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诗歌念起来是多么的豪放,又是多么的有气魄,很多人都这样说。一说到当代的中国,中国当代的诗歌,我们只是如雷惯耳那些人的名字,却很少有几个人还记得他们所写的篇章。有一段时间,我企图解读当代诗歌的现状到底属于人类诗歌史的那个阶段,翻阅当代的诗歌,一时间,竟令我没有接着再看下去的心情,我反复告诫自己心一定要静下来,心却怎么也安静不下来,看着这些诗歌,读了多遍,慢慢读了多遍,感觉文字有些生硬,有些苦涩,多少又加进去了些做作,久而久之,人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没有心思去读。偶尔,读到篇较好的诗章,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写风景,没有入画三分,缺少对自然的悟性。写人物,没能入骨露皮,还是缺少对自然的悟性。 道学讲究悟性,诗学同样讲究悟性。写诗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差事,每篇优秀的诗章,包含了作者太多的情感和感悟,唐诗宋词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那就从唐诗说起,我们这些人耳熟能详的诗人,有浪漫主义诗仙之称的李白,有现实主义诗圣之称的杜甫,当然还有很多,比方说,白居易的诗歌通熟易懂,一首《琵琶行》就像一个人在大家面前独白,同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兵车行》,何谓人类诗歌史三绝。 单说李白的《蜀道难》,一声危乎高哉,险象环生。一声呐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恍然感悟,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单说杜甫的《兵车行》,离人泪,爹娘妻子走相送。生灵涂炭,尸骨埋没生野草。百姓悟,反倒是生女好。 单说白居易的《琵琶行》,这人儿,千呼万唤始出来。这人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诗闻名在世的诗章实在太多,当代闻名在世的诗章却少得可怜。世人吵骂够了吗?突然有人要求正名,诗歌是简单的,又是平凡的,不是高深的学问,人人都会写的。又有人开始较劲,写小说的骂写诗歌的,写诗歌的骂写小说的,到底是谁比谁更高明些?吵骂声我们听够了,优秀的篇章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时有人推举他们这些他们冠名的名家出来,说是代表了当今诗歌最高水准。我们抱着希望一看,这简直就是白话,句子连在一起读,那里有诗歌的味道,偶尔有点,不是太生硬,就是太做作,感觉不到诗歌的美感。而他们偏偏说这就是好诗,于是,骂是不可少的,吵是不可无的了。 这我们不必要去管,唐诗值得说说,看看唐诗的夸张,却不离真实。看看唐诗的荒谬,却不离平凡。看看唐诗的浪漫,却不离自然。看看唐诗的高深,却不离普通。 李白,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诗人,他生活在历代王朝中最强盛的唐朝,生活在诗人辈出的朝代,他的诗歌成就,造就了中国诗仙的传说。如果说,他是浪漫主义者,我们不难在作者的诗歌里看见作者内心疼痛的心情,一句:“宫女如花满春殿,”令我们看到热闹。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把我们的心思念挂起了家乡的亲人。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在我们失望的时候,看到了希望,再生的希望。 李白的一生周折我们可以这样看待。就从玄宗皇帝召见李白供奉翰林说起,他的才学,正如他的好友杜甫这样评价他: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样肯定他:“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正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反遭他人妒嫉,卷入了永王璘案中,在乾元元年758年间一张圣旨便把李白流放到了夜郎,今天的贵州省桐梓县一带,当时在秦州的杜甫得知他的好友李白被流放的消息,睡觉时常半夜惊醒,写下了多首《梦李白》佳作。 诗人就是诗人,一生都在游走,有时诗人独自一个人坐在花园里,对着一壶酒,对着天上的明月,发出这样的叹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 有时同友人游山玩水,游游到了陕西省西安市的终南山。走走到了江苏南京。游玩襄阳的时候,走访了友人孟浩然 ,这是他敬佩的诗人。 一千多年以后,我在这里说起唐诗,而李白的诗歌是唐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就会说到。我们都知道,李白是唐朝最突出的诗人之一,又是全人类诗歌史上最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诗人之一。而唐朝,同一个时代出世又入世了两个伟大的诗人,同时又是享誉全世界的大诗人,他们就是我们耳闻能详的李白和杜甫,这已经是可喜的了,而这个王朝又出世了另外两个大诗人杜牧和李商隐,更是可喜的了,而在这样一个王朝,这样一个诗人辈出的王朝我们为之震撼,同一个年代出世又入世了两个享誉全世界的大诗人,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又被称为:“饮中八仙”的李白。而另一个是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的杜甫。不知这是巧合,还是上天特意的安排,李白和杜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李白和孟浩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我们不妨消受一下李白的诗歌,他的诗歌好比他的《长相思》里所说:“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读唐诗,读李白的诗歌,才发现,我们这些人,心灵是如此的渺小,语言竟然是如此的美妙,我们不由惊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能几回闻。汉语竟然是如此的有魅力和亲和力,令人美不胜收,爱不释手,惊叹不已。 在高高的山峦上,绿水青山,微风过处草木折,河流波光粼粼,一个诗人从这里走来,看着山水,听着耳边响起的风声和鸟儿的歌唱,一瀑布的水,从天而降,诗人发出这样感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就是唐诗啊!唐诗并不是我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得清楚的,因为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是他们的诗篇组合成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一个诗歌的王朝” 其中有李杜的篇章,前者诗风,真乃天授,一首《将进酒》诗人表达得如此的淋漓尽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令人大开眼界,贺知章看其的文章说:“谪仙人也。”非人所能及。后者的诗风,无所不包。而格律诗写得最有味道,读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此乃诗圣诗。前后两者诗风浑然天成,自成一家,非古今后人所能及。 其中有王孟的篇章,一个是自然朴素的风格,好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么的简简单单。一个是清超越俗的风格,好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么的实实在在。两人的风格都是那么的自然而实在。其中有王昌龄的七绝别有一番风味,留得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之涣,其中最负盛名的诗人有小李杜之称的李商隐和杜牧,还有大家耳闻能详的诗人,有白居易柳宗元王勃刘禹锡贺知章等诗人。 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莫不是知其美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正像现在的我,本想说说唐诗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现在看唐诗是看得眼花缭乱惊叹不已了,他们的诗歌,好比这汪洋大海,高高的,鼓鼓的,上连天宫之天堂,下连地府之地狱,高处不胜寒,起舞弄倩影。低处不堪苦,尸骨埋没生野草。自然万物是何等的钟神秀,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上面说的这些就是我心目中的唐诗,当然我不是一个古典文学研究者,今天我在这里说起唐诗,主要原因无非就是今天的诗歌少了份自然清新朴素,对诗歌的美学少了那份文字比较美学,缺少对自然的悟性。在现在的诗歌行列里,给人的感觉,随意到几个文字组合到一起就是诗人了。因此,今天我才说说唐诗,当然我说的只能算是我对唐诗的理解,大家在这里可能什么都没有看个明白,反而令大家看得糊涂了,这只能说明我没有才学。可我还是要说我们这些所谓的诗人,到底走进了怎样一个迷阵,几句破句,一段情,便是诗人名家,可堪可怜呀。我们这些人到底是怎么了,写文章,反倒是数量多的好了,并非是指数量的品质。真正的文学, 我必须问,问人儿之真章,问出真的写作者,真的生活。 |
|
来自: 阳关残雪 > 《诗词之美与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