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笔记前梳理,编序 文/俊英子 最近,好多小伙伴都来问我关于读书笔记的疑问,总结下来就是:
今天,结合大家的疑惑和我自己做笔记的经验,分享一下如何做出实力与美貌并存的读书笔记,让你读过的书和学过的课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学以致用。 ![]() 做好编序,善用便利贴,使用箭头 一、为什么要写读书笔记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经常听到有人说,读过的书都白读了,什么也没记住。 人不能自信于自己的记忆能力,新知识来了,旧知识就会被挤掉一部分。我们需要把重要书中的重点记录下来,所以,我一直认为读书、学习做笔记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一行为真的好处多多。 1、让阅读更专注 很多伙伴在阅读初期,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很难静下心来沉浸到书中,容易被周围环境干扰。 而做笔记就是去除干扰,让你回归到书中,笔记中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你就知道自己为什么读这本书,你想获取什么,从而集中注意力,在阅读中寻找、思考,调动阅读的主动性。 2、提升阅读效率 有人认为做读书笔记很费时间,那为什么还能提升阅读效率了?看书速度不是应该会更加慢吗? 这里,提升阅读效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速度更快了,而是在你有意识地想要写笔记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专注,容易沉浸到书本当中。 如果你不专注,一些知识点可能要看好几遍,才能搞明白说了什么,当你集中注意力,可能一遍就明白了。有意识地获取信息,能帮助我们加深理解,阅读效率反而会得到提升。 3、积累写作素材 现在是全民写作时代,很多人都想写作,又不知从何下手,说起来还是我们素材库不够强大,要案例没案例,要金句没金句,要故事缺故事,写作自然就比较困难,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何况我们! 做笔记是一个积累素材非常好的方法。把书中的金句和一些好的案例、故事、知识点,记下来,当你写书评,文章的时候,就有内容可写。 当你翻看笔记,还能激发新的灵感,有了资源和想法,写作就会从无从下手变得得心应手。 ![]() 内容做好分块 二、如何写有颜有料的读书笔记?那到底如何写一篇有颜又有料的读书笔记呢?我就用自己的笔记举例子说明,可能更加形象一点。 1、标题要突出 一篇笔记,可能来自一本书,一篇专栏,公号文章......它的标题一定要突出,明显,瞬间能抓住别人的眼球。 如果你会写艺术字,可以巧用艺术字。 我一般是用mildliner写大一点,写好之后,用黑色笔描一下轮廓,简单易操作,整体变成了空心字,与正文做对比,也能吸引眼球,抓住重点,快速了解这页笔记的的内容。 ![]() 标题用mildliner写好,黑笔描边 2、思考排版方式 下笔前,要对所写内容,有一个编序,梳理过程。建议在阅读过程中把重要的内容用荧光笔标出来。 因为序号总是能在一段内容中被我们迅速找见。相关的点用1234.....罗列出来,页面清晰统一,逻辑层次明显,增强视觉效果。 对内容进行适当分块。内容尽量都不要都挤在一块,根据实际,进行一个分块处理,可以是几行留白,一些分割线或分割图案。 保持页面的整体和谐感,有留白,有文字,有空气流通。分块的过程也是对内容进行拆分、重组的过程。 ![]() 善于分块,常用便利贴 巧用视觉元素,用相同的视觉元素表示1234等序号,会让页面更有逻辑性,视觉性,丰富性,让页面“活”起来。 看笔记的人也能快速抓住关键词。 常用的视觉元素有各种箭头,符号,标题框,小文具等,在实际笔记中,可以灵活使用。 比如我写读书笔记,会经常用到一些表示逻辑的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都会用箭头来表示,看起来会更加清晰,简洁。 ![]() 做好编序,用好便利贴 3、适当使用便利贴 做笔记时,便利贴是我常使用的一个工具,也很喜欢。 遇到自己不是太懂的新知识,主题思想,有启发联想的内容,没看过的书,影,没听过的人,我自己的下一步行动,作者推荐书籍,我都会用便利贴在旁边记下来。 下次翻看的时候,直接去看便利贴就可以,能迅速抓到自己的要点。 ![]() 用好便利贴,记录下一步行动 三、读书笔记写什么?借助读书笔记可以更好地将书上的知识转化成我们自己的知识。那笔记到底应该记什么呢?一本书,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要点,我就说说我自己平时写什么,给大家一些参考。 1、摘录金句 读一本书,记住一句话,就是了不起,证明你读书的时间没有白花。不论是好书还是烂书,都可以将其中一些特别好的话摘抄下来。 笔记本在身旁,可随时记录,不在也没有关系,阅读时标记好,晚上回去摘抄下来。 如果你还能背诵它并烂熟于心,争取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在关键时刻能讲出来,在实践中用起来,还可以根据金句仿写属于自己的金句,一旦这个标准达到的话,你就成长了,至少这本书你的投资就收回来了。 ![]() 积累金句 2、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对全书综合逻辑进行归纳总结。日后翻看思维导图时,不仅能了解全书的思维框架,还能知道你作图关注的重点,细节内容。 做图也没有固定要求,可以按照书的章节做,也可以融入自己的思考,根据理解对内容进行拆分、重组,找到适合自己的章节重点,制作出一幅有个人特色的思维导图。 ![]() 适当画一些思维导图 我是边看书,边画思维导图。虽然速度稍微慢了一点,但是真的记得很牢。很多人看书是迅速地翻完一本书,囫囵吞枣,结果知识点却记得不清楚。 平时读小说,我就特别喜欢画一个人物关系图,事后翻看这个图,当时的故事情节就都在脑海了,记得特别清楚。 ![]() 做好人物关系图 3、兴趣知识点 阅读中,把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概念,自己不知道的案例,故事典故,平时要注意搜集,好的故事素材,稍微改造,就可以为我们的文章服务。 我们在看别人的文章时,经常会发现他们的开头或者中间引用书里、电影里的故事,或是电视上面的桥段。 其实这些材料都可以整理,在遇到合适的话题时,便可以稍微加工,然后拿来用。既可以让文章内容显得生动有趣,也可以丰富内容,不至于通篇都是我们自己的故事,这样写不了几次就没得写了。 知识点的补充也是在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缺啥补啥。 ![]() 人物关系图 4、自我反思 读书不能没有反思,每一本书读完后,都要问一下自己,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对全书的干货知识做一个分类总结,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有人想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你就可以分享给他。 一本书可能帮你认识了一个新领域,打开了心结,解决了困惑,也许对你没什么帮助,但也为你下次选书有了标准。一本书,无论好坏,你读过就有帮助。 你都要有思考,把这些想法都记下来,已经懂的的观点,可减少记录,新知识点,一定要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总结为自己的观点,变成自己的内容,活学活用,揉碎放到自己的体内。 具体怎么做呢?建议大家勤写书评和读后感。 ![]() 读书后要有思考,写感想 四、如何巩固学习到的知识点长河实业董事长高鸿鹏老师说:“很多人看书都是看一本丢一本,你问他这本书的思路是什么,他说不知道;你问他这本书有哪些章节,他说记不得;甚至你问他有没有记住哪一句话,他都说不上来。 这样的读书就是白读,不论一年读1本还是365本都没有区别,因为他没有将任何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读书的目的就是要把信息内化成知识,读书笔记就是帮助你快速消化吸收书籍知识的有效途径。 所以,我们要经常重读自己的笔记。 ![]() 笔记注意序号,人物关系图 选择一个固定时间,每月或每周巩固做过的笔记,有新的感悟和灵感,就用便利贴记下,如果看笔记感觉还没有回忆起来,可以重读原书,总之要让笔记流动起来,只有这样,你才能改变思维方式,将这些记录下来的东西,真正化为己用。 重复性的练习和思考性的实践再加上一个知识的分享与传授。重点还是那句话:让笔记流动起来,而不是放着不动。 流动的环节越多,被你用于行动和重新处理的次数越多,你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也就会越熟练。 读书是学习体系中输入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不仅让每一本书停留在眼中,更要记录到脑海,成为你自我体系的一部分,那么你一定会因此而飞速成长。 借助读书笔记可以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我们自己的知识。 输出又是最好的内化方式。知识永远不在某处,知识永远是在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