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犹太人的家教(7):鼓励质疑

 退休工程师 2019-04-21

先讲一个犹太人民间很流行一个故事吧。

话说有一位犹太长老,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女儿。有一天,长老急着出门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却被女儿拦住,女儿说自己长大也要像父亲一样当长老。

这位长老笑着对女儿说,族规说当长老的只能是男人,你是做不了长老的。但女儿不依不挠说,“我就是要当长老嘛!”

这个时候,父亲对女儿说,“那问你一个问题,这样我就知道你未来有没有可能当上长老了!”

父亲的问题是:“有一对双胞胎进入烟囱打扫,出来之后,一人脸黑,一人脸白,请问谁会先去洗脸?”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黑脸啊!”

这位做长老的父亲失望地摇摇头说:“你是不可能当上长老的!”然后就要走出门外。结果女儿一把抱住他的腿说:“是白脸!首先去洗脸的是白脸!”

然而父亲同样轻轻地摇头,说:“这次答案比上一次有进步,你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将来当上长老了。”

“只是一点点可能?”女儿追问,“不是黑脸,不是白脸,那会是谁先去洗脸呢?”父亲笑了笑,说:“你还有别的答案吗?”

“没有答案了。但我有问题。”

“什么问题?”

“为什么明明是一对双胞胎,从同一个烟囱进去,同一个烟囱出来,一个人的脸变成黑的,一个人的脸变成白的呢?这可能吗?”

这一刻,父亲回头,蹲下来,抱起女儿说:“你问的好!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你拥有当长老的潜能了,你很可能是我们犹太人第一位女性长老。”

犹太家庭有一个传统——当小孩开始启蒙时,大人会带小孩来到河边,对着流水,问小孩:“你看到那水在流动吗?它就像你一生中对世界的学习!世界上没有不流动的!为什么世界是流动的?为什么学习是流动的?为什么一切都是流动的?孩子,学会问为什么,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告诉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情,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我以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

科学家的研究证明,无趣的碎念会让人脑关闭。单向的讲解和理论的介绍无法刺激脑部,但是我们中国的大部分家庭和学校的读书法都是这样的。以提问的方式开始学习就能让人脑醒过来,因为一旦有人提问,人们就会关注提问的人。

犹太家长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培养孩子思考、怀疑精神,孩子“顶嘴”争论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由于敢于质疑权威,其结果就是新观点、新思维、新创造层出不穷,不到深圳人口一半的以色列成为了“创新的国度”。

孩子每天放学后,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你今天是否提问了,问了几个问题?如果你提出的问题连老师也答不出来,那是让家长最开心的事情。

犹太人认为“不问问题的孩子才笨。把时间浪费在分数上,是一件荒唐的事。”我们常常害怕提出一个让人感觉愚蠢的问题,其实“一个愚笨的问题是另一个新的发展的开始。”(源自:英国知名数学家和哲学家怀德海)。

用“为什么”来教育孩子,这才是人类学习最重要的精髓!当然,对孩子的提问,先得让他自己找答案,独立思考,培养找答案的能力,不被分数和竞争挟持的读书,给了孩子一对想象力的翅膀。

对中国人的启示——

我曾经担心出洋相,很少就我不知道的事情询问别人为什么。

很多场合,我只喜欢点头。其实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窘境,就是不懂装懂,活在迷迷糊糊的知道里。不懂,不知道,是没面子的,甚至是可笑的。为了顾全面子,我们中国人很少问问题,那么问题来了——

1、教育里没有问问题这个指向,填鸭式教学成为学生求知的唯一办法。我们从小就失去了好奇心,长大后自然失去创造力。

2、我们的大众为什么容易被小道消息误导?为什么中国多巨婴?在国际机场无理取闹,用唱国歌要挟;老子天下第一,狭隘的民族情绪满天飞;这都是一些大V、微信公众号刻意误导国民的结果。为了吸粉,微信公众号专捡好话,以所谓的正能量来传播,例如大批人被误导去创业,最后血本无归。

很多东西,没有被问“为什么”,就进入脑子里,造就了大批巨婴。

中国的学生放学回家,家长只关心:

1、今天的考试得了多少分?

2、你在学校一定听话,认真读书。获得了老师表扬了吗?

“听话”是中国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基本要求。

听话的孩子,真的拥有了美满人生?

每个做家长的,都希望孩子能够少走弯路,生活幸福。但听话的童年,却和日后的美满和成功没有太大关系。很大程度上,让孩子听话,只是满足了家长的控制欲。

我有个同学成绩很好,但她父母总要求她考的更好,每日的学习生活,事无巨细都尽在家长掌握。成绩稍有后退,就被父母责骂不听话,没按规定的时间方式来执行。这位同学一路名校,各种证书拿到手软,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可她常常独来独往,因为大家都不敢也不愿和她做朋友,她妈妈会觉得我们是在拖她的后腿。博士毕业后,她在异国他乡定居,逢年过节都不回家,朋友圈里写着“孤独的小鸟最美的追求,就是那片可无拘无束自由翱翔的天空”。

这样的女孩儿,满足了父母的掌控,却丧失了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她的父母是失败的,孩子确实优秀,但亲子关系一塌糊涂。

另外一个朋友,从小到大由父母安排好一切,读书、就业、结婚、生子,每个人生重要的节点,父母都不遗余力安排着,唯恐孩子走了弯路。半生坦途,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的美好。可是最近,朋友的生活充满了父亲的责骂:“三十多岁的男人,什么都不会,以后我和你妈走了你可怎么办?你能不能像个男人一样啊!”

朋友也满腹委屈:“我知道自己没什么主见,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可我前30年被他们当宠物一般养着,现在马上要求我强悍如金刚,怎么可能?

因为太听话,而成为巨婴的人特别多。这样的教育,能说成功吗?

犹太家长反而认为不听话孩子更有创造力,一旦孩子犯错,反而会利用孩子所犯的过错来教育孩子。小孩不慎摔破盘子是大概率的事情,中国妈妈是指责和打骂,犹太妈妈一定会反问她的孩子,为什么往地下摔破盘子,而不是往上?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光的折射原理、杠杆原理等会在这些发生的事件中得到解释和学习。

孩子本来就好奇心强,在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植入“为什么”基因太重要了。希望中国的的家长也能试一试犹太家长的做法:

1、今天在学习中给老师提了几个问题?

2、逮住孩子的犯错,借机学习解释其科学道理。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每告诉孩子一个答案,就剥夺一次他们学习的机会。”

对此,我甚是赞同,一个不会提问的孩子只能是死学的呆子,一个听不到质疑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提问能让孩子进步,而质疑能使民族发展。

苏格拉底也说过,不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我们内心思考着什么问题,就会牵引着我们走向什么方向。正是这些内心的提问控制着我们的行动。我们向自己提问,得出答案,引发行动,产生结果,循环往复。

正如日本企业高管教练粟津恭一郞在《学会提问——实践篇》这本书中讲到的那样,提问的差距造成了人生的差距。那些优秀的人,成功的人,就是那些时常向自己提出有创造性、有价值、有新的发现的问题的人。

因此,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提问的能力,对孩子的问题应该持鼓励的态度。

 可能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提出问题是故意刁难自己;许多父母出于保护自己的自尊,竟然一口回绝了孩子的提问,甚至训斥、恐吓孩子。这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

传统的听话教育和长期的接受性学习,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个性,增加了依赖性,提不出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熟悉,大人们对这个世界的一切早已习以为常,而在孩子们的眼中,一切都是新鲜的事物。他们新鲜的视觉感受,蕴含着不一样的精彩。

高尔基曾说过:“人的幻想是没有止境的,儿童的幻想更是无边无际。因为孩子们的心灵比成人的心灵更加秘密,儿童是心灵是纤尘不染的。”

也许当人们不再盲目地接受,而是认真去思索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才有可能改变不合理的现状,为自己争得应有的权利。

所以,我们有责任保护孩子们的童真,更要鼓励培养他们爱提问的精神,这才能创造出一个与成人视角不一样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