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是生态果园的主体和基础,是对果园实行绿色覆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个生态果园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主要源泉。果树既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又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态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所以,一定要将果品生产链作为重中之重来建设,这包括以下内容: ①优化配置树种和品种 果园树种和品种是果树果树科技含量的主要载体。为使生态果园获得最 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要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名、特、优、新果树良种,实施名牌战略,着力发展经济附加值高的珍品名果,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在过夜增长中的贡献率。同时,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依据果树的生物学特性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配置树种和品种。一个果园要以一个果树树种为主,其余为辅,同一树种早、中、晚品种搭配好;原理城市或建在山区的果园,应以耐贮藏运输的梨、苹果、石榴、柑橘、山楂、核桃、板栗、柿、枣等为主;建立在城郊的果园,以供应鲜果为目的,要适当考虑树种品种的多样化。同时,要注意为主栽品种配置授粉树,一般授粉品种占10%~20%左右。新建果园的树种和品种选配要多调研、多评价、多搞区域适应性试验,力求做到一次性到位。老果园要尽快通过高枝换头,更新品种。 ②整地改土,保持水土 我国果树生产多年来一直按照“上山下滩,不与粮棉争地”的原则发展,而荒山、河滩的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峻;同时山上时常干旱缺水,而河滩地旱季干、雨季积涝,水分供给不稳。我国每年降雨量季节差别很大,暴雨和长期无雨的现象时常发生,而暴雨常造成土壤侵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使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也需要通过整地改土保持水土。因此,在栽植果树苗木前必须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或挖大鱼鳞坑,以控制水土重力运动,防止坡面径流,并富集天然降水,改善果园的土壤水分状况。 ③培肥沃土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和生态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结构和营养水平直接影响到果树生长发育和产量与质量的形成。培肥土壤的目的就是创造良好的土壤空间,长时间维持土壤高肥力,使果树根系在最适宜的条件下健壮生长,通过养根壮根,达到持续丰产、稳产、优质的目的。根据果园和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可在栽前对土壤局部进行培肥改良。具体做法是在定植穴点深挖1米×1米×1米左右的树穴,穴底铺厚度为40厘米左右的秸秆、杂草、嫩枝叶和土杂粪等有机物料,有机物料上覆盖30厘米左右由熟表土和腐熟有机物按2:1掺合而成的肥沃培养土,然后灌水、堆积、腐熟1个月以后再定植。 ④定植大苗壮苗 要求苗木健壮,品种纯正,根系发达,枝粗节短,芽饱满,嫁接口愈合完好,无检疫性病虫害;选择3~4生大苗,实行大苗建园。在定植时把各条根理直、理顺、填土至一半时,将苗木轻轻地向上提一下,土填至以根颈部(即苗圃地的苗木根系与地面交界处的部位)与地面相平,用脚踏实,并灌足定苗水。 ⑤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果树生产的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果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各级农业行政主干部门和一些大型农业企业先后对各类果树制定了操作性很强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及其生产技术规格,建设标准化的生态果园,更多地生产出符合国际、国内两个果品市场需要的优质高档果品,努力增加产品经济附加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