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系诗酒江南,奈何桃源梦远

 琴伴书侣 2021-08-04

心系诗酒江南,奈何桃源梦远

——读杜晓明先生《菩萨蛮》

应该说,绝大多数的中国文人心中,都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隐士情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闲适,“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洒脱,似乎成了大家心中共同的梦想。无论安居田园,还是徜徉山水,只要是能够远离红尘喧嚣,都不免让人心生向往。

这样的情结,在晓明先生的《菩萨蛮》中,也能窥得几分。

“单车欲问贺兰阙,黄河回望孤城月。”诗人下笔不俗,劈头就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类似于王维单车问边时壮阔雄奇的画卷:在宁夏境内的黄河岸边回望,银川城上空的月亮皎洁如银,朗照当空。这样的气势,在唐宋的边塞诗中自然不少有,但是今人笔下的古体诗词中,却并不多见。

然而,正当我们想要为诗人的这种气魄击节赞赏,意图浮一大白的时候,他的笔锋却出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大逆转:“塞上戍雄关,江南可采莲。”

面对大漠雄关,咱们这位踌躇满志、驰骋边疆的诗人,他的脑海里浮现出的,却是另一幅画面。显然,孤城朗月的清冷与壮观,也没能够掩得住烟雨江南的柔美与恬淡。于是,这两幅风格迥然不同的画面,既给我们造成了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也让我们从心里对于江南风情更多一分憧憬。

“莺啼牛首驿,叶落栖霞寺。”客居金陵十几载的诗人,对于南京人的习俗,自然是深谙于心的。所以,他才能凭借这区区十个字,便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春日牛首山的桃李灿若烟霞,杜鹃山茶漫坡怒放,看到了秋日栖霞山数树深红出浅黄的五彩斑斓。

得天地灵秀的南京人,每年自然不免要去赴“春牛首,秋栖霞”的约会的。虽未生于斯而居于斯,又曾经宦游在西北边陲的诗人,又何尝不想呢?然而,他又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渴望着能够诗酒趁春朝,因为那是他对逍遥自在、快意人生的一种向往。

但是,我们必须要澄清一点晓明先生的向往自由,与历史上众多远离世俗、醉心自然的隐士们有着本质的不同。

历史上绝大多数的隐士们,他们的远遁山林,多多少少都带有一种消极的情绪在。当然这和他们所处的年代有关。社会动荡不安,官场黑暗混乱,他们不仅要面对政治宿敌的打压,还有可能承受家国沦亡的悲愤与伤痛。所以,当他们的才华不被认可,抱负不得施展的时候,他们只有寄情于山水田园,与清风明月作伴,与奇峰流泉为邻。

生于太平盛世的晓明先生,其人生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的。这首《菩萨蛮》,是晓明先生已然重回江南,可以享受“春牛首,秋栖霞”的美好生活时,对自己宦游西北、任职宁夏那段经历的感慨。可即使是在那段岁月里,晓明先生生活上的艰苦或许有,但却也是完全不同于古代文人的落魄境遇的。所以,即便他感慨桃源一梦遥,那也是他对暂不能诗酒趁年华的流露出来的惋惜,却并不代表他对尘世的厌弃。

因为,丈夫在世当有为。烽火连天的日子,我自当征战沙场,保家卫国。进入和平年代,也同样需要我鞠躬尽瘁,守一方安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桃源一梦遥”,或许更应该是诗人舍小我、顾大局的美好注脚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