捷 2019-04-21

唐·纸本,纵26厘米,横265.1厘米,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

贺知章以草书写《孝经》,每行4字~16字不等,共1800余字。卷尾有小楷题:“建隆二年冬十月重粘表贺监墨迹”14字。此卷充满放纵的情调,笔走如精灵,正是贺知章风流倜傥、狂放不人生的写照,为文人学者所爱。它于17世纪下半叶流入日本.明治年间被日本皇室收藏。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唐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因排行第八,人称“贺八”。历任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礼部侍郎等职,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以86岁高寿谢世。

贺知章也善书法,精于草、隶。唐吕总《续书评》曰:“知章真行书,纵笔如飞,酌而不竭。”据《宣和书谱》记载,贺知章作书时,只问纸有几幅。

无论几幅,一定要将纸全部写完才停笔,纵情走笔之时,诗人的本性暴露无遗。书写这样的长幅书法,其笔力也丝毫不现衰竭之气。贺知章传世的书迹有《孝经卷》、《洛神》、《胡桃帖》等。

《孝经》相传为孔子所著,千百年来倍受推崇。贺知章书《孝经》,通篇草书气势奔放,落笔精绝,笔法劲健,意境高远,历来为人们所称誉。它点画激越,结体左俯右仰,势如潺潺流水一贯而下。

从墨迹看,贺知章当时书写《孝经》,用的是紫毫或狼毫一类硬毫笔,而又善于运腕,所以笔画劲利有弹性,特别是转折处出现了肥笔,特别厚重,与其他细劲飞扬的笔画形成对比,颇有意趣。

凡落笔和收笔都很干净利落,字中间行笔,提按起倒,交代清楚,虽草而不乱,虽流而不浮,字里行间,给人以真率、俊逸的感觉。杜甫诗云:“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可以用来喻之。王羲之影响了有唐一代的书法风气。从贺知章《孝经》中,也可探得王羲之的书风。

谈起贺知章,人们就会吟起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贺知章作于天宝三年(744)的《回乡偶书》,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一年,贺知章已经是86岁了,这是他50余年第一次重返故乡,老迈之心回想往事,顿感人生易老,世事沧桑。

少年时代的贺知章,绝对是一位风流之士,善谈笑,好饮酒,尤喜好在饮酒半癫之时乘兴书写诗文。他的潇洒狂放,为世人所倾慕。贺知章与“颠张醉素”中的张旭交好,且为姻亲,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凡是见到人家厅馆中的好墙壁或屏风,就会忽发兴致,落笔数行。有些好事之人会递给他们笺墨,事后将书作藏为宝贝。有一次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作,即赞他“谪仙人也”狂放的李白与潇洒的贺知章互慕美名,结为忘年之交,共有“醉仙”之名,也造就了诗坛中的一段千古佳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