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研究】资管新规背景下的信托业转型与发展研究(二)

 gzdoujj 2019-04-21


资管新规背景下信托业的转型发展目标与路径


(一)信托业转型与发展目标


1.从境外的经验看中国信托业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


美国信托业自始就具有起点高、基础好的特点,在税务、保险、租赁、顾问、咨询等金融服务领域广泛应用;且其由金融领域向相关领域进行扩展、全球市场的扩张,也促使美国信托市场成为全世界管理规模最大、领域覆盖最广、服务水平最高的信托市场。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美国的信托公司在营业网点、专业管理团队等方面均不具备竞争优势,美国信托业开始探索属于信托自己的专属领域——高端客户服务能力。信托公司通过为高端客户提供以客户定制服务为导向的专业化理财管理服务,实现高端财富管理。


日本作为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借鉴英美法系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本土化改良,从本质上继承信托“隔离保护”功能,并结合自身特点将信托发展成更具有金融属性的可实现资金融通及资产管理的工具。通过提供灵活优质的服务和资金投融资服务,日本信托机构发展了大量创新产品,使得信托业务的范围大大拓展。


中国台湾地区的信托业最初是为了配合商业及金融环境的需要而开始实行,由信托投资公司专营信托业务,目的在于吸收岛内外长期资金,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在其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以金钱信托为主,其他业务自始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可以说中国台湾地区信托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境外投资信托业务的大发展。


综合分析信托在美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信托行业的发展是靠信托公司深入挖掘信托制度内涵,拓展信托外延予以实现。一方面,中国信托公司可以借鉴美国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做精做深本源业务,担任好服务于各类型企业客户的实业投行和服务于高端客户的财富管家两种角色。另一方面,从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可知,信托制度适用空间宽广,可以广泛在资产证券化、职工持股信托、特定赠与信托、养老金信托、企业年金和保险金信托、预收款信托等领域发挥信托的制度优势,拓展信托业务的外沿。


2.从资管行业竞争格局看中国信托业转型发展的具体目标


截至2017年末,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6.25万亿元,仅次于银行理财,成为大资管行业的第二大行业细分领域。



可见,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托业已经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和居民有效配置资产、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信托在资管行业中应将自身定位成为金融创新的引领者和资产管理业务的领跑者。


行业定位方面,依托独特的制度优势和牌照价值,信托可将自身定位为提供跨市场投融资服务的全能金融机构。


在盈利模式定位方面,信托业可定位于依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及自营投资收益三足鼎立的盈利结构。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部分,结构也应该更加合理。


在业务定位方面,信托业可定位于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有选择性发展优势业务。虽然当前信托业现状依然是以非标业务为主,但是行业发展最终倾向是以公募标准化业务为趋势。所以并行发展私募非标债权业务,并在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养老金及保险金信托等创新业务上选择性突破发展,逐步向公募标准化业务过渡是未来发展大趋势。


在客户定位方面,信托公司将自身定位为专业理财服务提供商和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一方面,信托面向高净值客户群体量身定做投资方案,开展客制化的理财服务,满足其特定的风险收益偏好特征。另一方面,信托面向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以金融服务创造价值。


(二)信托业转型发展的路径


资管新规下,作为资管业态的重要力量信托业将迎来全面转型,各信托公司均应主动适应新规要义,进行转型布局,趁着大机遇冲上行业潮头。


1.基于行业定位的发展路径:基于受托管理者职责进行资源整合


信托业应牢记自身定位,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依托禀赋资源,融合更多高新金融科技信息技术,基于受托管理职责,实现基于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综合性金融服务的资源整合。


2.基于市场发展的信托业创新转型发展路径选择


(1)结合信托公司资源禀赋从同质化转向差异化。各家信托公司的人才优势、创新能力、地理区位、大股东资源背景等因素都差异很大,因此创新转型应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各具特色,向混合化、金融控股化方向发展。信托公司可借鉴国际大型金控集团的组织架构与业务拓展模式拾慧补缺,促进信托公司根据资源禀赋差异化发展战略,把信托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高潮。


(2)产品体系架构从产品导向型转向需求导向型。在资管新规下,信托产品的体系架构从产品导向型转向需求导向型,具体而言,要满足以下几个需求。


一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切实需求。信托展业发挥信托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配置资源的独特制度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针对性强、附加值高的优质金融服务,实现其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是服务于金融机构与传统实体企业的证券化业务需求。信托公司做大做强做优证券化业务可从信贷ABS、企业ABS与资产支持票据ABN等路径进行布局。选择由传统债权贷款业务向资产证券化方向转型,更适合于体量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禀赋资源的优势信托公司。


三是服务于个人财富管理的信托管理。财富管理业务被视作信托转型最具前景的领域,以适应日益增多的超高净值客户对财富安全、家族价值传承、全球配置资产、慈善公益的需求。


四是服务于公共事业的信托管理。信托业务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信托机构可充分发挥自身在资金端的社会资源聚集能力优势,在PPP项目中依靠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通过社会资本的引入能够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3.从传统私募模式向公募、私募并举


资本市场正为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所重视,按照资管新规的规定,只要资管产品的资金投向符合要求,则可以公募方式发行。以前,信托产品基本都是私募方式发行,以后可以公募、私募并举。因此,需要加强信托机构对公募机构服务支撑体系和投资模式的学习,提升信托机构的硬件支撑和投资能力,探索发展公募模式的机会和条件。


4.升级同业业务合作,创造新的利润点


将与同业合作的传统“通道”业务转向质量型、效益型,挖掘布局优质股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资源。同业合作的资金端,信托公司获客渠道应从从银行拓展至非银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的多元金融服务。


(课题牵头单位: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


摘自:《2018年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