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的年代与性质

 汐钰文艺范 2019-04-21

    2018年7月18日下午,河南大学首届“夏文化”暑期研讨班第六讲在河南大学举行。本次讲座由河南大学公共考古中心主任张立东教授主讲,题为《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的年代与性质》。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的研讨班学员聆听了此次讲座。以下为讲座纪要。

概况

1

1

1

郑州商城

1.发现与研究历程

(1)韩维周与郑州二里冈文化的发现

韩维周先生是巩县人(图一)。在开封的“国学专修馆”(相当高中)毕业后,被河南古迹研究会录用,参加了一些田野考古工作。新中国建立后在郑州市南学街小学任教期间,他经常到郑州城外的施工现场进行调查。1950年秋,他在城南二里岗一带发现了一些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并初步推测这些陶片应是商代遗存。由于事关重大,他立即向省文化部门汇报,请求深入调查。

图一:郑州商代文化的发现者韩维周先生

当年12月赵全嘏、安金槐和裴明相三位先生前往调查,也发现一些遗迹遗物,其中卜骨卜龟白陶和石戈与殷墟文化有直接密切的关系1。稍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也在郑州附近进行了调查,在南关外捡拾了一些陶片做标本。安志敏先生断定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的年代可能早于安阳小屯期2

(2)安金槐与“郑州商城”的发现

1955年,安金槐等先生发现大型夯土城墙,并推定为商代二里岗时期。1972年秋,又对商城城墙进行钻探复查,得知周长约6960米,其中东、南墙长1700、西墙长1870、北墙长1690米3

(3)外城的再发现、勘查与研究

郑州商城外城的勘查与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6年外城的再发现和确认到1993年一系列田野工作和研究成果的发表4;第二阶段截止于2004年又一批田野工作和研究成果的公布5;第三阶段截止于2010年12月10日,在“纪念郑州商代遗址发现6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并大约同时发表的郑州商城总体规划为“外圆内方”说6

图二 郑州商城平面图(刘彦锋、吴倩、薛冰:《郑州商城布局及外廓城墙走向新探》,《郑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2.营建过程

过去对郑州商城建设的动态过程重视不够。三重城圈的格局是没有问题的,但最早建设的是内城还是宫城? 或者二者是同时兴建的?

1985-1986年,在黄委会青年公寓建设工程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道“二里岗下层”时期的夯土墙。该墙位于顺河路与顺河东街交叉口的西南侧,郑州商城宫殿区内。经过钻探和发掘,已知的长度为80米左右,宽度为7米,其东、西、南三面都发现有宮殿基址。发掘者认为该夯土墙基可能是郑州商城宫墙的一部分,方向为东北、西南走向,东北方向的延长线与郑州商城内城的北墙东段接近垂直。

后来又发现一段城墙,方向为23度,向东北延伸约30米,与上述在黄委会青年公寓发现的夯土墙相连;西南端基槽斜向上内收,不再向南延伸,边缘清晰可辩。形成这种现象有如下几种解释:一是这个位置夯土墙基存在一个缺口,但因为后期破坏严重,这种说法在向南发掘后亦未得到证实;二是由此处向南再无基槽或基槽变浅,已被后期破坏殆尽;三是夯土墙基确实到此为止,不再向南延伸。可以断定这两段夯土墙应属于一个城墙。

我曾就这段城墙的内外问题请教侯卫东老师,他说:“墙西北应是墙内”。依此并结合这段城墙的走向,或可推测其为最初的小城的东南城墙。有意思的是,我们推测出的这段城墙的长度正与“内城”北墙西东两段的结合部到这段城墙与内城北墙的交接点的距离大略相当,由此可以大致拟构出“小城”的范围。更有意思的是,早年在内城北墙东段发现的缺口恰好位于我们推测出的东北城墙的中部(图三)。这座小城的规模约与二里头遗址的“宫城”相当。当然,这座小城的范围和年代还有待于将来的正式发掘。

图三 郑州商城“宫城”复原图

弄清郑州商城最早的小城之后,可以大致推断郑州商城的营建顺序为:小城→内城→外城(图四)。

图四 郑州商城的营建顺序示意图

3. 规划布局

(1)基本概念

在《汉语大词典》中,“布局”本指下棋时从全局观点出发进行布子,引申为对事物的规划安排;“规划”则是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例如十年规划。规划的字面原意是用规进行画,意指纸面的计划或蓝图。布局则是比较实际的安排。

现代汉语中的“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它是城市规划、城市考古、城市历史、城市地理等学术领域的交叉学科。

(2)如何研究

郑州商城地处现代闹市区,几乎无法进行主动发掘。配合基建的被动发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考古发掘难以高质量地完成。由于不能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发掘,导致发掘资料比较零碎,很难统一整理。

目前的资料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三种路径进行研究:

第一,田野实证法:通过田野考古工作,包括勘探、发掘等发现古代城市的遗迹与遗物。

第二,遗痕分析法:徐苹芳先生指出:“在古今城市重叠的现代城市中,一般地说都保留着古代城市的遗痕。所谓‘遗痕’,是指古代城市的城垣、河湖、街道和大型建置所遗留的痕迹,它反映着城市本身的历史变化。在古今重叠的城市内,对古代城市遗迹不可能进行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因此,要研究古今重叠的城市,唯一的方法便是考察分析现代城市中所遗留的古代城市痕迹,并据以复原被埋在地下的古代城市的平面规划和布局。”7

第三,图像复原法:根据考古发现、城市痕迹等对古代城市进行复原之后,即可对城市复原图进行观察分析,想像、推理出没有任何实证的“遗迹”。或许是因为此法的主要手段是看图说话、望文生义,所以虽然很多学者都在或多或少地使用,但尚未有人对其进行总结和提倡。实际上,这种方法十分重要。不仅是对残缺资料进行复原研究的必要手段,也是非常体现研究者水平的方法。

对郑州商城布局规划的认识大概有以下几个阶段:

最早对郑州商城布局规划的认识主要针对现在所说的内城:形状近长方形,东北角斜切,宫殿区集中在东北部,手工业作坊散布在城外各处。

1990年代在内城之南、西发现外城城墙之后,原来城外的手工业作坊和墓葬基本都分布于内外城墙之间,外城以外几乎没有同时期的遗址。

本世纪初在内城之东发现当时的湖泊。外郭城的护城河向西北方向延伸,出现一个大转角,在西北角外城之内,发现大量同时期遗迹。

后来在内城西北侧发现一道西南东北走向的城墙,于是研究者认为外郭城的形状大致为圆形,内城形状可大致看做方形,二者构成外圆内方的布局。

现在看来,郑州商城为三重城垣,可能从里到外依次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郑州商城内城的城门和街道布局应是六门三街式,即东西墙各两门,南北墙各一门。假如相互对应的两座城门间都有一条主街,那么内城应是“六门三街式”格

8(图五)。

图五 郑州商城内城的六门三街格局(张立东:《郑州商城城门探寻》图二,《江汉考古》,2015年第4期)

通过对平面图的观察及对田野资料的复核,我们认为郑州商城的外城是不规则的八边形,而内城则是略扁的正方形,因此郑州商城的总体格局应是内四(边形)外八(边形)(图六)。鉴于仰韶时代已有八方的划方,可以肯定郑州商城的总体格局与四面八方的空间划分有关。这样的规划增强了郑州商城作为天下之中的都城的审美效果,有利于中央权力的加强。至于东部湖泊地带,当时可能规划有防波堤之类的设施。

图六 郑州商城城墙内四外八格局

4.文化内涵

首先,郑州商城发现有三重城垣,城址规模巨大。

其次,郑州商城的宫殿区位于内城的东北部的“宫城”一带,其中C8F15仍是迄今最完整的一处宫殿基址,但东部界限还不清楚,目前东西残长65米,南北宽约13.6米(图七)。

图七 郑州商城宫殿基址C8F15复原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图一五三,文物出版社,2001年)

第三,内城很少发现平民的生活遗迹,类似于后来的皇城,应是贵族的居住区或官衙所在。

第四,郑州商城几乎所有的手工业遗存都分布在内外城之间,反映了当时的平民主要居于内外城之间,而所谓的“外郭城”大略相当于后世的都城。

图八 89ZD商代水井J3平、剖面图

第五,郑州商城有比较成熟的给排水系统。例如修建的比较华丽的水井(图八)、石砌输水管道、排水用的陶水管(九)和石砌蓄水池。其中蓄水池平面为长方形,已知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20米,略呈东南—西北向9

图九 郑州医疗器械厂陶水管G1:2

从一定意义来讲,以排水管道为代表的排污设施可以被视为城市的标志之一。

第六,作为早商时期的都城,郑州商城出土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格高。青铜器主要出土于窖藏和墓葬,其中的三处青铜器窖藏,分别位于内城西墙外偏北处的杜岭、内城西墙外南部的南顺城街和内城东墙南段之外的向阳食品厂。三处窖藏埋藏的主要是青铜礼器,有方鼎、圆鼎、觚、斝、爵、鬲、簋、尊、卣、盘等10。三处窖藏可能是在紧急情况下有目的的埋藏。这三处窖藏共出土方鼎8件,如果加上1990年山西平陆前庄遗址出土的一件方鼎11,那么可以组成早商时期的九鼎(图十)。

第七,市场在古代城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郑州商城目前还未发现市场的遗迹,但是大量手工业作坊和大量制作精美、规整的陶器、陶片的发现,说明郑州商城应该存在专门化、规范化的市场。

图十 郑州八鼎

第八,郑州商城东北部发现有社祭遗迹,有可能是亳城之社,或即周代亳社的前身。

注释(第一部分)

1.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队:《郑州商代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57年1期

2.安志敏:《一九五二年秋季郑州二里冈发掘记》,《考古学报》第八册(1954年2期,按:半年刊),65-66页

3.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资料从丛刊》,第一辑,1-47页,文物出版社,1977年。

4.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商城外夯土墙基的调查与试掘》,87-95页,《中原文物》,1991年第1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

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外郭城的调查与试掘》,40-50页,《考古》,2004年第3期。

6.刘彦锋、吴倩、薛冰:《郑州商城布局及外廓城墙走向新探》,《郑州大学学报》2010年3期。

7.徐苹芳:《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下册,695页,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8.张立东:《郑州商城城门探寻》,79-85页,《江汉考古》,2015年04期

9.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1985年考古发掘报告》,234-235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10.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代铜器窖藏》,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

11.卫斯:《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18-19页,《文物季刊》,1992年第1期

1

2

1

偃师商城

偃师商城遗址位于现今河南省偃师市区的西部,南临今洛河,北依邙山,西南距二里头遗址约6公里,西距洛阳市约30公里,东距郑州商城约110公里。

最早的两篇勘探和试掘报告称作“偃师商城”,第三篇报告则改称为“尸乡沟商城”。后来又改回“偃师商城”,并被绝大多数学术著作接受。

图十一 偃师商城平面图

1.发现与研究历程

1983年春季,为配合首阳山电厂选址,段鹏琦等先生在偃化口附近钻探时,发现了该城并进行了试掘。当年秋季开始对偃师商城进行有计划的勘探和发掘。两次工作确认了西、北、东三面城垣的位置、走向、长度及保存状况。发现四处缺口,东西各一,北墙两处。发现南北、东西大路各一条。在城内探出三处大型夯土建筑群。有一条沟穿过东西城墙的缺口,沟内出土汉代遗物。该沟东南与城外东南侧的水泊相连。水泊东西、南北均为1.5公里左右。

1995年发表的《偃师商城第Ⅱ号建筑群遗址发掘简报》,画出了南城墙,位于洛河以北的塔庄村内1。后来又发现小城,并断定小城城墙的修建不晚于偃师商城商文化第一期晚段,废弃时间始于偃师商城商文化第二期早段。小城与大城是前后关系,而非内外关系。发掘者推定了大城的五个城门,并推测出南城中间的城门。

2008年对西墙北段进行钻探时,在距西北城角约160米处发现城墙向东缩进一段,而在缩进部分南北向城墙的中部发现一处城门,遂被编为西三城门。后来又在与西三城门对应的东城墙北段也勘探出一处内凹现象,遂认定此处很可能是另一座城门(图十一)。

2.营建过程

偃师商城的许多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或打破原生土,仅在一些地层单位中发现有零星的早期陶片,说明偃师商城建造之前,该地并无较大的早期聚落。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偃师商城先有小城后有大城,但是根据发掘资料,我们认为偃师商城的修建顺序应是:“宫城”→小城→大城(图十二)。

图十二 偃师商城营建过程示意图

3.规划布局

偃师商城的总体布局特征是三重城圈、小城四门十字街格局和大城六门三街式格局。

如果将北城门、由北城门向南的大道、“宮城”南门及由“宫城”往南的大道联系起来考察,可以看出偃师商城有一条南北贯通的中轴线。

1996年秋季到1997年春季大城东北隅发掘的简报,将西城墙的三座城门,修改为两座,而且将原来的西三城门改称西一城门。东城门仅标出与西一城门对应的东一城门。基于西一、西二、东一、东二和北城门这五座城门,加上对中轴线的考虑,可以推测南城墙的中部也应有一座城门,依此则偃师商城的大城也是六门三街式格局,跟郑州商城的内城相似。

关于西三城门的建筑年代,发掘者认为“应当与大城城墙的建造年代相同”,但并没有提出任何证据。这些新发现在我们考虑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城门格局的对应关系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在清理西一城门的过程中,发掘者“注意到了西城墙南、北两门之间的距离,两者相距550米,西城墙全长1745米,从西城墙南端开始到西一城门,从西一城门到西二城门再至西城墙北端,除去城门、城墙本身的宽度,其550米的间距,恰好三等分”2。以此为基点重新审视西三城门,可以看出它应该晚于另外两座城门。换言之,最初规划时西城墙很可能只有两座城门,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才在近西北城角处又增建一座城门。至于具体晚于另外两门多长时间,由于缺乏证据,现在还无法回答。

图十三  偃师商城复原模型(图源见水印)

4.文化内涵

在城址的南部以“宫城”为主体,分布有成片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例如四、五号宫殿基址。四号宫殿基址东西全长51米,南北宽约32米,方向188度。

在宫城西南和东北方向各有一座规模可观的府库遗址。位于大小两城西南角的第Ⅱ号基址,外围有宽近3米的围墙环绕,其内建筑普遍有上、中、下三层,结构相同,说明早晚的功能无变化,应是仓储之所。

在大城东北部发现大量与制陶、制骨、铸铜等与手工业相关的遗存。

偃师商城发现有数量可观的墓葬、房址和窖穴等遗迹,以及陶器、青铜器、骨角器、玉石器等遗物。

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及其它早商城址的方向值得特别关注。

南偏西是早商至周代城址的主要方向。偃师商城四面的城墙都不是正方向。若以西墙而论,则南端偏西,北端偏东,可简称之为南偏西。而发人深省的是,这样的方向并非偃师商城所独有,与之基本同时的郑州商城、盘龙商城和垣曲商城也都是这样,东下冯商城的方向亦大致如此,只不过偏得更厉害3。与此相应的是,早商诸城的宫殿建筑,如郑州商城的C8G15、C8G16、偃师商城的D4、D5和盘龙商城的F1等,方向也都是南偏西。府库性质的偃师商城第二号建筑群遗址内的F2004、F2005等,走向亦与邻近的西墙大体一致。如此看来,偃师商城各墙的定向当非偶然,而应是受某种观念支配的。

二里头遗址“宫城”的方向则是南偏东。二里头遗址的一号宫殿、二号宫殿、73ⅢF2、80ⅥF1、80年秋至81年春发掘的ⅢF1、82ⅨF1等,都是东西走向的长条形建筑,方向均为南偏东。早年统计的方向明确的48座墓葬中,头向北偏西者35座,北偏东者9座,南偏东者1座,东偏南者1座,东偏北者1座,正北者1座,可见二里头遗址的墓葬方向大都是北偏西,正与宫殿方向的南偏东相合,这恐怕不是偶然的巧合。

图十四 二里头遗址与偃师商城的不同方向

二里头遗址南偏东的主体方向恰与早商诸城南偏西的主体方向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了筹备1995年5月在偃师召开的“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同时发掘。会议前夕,著名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先生曾亲临发掘现场,帮助发掘者解释有关的建筑现象。杨先生曾在二里头遗址当众列举诸多事实,用以说明两个遗址建筑方向的区别,并认为这种区别很可能反映了夏商文化的不同。

早商诸城南偏西的方向应是刻意为之。据班大为教授研究,从二里头遗址南偏东的定向改为郑偃双城的南偏西定向,当与天文学史上北极星由紫微垣右枢向帝星的转移有关。现在看来,北极星的“换角”应与商人的“换天改命”的政治心理相关,因为夏商之际的帝星与北极的距离还没有紫微垣右枢近。换言之,还未到非改不可的地步。

注释(第二部分)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偃师商城第Ⅱ号建筑群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5年第11期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商城》第一卷上册,194页,科学出版社,2013年

3.张立东:《偃师商城布局刍议》,《中国文物报》,1999年7月7日3版

分期与断代

1

1

1

郑州商城

邹衡先生曾在《试论夏文化》一文中将郑州商城分为两期三段五组1。后来有学者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期研究,我们将郑州商城分为两期四段八组(图十五)。

图十五 郑州商城分期图

经过多年的思考,现在可以断定郑州地区存在比二里岗H9更早的商文化,即以黄委会青年公寓的两件小鬲和一件深腹罐为代表的1组(图十六)。

图十六 郑州商城年代最早的商文化(袁广阔:《先商文化新探》图一),《中原文物》2002年2期)

郑州商城是成汤始居的亳都,因此该地最早的二里冈文化应是汤始居亳至成汤灭夏之前的先商文化。据今本《竹书纪年》,这一时段约16年。郑州商城最晚的阶段大约与郑州小双桥遗址同时,而小双桥遗址是仲丁始迁,仲丁、外壬一世二王所居的隞都,故此郑州商城最晚阶段的年代约当仲丁外壬时期。据今本纪年,这一时期约19 年。自汤始居亳到河亶甲迁相,共193 年,就是郑州商城自始建到废弃的年代。

1

2

1

偃师商城

关于偃师商城的分期,《中国考古学·夏商卷》将偃师商城分为三期七段2。偃师商城基本与郑州商城相始终。最晚的第七段,或三期晚段与郑州商城的“白家庄期”约略相当。最早的一期约与郑州二里冈H9约略相当。

偃师商城的始建年代稍晚于郑州商城,而结束的时间与郑州商城大略同时。

注释:

1.邹衡:《试论夏文化》,《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107-115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版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174-18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性质

两座商城的性质是夏文化研讨中的关键。关于夏文化的几种说法曾被归纳为“郑亳说”、“偃师商城西亳说”、“二里头遗址西亳说”等。

1

1

1

郑州商城

1.安金槐与隞都说

作为郑州商城的发掘者之一,安金槐先生根据郑州商城的遗址分布范围、文化堆积程度及邻近古荥泽等因素,很早就提出郑州商城是仲丁迁隞的隞都1。这种观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主流看法。

2.邹衡与郑亳说

1977年登封会议后,邹衡先生提出郑州商城为汤都亳说2。此后关于郑州商城性质的讨论,主要表现为隞都说与郑亳说之争。经过二十多年的讨论,郑亳说逐渐成为主流观点。邹先生对郑亳说的论证主要列举四点证据:一是《左氏春秋经》的东周郑地之亳,以及《续汉书·郡国志》的“薄亭”等古地名;二是郑州商城出土的陶文证明东周时期郑州商城名亳、亳城或亳丘;三是汤都亳的邻国及其地望与郑州商城相合;四是郑州商文化遗址发现的情况与早商亳都相合3

郑州战国城出土的“十一年以来”陶文提供了新证据。“十一年以来”印文多与“亳”字印文双章同器,而且绝大多数压印在作为祭器的陶豆之上,而这种豆又大量集中出土于郑州战国城的东北部等考古实际表明:带有这两种印文的陶豆是为纪念晋悼公十一年亳城之盟的礼仪场合特制的。循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重构战国时期韩国的这项非常重要的纪念性礼仪,证明《春秋》经传所载晋悼公(鲁襄公)十一年晋国主导的亳城之盟就发生在仍为废墟的郑州商城之北,从而可以基本结束关于结盟之地是“亳”还是“京”的讨论。这样就为郑州商城乃早商亳都之说又增加了一条强有力的证据4

图十七 郑州商城出土的“亳”、“十一年以来”印陶

有的学者认为郑州战国陶文的“亳”字为“京”字,但郑州商城内的东周遗存都是“战国中后期”的,与郑国之“京”城在春秋时期很繁盛相矛盾。实际上当地学者都知道,春秋时期的“京”在郑州商城之西的现今荥阳市的“京襄城”。

1

2

1

偃师商城

偃师商城的性质及其与郑州商城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西亳:偃师商城为亳都,郑州商城是隞都(赵芝荃、安金槐)。

2、桐宫:郑州商城是亳都,偃师商城是太甲所放之桐宫,是早商别都(邹衡)。

3、军事重镇:郑州商城是亳都,偃师商城是镇抚夏都附近的重镇(郑杰祥)。

4、盘庚所迁亳殷:二里头遗址是亳都,偃师商城是亳殷(郑光)。

我们同意郑州商城是亳都,偃师商城是早商别都的说法。首先,郑州商城远大于偃师商城,因此仅从考古材料而言郑州商城更可能是当时的都城;其次,偃师商城的位置、本名、桐宫等说法,都说明具有都邑性质,但不是都城。

我们曾经梳理历代学者对汤都亳的认识:先秦时期,人们多以郑州商城为汤都亳,偃师商城为太甲被放之桐;西汉时期开始指认偃师商城为汤都亳,而将桐宫移往它处。

晚商:武丁曾在亳地“默以思道”三年。

春秋:襄公十一年亳城之盟。

战国:韩国全面修缮内城,改名为管。

西汉:只知为管,不知为亳,但常庙古城一带有一亳聚、薄亭等小地名。

此后直至邹衡先生提出“郑亳说”之前,无人知郑地之亳。

纬书始将汤都指向洛阳,东汉班固尸乡之汤都,晚期郑玄以汤亭立亳说。

基于邹衡先生的研究,加上自己的新思考,现在已有充分的理由断定偃师商城之本名应为“汤”。若依甲骨文的习惯,商代很可能写作“唐”。到了东周时期,在广为流传的伊尹放太甲故事中,已音转为“桐”。后来不知什么时侯,或又音转为今天的“塔”(庄)。郑玄指认毫都在偃师时使用的地名“汤”,为我们还原偃师商城之本名提供了比较坚实的证据。甲骨文中的“唐宗”、商遗民的“汤社”、西周早期金文中以私名命名之宫,以及这些宫的简称,则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旁证。成汤灭夏之后在下洛之阳兴建的离宫别馆,已具有别都的性质,而太甲在此思过三年,又大大强化了其作为别都的性质。这是汉代以来由汤宫、汤都而演化为亳都的历史基础。偃师商城之始建与第一次扩建,与成汤始建、太甲时扩建的历史事实颇为相合,从而为我们理解偃师商城建设过程的历史背景提供了一把钥匙5

注释: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174-18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安金槐:《试论郑州商代城址——隞都》,73-80页,《文物》,1961年Z1期

2.邹衡:《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69-71页,《文物》,1978年第2期。此文后收入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97-100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3.邹衡:《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69-71页,《文物》,1978年第2期。此文后收入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97-100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4.张立东:《郑州战国陶文“亳”、“十一年以来”再考》,431-441页,《考古学研究》,2006年。

5.张立东:《偃师商城名“汤”说补考》,225-234页,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考古学研究》(八),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结语

一、郑州商城是位于现代郑州市中心的一座早商城市;偃师商是位于现代偃师市区的一座早商城市。

二、郑州商城是早商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偃师商城的规模远小于郑州商城,但远大于已知的其它早商城市。

三、郑州商城的总体规划是内四外八,内城是六门三街式。偃师商城小城是四门十字街式,大城是六门三街式。

四、郑州商城在废弃后,又有两次兴建;偃师商城在废弃之后,没有再建。

五、郑州商城的内外城墙、手工业作坊、精美铜器、原始瓷器、陶器、金器等都反映了郑州商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城市”;偃师商城已知的手工业作坊分布在大城之内,因此最公平的对比是将偃师商城的大城与郑州商城的外城进行对比。

六、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是商代大约1/3多时段的两个都城,在商代历史上的地位自不待言。

七、郑州商城是推定早商文化、夏文化和先商文化的出发点,因此可以说是夏商文化研究的枢纽,而偃师商城对于研究夏商文化的年代分界具有特殊的价值。

八、郑州商城是早商时期的都城“亳”;偃师商城是当时 的别都“汤”。

九、郑偃双城的方向,是商革夏命在城市规划方面的表述,背后则是太一居于北极的天文观念。

图十八  太一居于北极的文献与图像


整理 | 梁啸(2017级研究生)审校 | 张立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