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牛的名校,也教不了孩子这些能力!快趁寒假补起来吧 | 知·行

 李孟雅_ 2019-04-21

寒假到了,孩子们是不是准备撒了欢地玩儿?但事实是:他们很快就要从一个课堂进入另一个课堂了!

别紧张,这里说的“另一个课堂”可不是什么学习班,而是家庭课堂。学校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快速高效地向孩子传授知识,但这些对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生活及行为习惯……学校给不了的,都需要家庭教育来培养。

“别人家孩子”多补的课,

是家庭教育

都在同一个班级,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彬彬有礼、自制力强?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在学习之余,还有时间博览群书、参与社会实践?为什么别人家孩子落落大方,表达能力强?……

优秀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引人注目。而他们身上这些闪光的特质,的确是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培养的。但能带来这样教育的不是什么补习班,而是家庭。

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举足轻重,是再顶尖的学校教育也无法替代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

1教育对象不同

家庭教育是个体化的教育,是针对孩子个体的关注、指导和教育,必须由家长来完成,学校无法替代;学校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提供的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统一进度、统一课程来进行,很难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2持续时间不同

孩子的多数时间是在家与父母一块儿度过的,学校只是孩子人生的一小段。因此家庭教育是终身性、示范性的教育,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要比学校大得多。

3教育内容不同

从教育内容上看,与学校主要传授知识不同,家庭教育包括了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4与孩子的关系不同

孩子与家长的天然血缘关系是老师无法替代的,每一个家庭监护人都有教育孩子的责任。

对于孩子的培养,家长要做的不在于让孩子考多少个100分,而在于把他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让他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

学校无法培养的能力,

家庭来弥补

一项关于家庭教育的全国调查显示,52.5%的家庭教育仍然着重“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34.6%的家庭在“陪着孩子做功课”。也就是说,时下不少家庭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主要还是抓孩子的学习,忽略了对孩子身心健康、做人做事等方面的教育。其实,下面这些能力才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阅读能力:

老师教授式的课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习惯了这种毫不费力的知识获取方式,而不愿意主动带着思考去阅读;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更是将阅读挤出了孩子的生活。但是,未来社会对孩子终身学习能力的挑战会越来越大,而阅读正是让孩子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如果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孩子将来很可能会失去竞争力。

思辨能力:

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得老师们在课堂上必须争分夺秒,让孩子记住更多知识点,没有时间让孩子去思考,更没有时间让孩子从不同角度研究一个知识点,更不用说将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系统建立联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丧失宝贵的思辨力,只会机械、重复地接受。

质疑能力:

一句“安静!我讲完你再提问”已经足够吓唬住胆小的孩子,也足够打消孩子提问的积极性,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在纪律足够好的班级里,课堂上是鸦雀无声的,如果敢对老师讲的内容进行质疑,就会被认为是“顶嘴”“没礼貌”。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是“听话”了,但也失去了可贵的质疑能力。

提问能力:

作为发布会的组织者,我曾经被要求给记者们准备好在会议上进行提问时的问题,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提问环节就会冷场。为什么?因为当我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做一个安静听讲的“好学生”时,不知不觉间,我们提问的能力已然退化了

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孩子独立思考的翅膀,是一切科学、发明、创造的前提和基础,而应试的压力却不断地将孩子从天马行空的自由幻想拉回到必须记住、学好、考好的现实中。

创造能力:

创造力来源于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它要求孩子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要具备思维的变通性与独创性。过度关注成绩使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受到抑制,思维的变通性与独创性也就大大降低了。

寒假,

家庭教育的课这样补

虽然道理听了很多,但孩子一回到家,不少家长还是紧紧抓住孩子的作业和课本知识不放,走进了“家庭教育就是陪孩子做作业”的死胡同。对于孩子来说,寒暑假是“补课”的最佳时期,是孩子成长的绝好机会。

1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

骑车、游泳、爬山、滑冰、滑雪、游览名胜古迹、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课堂教育将孩子的身心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内,到了假期,就一定要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让他们亲密接触大自然,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培养坚毅的品格;让他们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理解与包容。

2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课外阅读的好处毋庸赘言,但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习惯并不容易。利用假期带孩子去图书馆,在安静的氛围中体会读书的乐趣。设置一个全家的阅读时间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果能在阅读后跟孩子展开讨论,哪怕只是让他复述,也是有效的阅读。

3为孩子创造手脑并用的机会

什么是手脑并用?举个例子:

做家务看起来是费力不费脑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能启发孩子想想如何优化家务流程、提高做家务的质量,那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手脑并用的锻炼机会。

只要是能让孩子手脑并用的事情,都可以尝试。国外有研究表明: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脑前额叶的发育,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也更强。

家庭生活中,

做到“两不两多”

当然,家庭教育的课不是一两个假期就能补完的。我们要陪孩子走的路很长,而有我们相伴的每一天,都应该是家庭教育的课堂时间。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没有那么多时间陪孩子旅行、玩耍,但下面的“两不两多”原则,每个家长都应该谨记。

1不打扰孩子玩耍,让孩子保持可贵的童真

代文学家沈复在其作品《浮生六记》中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把蚊子想象成群鹤,看它们在空中飞舞;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子和蚂蚁当作野兽……

再不起眼的东西也能吸引孩子驻足观察半天,这不是浪费时间,也并非毫无意义。孩子的眼睛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观察中,他的想象力、思考力等都能得到增强。

所以,应该给孩子规划出可以自由玩耍的时间,而且在那段时间里,最好不要轻易打扰他。

2不过分限制孩子“顽皮”,给孩子“松绑”

很多家长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把衣服弄脏、把屋子弄乱,因此在家中立下严格的规矩,一看到孩子“调皮”就马上呵斥制止。殊不知,这就好比给孩子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妨碍了他独立自主的人格的发展。

其实,学校已经给孩子立下了足够多的规矩,放学之后,我们就应该适当地为他“松绑”。在保证孩子安全、确保他知道哪些是“绝对不能做的事情”后,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可以自由探索的空间。衣服弄脏了可以洗,屋子弄乱了可以重新整理,但如果错过了童年的“顽皮”,在孩子已经形成了唯唯诺诺、缺乏担当的性格之后,再想纠正就不那么容易了。

3多跟孩子对话,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

孩子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耐着性子去给他查找答案;但孩子稍微大一点,问题越来越不好解释时,很多家长就会用“等你长大就明白了”来搪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无论是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积极地回应。即使无法解释明白的问题,也要尽量多地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别小看孩子的理解力,我们不说,孩子或许理解不了;说了,孩子多少都能理解一点。多跟孩子说说心里话,久而久之,孩子的理解能力会大幅度提高。

4多让孩子自由表达,增强思辨质疑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要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在重大决定面前,父母通常会替孩子做主。而这样长大的孩子已经习惯了“听话”,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能也是逆来顺受、从不思考、不敢反驳……

聪明的父母懂得让孩子在家中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即使孩子的观点还不成熟,父母也不应该嘲笑他,更不应该搞“一言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事情,这样孩子长大了才会有主见、有担当、敢负责。

作者说

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如果只停留在辅导功课的层面上,其实是育儿职责上的“错位”。那些在课堂上被压抑的能力,亟需我们在课外为孩子补足。只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孩子才能更全面、健康地成长。

作者介绍

刘海兰

作家、编剧

《奢侈品》《爱丽》《健康与美容》《ZL》杂志、全球奢侈品中文网等媒体及公众号《品味美好时光》(GOOD200288)主编。

曾出版图书《从草根到精英》《传统无处不在——设计师访谈录》《空间创意集锦》等。编剧作品包括电视连续剧《都是金钱惹的祸》《相信你就像相信我自己》《风起科尔沁》,30集动画片《星星眨眼的王国》、6集动画片《我是中国人》等。

其女儿德明明小朋友曾在第十三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数字德育平台2015年寒假征文中荣获二等奖;在北京市海淀区2016年寒假中小学网络心理征文中荣获三等奖;在北京市“传家风 共成长”主题征文中,作品被选为优秀家风故事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