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 园冶这本书与我结缘于大一的时候 大一的时候总是在听身边人讲园冶这本书 直到考研时园冶我才正式接触到 园冶真的是一座园林人的宝藏 也是世界首部造园学专著 之前常听到的是园冶的只言片语 如:凡园圃立基必定厅堂为主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等等…… 现在我来带大家看看这本书 园冶由阮大铖的序,郑元勋题词和计成的自序、兴造论、园说、自识(对自己的认识)构成。 今天就来看看阮大铖的序,郑元勋题词和计成的自序。 阮大铖的序 冶叙 余少负向禽志,苦为小草所绁。幸见放,谓此志可遂。适四方多故,而又不能违两尊人菽水,以从事逍遥游,将鸡埘、豚栅,歌戚而聚国族焉已乎?銮江地近,偶问一艇于寤园柳淀间,寓信宿,夷然乐之。乐其取佳丘壑,置诸篱落许;北垞南陔,可无易地,将嗤彼云装烟驾者汗漫耳!兹土有园,园有“冶”,“冶”之者松陵计无否,而题之“冶”者,吾友姑孰曹元甫也。无否人最质直,臆绝灵奇,侬气客习,对之而尽。所为诗画,甚如其人,宜乎元甫深嗜之。予因剪蓬蒿瓯脱,资营拳勺,读书鼓琴其中。胜日,鸠杖板舆,仙仙于止。予则“五色衣”,歌紫芝曲,进兕觥为寿,忻然将终其身。甚哉,计子之能乐吾志也,亦引满以酌计子,于歌于月出,庭峰悄然时,以质元甫,元甫岂能己于言? 崇祯甲戌清和届期,园列敷荣,好鸟如友,遂援笔其下。 石巢阮大铖 这个序的讲的是阮大铖在年少的时候就想像向子平和禽庆一样,就在山水间隐居。 但是呢,因为阮大铖比较争气,入仕做官去了, 平时比较忙,就没办法如愿去做个隐士逍遥客。 也不知道是他自己故意作的还是啥原因, 被朝廷放逐回乡了。他很开心, 终于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但是当时社会环境不好,经常战乱。他是个孝子, 放不下自己家中的老父亲和老母亲, 所以他就在家附近自己造一个园子, 养养鸡养养猪,照顾自己的双亲。 后来阮大铖去江苏仪征玩的时候选定寤园作为他实现愿望和照顾双亲的地点,也就不用去外面寻找秀美山水了。 他也是在苏州认识《园冶》这本书, 作者计无否(计成)就是江苏吴江人。 为这本书题写书名的就是阮大铖的好朋友曹元甫。 他对计成的印象是质朴,心思灵秀, 没有世俗客套的习气。 曹元甫对计成的清新脱俗十分喜爱。 阮大铖把家乡宅院边角上一块地拿出来建造园林, 经常在里面弹琴读书。 到了节假日就带着老父母在园林里面游玩散心。 歌唱饮酒祝贺老父母健康长寿,这样度过余生。 阮大铖十分感谢能够帮助他把年少时的愿望实现, 说也应该给计成好好斟满一杯酒,好好感谢他。 阮大铖在崇祯七年(1634)七月的春色美景里提笔写下了这篇序 郑元勋题词 题词 崇祯乙亥午月朔,友弟郑元勋书于影园 计成帮郑元勋建造设计了影园,郑老弟帮计成题个词。礼尚往来,不过总感觉郑老弟赚了 (影园平面图) 郑元勋词的意思如下: 古时发明的各种技艺,都有著述传于后世,为什么唯独缺少建造园林的书籍呢?有人说:“园林建造,有人、地的因素制约,没有固定章法可循,因此无法把建造园林的方法写成著作流传后人。” 什么是“异宜”呢?南北朝时,梁代简文帝尊贵无比,建了富丽堂皇的华林园;西晋的石崇用他的巨额财富,建了奢侈之极的金谷园;战国时齐国的陈仲子,非常穷苦,只能在于陵拥有一个小小的菜园子;这便是人和人之间的“异宜”。人有穷富贵贱,所以与之相配的园地在规模和风格上也有差别,这是不能随便颠倒的。如果没有层峦叠嶂的幽雅之形,而非用“曲水流觞”这样的雅称;没有“鹿柴”“文杏”般的景致,却要冒用“辋川别业”那样的美名,这不是和丑陋的嫫母涂脂抹粉一样,反而变得更加丑不可睹吗?因此,各处的地理条件不同,在设计园林的时候,也要随之变化,这个道理需要建造者慎重考虑。 只要园林主人丘壑在胸,那么园林的布局建造,既能奢华,也能简朴。否则勉强建造,所有的事情交给那些木工瓦匠,势必出现园林里的水流没有回环萦绕的趣味,而园林里的石头也失去映衬接应的气魄,草木缺乏掩映露藏的形态,没有优美的山水,园林主人怎么会领略到“日涉成趣”的美好呢?让人烦忧的是,有些主人心里勾画得很好,却无法让工匠领会他的意趣,工匠就墨守成规不创新,主人只能委曲求全,放弃自己的山水意象去迁就他们,这样不是非常遗憾吗? 计无否主持园林建造的时候,能够机智地应对不同情况,懂得建造规律又不死板硬套老方法,这是普通的匠人超越不了的;他更长于在现场指挥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技巧,能把那些顽石变得灵奇,让那些沉闷的空间变得灵动,这些都是他的作品深得人心的原因。郑元勋和计无否结交很长时间了,常感觉小园林里的造景工作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他的才能,因此总想把天下名山合于一处,把神话里的五个大力士给他驱使,搜罗世间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奇异的鸟禽,给他布置山林之用,使得这世界的样子焕然一新,这才是让人称心的好事啊,可惜的是找不到这样的人!这么说,计无否是不是只能建造大园林而不能设计庭院呢?不是这样。正如之前所说,地理条件和园林主人的客观原因是不一样的,能把这些不同条件整合好,来规划布局,没有人可以和计无否相提并论。以郑元勋建在城南的影园为例,它位于芦花汀和杨柳岸之间,非常狭小,被计无否稍加设计,就变得很有空灵幽雅的意味。 ![]() 郑元勋自认为在园林建造方面,还算是内行,但和计无否比起来,那就是不会垒建鸟窝的笨斑鸠了。天下有很多名人雅士,想建造一个小园林好用于休憩游览,怎么能不向计无否请教呢?不过恐怕他没有分身之术,应对四方的邀请,所以只能写本《园冶》来帮助指点造园人了。 ![]() 不过,郑元勋还是认为计无否真正的造园智慧没有办法传授,书里只能讲些实践得来的成法,这种传播造园技艺的方法和不传授差不多。不过,看书的人可以机智地把书里的教条运用到实践中,在基本技术上加以变化,这样一来,无传就不如有传好了,因为有了书,人们在建造园林时就有本可依了。计无否堪称国内最好的造园高手,他的这本书也能成为后人造园参照的法则,谁能说《园冶》不能和《考工记》一同被后人称颂并承传下去呢? 崇祯八年(1635年)五月初一,郑元勋写于影园 计成的自序 自序 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江苏),择居润州。环润皆佳山水,润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间为假山,予偶观之,为发一笑。或问曰:“何笑?”予曰:“世所闻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为成“壁”,睹观者俱称:“俨然佳山也。”遂播名于远近。适晋陵方伯吴又于公闻而招之。 公得基于城东,乃元朝温相故园,仅十五亩。公示予曰:“斯十亩为宅,余五亩,可效司马温公‘独乐’制。”予观其基形最高,而穷其源最深,乔木参天,虬枝拂地。予曰:“此制不第宜掇石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依水而上,构亭台错落池面,篆壑飞廊,想出意外。”落成, 公喜曰:“从进而出,计步仅四百,自得谓江南之胜,惟吾独收矣。”别有小筑,片山斗室,予胸中所蕴奇,亦觉发抒略尽,益复自喜。时汪士衡中翰,延予銮江西筑,似为合志,与又于公所构,并骋南北江焉。暇草式所制,名《园牧》尔。姑孰曹元甫先生游于兹,主人皆予盘桓信宿。先生称赞不已,以为荆关之绘也,何能成于笔底?予遂出其式视先生。先生曰:“斯千古未闻见者,何以云‘牧’?斯乃君之开辟,改之曰‘冶’可矣。” 时崇祯辛未之秋杪否道人暇于扈冶堂中题。 园冶名字中“冶”字原意是熔炼金属类物质,这里指开创、造就。 是指园林设计师在造园的过程中,要把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结合起来,建成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园林。 冶字出处,融汇一切造园之要素。亦有开创之意,一语双关,很妙。 ![]() 计成年少之时,以擅长绘画出名,同时也对一些新奇事物颇具探索精神,最喜欢关仝和荆浩二人山水画中雄浑气壮、着色古淡的意趣,因此作画的时候常模仿这种风格。 ![]() 园 计成曾经在燕京(今称北京)、湖南、湖北等地方游览,人到中年之时,便选择在家乡江苏润州定居。润州是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四围青山丽水美不胜收。本地一些喜好建造园林的雅士,常常把一些形状奇巧的山石放置在竹林树木之中,做成人工假山。计成碰巧看到了,不禁为之一笑。有人问计成:“你为什么发笑?”计成说:“常听说世上有了真的才有假的,我们为何不参照那些真山的形状来造山,而要弄出像迎春神时石头堆一样的假山呢?”有人就问计成:“你能用大石块叠成假山吗?”借着这个机会,计成当场给他们叠成了一座陡峭的“山”。所有看到的人都赞叹:“太像一座漂亮的真山了!”从那个时起,计成能叠山的才能被很多人知道了。 ![]() 恰巧,常州有做过布政使的吴又予公闻计成的名来邀。他在城东面得来一块可造园的地基,原是元朝温相的老宅子,占地十五亩。吴又予告诉计成:“这里的十亩地用作建房屋,剩余五亩之地,用来造园,你可以模仿当年司马光独乐园的样子建造。”计成勘察了一下地基的势态,发现这里的地势非常高,而邻近的水源却很低深,地基上有高入云霄的老乔木,也有盘曲的树枝垂在地上。计成建议说:“根据此地的地基情况,造园的时候要用叠石垒山来增高一些地方,同时应把一些低洼之处挖得更深,那些乔木要错落有致地安插在山腰之上,盘曲交缠的树根之间应放上石块,如此一来山水画般的意境就呈现出来了;然后在有水的池塘旁边建造亭台,让参差不一的亭台之影映于水上,再挖凿一些弯曲回环的沟壑,搭建一些悬于空中的走廊,建成之后这里的意境将会出乎计成们的意料。”园子造好后,吴又予非常愉悦地说:“从进门起到出门止,这个园子不过四百步,可是计成认为江南的美景,计成这园子都一一呈现了。”除此之外,计成又接到几个小点的工程,尽管都是方寸之间的小地方,但能把心中蕴藏的一些奇思妙想发挥出来,计成自己也乐在其中。 ![]() 后来,中书大人汪士衡也请计成在江苏銮江的西边建造一座寤园,寤园建成后非常符合一些士大夫的志趣,因此这座园子和吴又予的园林一起,驰名大江南北。在建造寤园的间隙,计成把一些图纸和文稿整理了一下,集成一本叫《园牧》的书。姑孰的曹元甫到寤园来游玩,园主和计成一起陪着他在这里逗留了几天。曹先生对寤园赞许有加,说眼前看的如同是荆浩、关仝的山水佳作一般,于是就询问什么时候能把造园的方法撰写成文。计成当时把绘制的样图给他看。曹先生说:“这样的书从来没有听说过,也没见过,为何起名叫园‘牧’呢?这是你独创的,把它改成‘冶’才合适。” 崇祯四年(1631年)秋末,否道人空闲时写于扈冶堂 ![]() 园冶第一谈就到这了,下期再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