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DTA依赖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必须重新采样吗?

 开心100mm05xkw 2019-04-21

抗凝剂依赖的血小板假性减少是指血小板在体外与血液抗凝剂作用后出现聚集,采用电阻抗法进行检测时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的现象。该现象在不同种类抗凝剂中均会发生。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乙二胺四乙酸依赖的血小板假性减少(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 , EDTA - PTCP)。及时发现和纠正这种假性减少对临床明确诊断,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措施,减轻患者医疗花费和所受痛苦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问题上,学者们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如:更换抗凝剂、在抗凝血中加入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或氯化钙与肝素混合液等[1-5]。但这些方法或是需要重新采样,或需额外添加物质后等待反应进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工作效率。最近笔者在工作中又遇到一例EDTA-PTCP的患者,除了使用传统方法外,我们尝试使用另一方法解决该问题,与传统方法相比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1.
病史摘要

患者吕某,男性,63岁,因冠心病前来就诊。

2.
实验室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电阻抗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电阻抗法全血细胞计数结果

血细胞计数发现血小板减少(55×109/L),血小板直方图尾部呈锯齿状,仪器报警信息提示“Platelet Clumps”,如图1所示。触发复检规则,改用另一仪器复查(图2),同时推片镜检(图3)。

▲图1 全血细胞计数结果

▲图2 复查全血细胞计数结果

▲图3 显微镜镜检(1000×)

复查时打开仪器血小板荧光染色通道,结果与首次的电阻抗法相仿(51×109/L)。血小板直方图尾部呈锯齿状,略有上翘,报警信息提示“Thrombocytopenia”、“PLT Clumps?”。

镜检见血涂片两侧边缘及尾部存在大量血小板聚集,白细胞及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据此,推断血小板聚集的原因可能为采样不顺或抗凝剂依赖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在寻找患者重新采样的同时,我们试着在一台考评仪器上使用CDR模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4所示。血小板计数结果落在正常范围(144×109/L),血小板直方图及报警信息与之前两台仪器相同。

▲图4 全血细胞计数结果

重新采集EDTA-K2抗凝及枸橼酸钠抗凝血,充分混匀后EDTA抗凝血分管,进行如下处理:

① 使用电阻抗法、血小板荧光染色及CDR模式对EDTA及枸橼酸钠抗凝血进行检测并推片镜检。

② 在两管EDTA抗凝血中分别加入阿米卡星(终浓度5mg/mL)、硫酸镁(硫酸镁与全血比例1:4),加入后即刻、20分钟进行检测。

3.
重新采样后的结果

重新采样后电阻抗法、血小板荧光染色及CDR模式检测结果如表2~表4所示,镜检结果如图5、图6所示。

▼表2 各仪器枸橼酸钠抗凝血小板检测结果(×109/L)


▼表3 不同时间各仪器EDTA抗凝血血小板检测结果(×109/L)

▼表4 加入阿米卡星、硫酸镁后EDTA抗凝血血小板检测结果(×109/L)

 

▲图5 EDTA抗凝血即刻推片镜检

▲图6 枸橼酸钠抗凝血即刻推片镜检

4.
案例分析

患者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减少”,仪器报警提示血小板聚集,推片后镜检证实为血小板聚集,遂重新采集EDTA抗凝及枸橼酸钠抗凝管。采用电阻抗法,血小板荧光染色,CDR模式分别复检。三种方法采用枸橼酸钠抗凝管检测时血小板计数结果均正常,镜下见血小板散在分布无聚集。EDTA抗凝管镜下见血小板依旧聚集,排除抽血因素,该患者为EDTA-PTCP。

使用不同原理的仪器对EDTA抗凝血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阻抗法和荧光染色,CDR模式的计数更接近枸橼酸钠抗凝结果。在2小时后CDR模式的计数结果依然处于正常范围,与之相对的其他方法血小板计数结果均偏低。

既往研究表明阿米卡星及硫酸镁对EDTA-PTCP均有一定解聚效果。分别添加两种药物,在即刻、20分钟时检测,结果显示阿米卡星的解聚效果优于硫酸镁。相同处理方式下,CDR模式计数结果更接近枸橼酸钠抗凝结果。

5.
总结

目前对EDTA-PTCP的解决办法多是更换抗凝剂重新采血,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且延长TAT时间。虽然可加入阿米卡星或硫酸镁后重新检测,但操作较为繁琐,加药量及检测时间不易把握。若有更加快速直接的处理方式,将提高临床检验的便利性。就本例而言,使用CDR模式(如迈瑞6800 plus)的检测结果与枸橼酸钠抗凝血或加入阿米卡星解聚后的结果十分接近,显示了较好的解聚效果。使用EDTA抗凝血未加解聚药物的标本进行CDR复检,也可获得正常的血小板计数结果。

[1] Bizzaro N. 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 a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112 cases, with 10-year follow-up. [J] Am J Hematol 1995;50:103-9.

[2] Zhou X, Wu X, Deng W, Li J, Luo W. Amikacin can be added to blood to reduce the fall in platelet count. [J] Am J Clin Pathol 2011;136:646-52.

[3] Sakurai S, Shiojima I, Tanigawa T, Nakahara K. Aminoglycosides prevent and dissociate the aggregation of platelets in patients with 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 [J] Br J Haematol 1997;99:817-23.

[4] Ahn HL, Jo YI, Choi YS, Lee JY, Lee HW, Kim SR, et al. 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 confirmed by supplementation of kanamycin; a case report. [J] Korean J Intern Med 2002;17:6-8.

[5] Chae H, Kim M, Lim J, Oh EJ, Kim Y, Han K. Novel method to dissociate platelet clumps in 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 based on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J]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2012: 50, 1387–1391.


会议预告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这里,

有令人敬仰的大咖

有志同道合的伙伴

有精彩的案例分享

前沿临床科研成果

还有,

刀光剑影的细胞江湖对决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学术盛宴更有丰厚的奖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