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三百二十 妇人诸疾门] 痰饮

 学中医书馆 2019-04-22
    (附论)夫痰之为害。多因外感五邪。乃寒暑燥湿风。内伤七气。乃喜怒忧思惊恐恚。因五邪而得者多因气。华。宜因热而得者。宜服金沸草散柴胡半夏汤。因暑而得者。消暑丸。因气不调。郁结而成者。宜服参苏饮四七汤二陈汤。痰在上者。以瓜蒂散吐之。在下者。以控涎丹利之。虽曰可吐可下。亦要观人之勇怯。察脉之虚实。方可投之。切记不痛击暴下。所以初虞世有金虎碧霞之戒者此也。儒门事亲云。一妇人心下脐上结硬如斗。按之如石。人皆作病胎。针灸毒药。祷祈无数。如捕风然。一日戴人见之曰。此寒痰。诊其两手寸脉皆沉。非寒痰而何。以瓜蒂散吐之。连吐六七升。其块立消过半。俟数日后。再吐之。其涎沫类鸡黄腥臭特殊。约吐去二三升。凡如此者三。投以人参调中汤五苓散调之。腹已平矣。又云。妇人从年少时。因大哭罢。痛饮冰水。困卧。水停心下。渐发痛闷。医氏咸以为冷积。治之以温热剂。及禁食冷物。一闻茶气。病辄内作。如此数年。燔针烧艾。疮孔数十。十余年后。小便赤黄。而大便秘闷。两目加昏。积水转甚。流于两胁。世谓水癖。或谓支饮。、漆、棱、术。攻磨之药。竟施之矣。食日衰。积日茂。上至鸠尾。旁至两胁及脐下。但发之时。按之如水声。小腹结硬。手不可近者月发五七次。甚则欲死。诸药皆厌。二十余年。求戴人发药。诊其脉。寸口独沉而迟。此胸中有痰。先以瓜蒂散涌痰五七升。不数日。再越。痰水及斗。又数日。上涌数升。凡三涌三下。汗如水者亦三。其积皆去。以流湿消饮之药调之。月余大瘥。
    方
    
    旋复花丸
    (出御药院方)
    治停痰积饮在胁下。久而不愈。渐成癖。心腹胀
    
    羸
    
    瘦。不能食
    水。将根据两胁注痛旋复花(去梗)桂心(去皮)枳实麸炒去瓤)人参(各一两)干姜(炮)芍药白术(各炒干)橘皮(去瓤黑心)浓朴(去粗皮生姜炙一两七钱半)上为末。水糊为丸。
    柴胡半夏汤
    (出永类钤方
    治痰热头痛。利膈除烦闷。手足烦热。荣卫不
    
    调。
    
    筋骨拘倦。身柴胡(八两)半夏(二两半)人参(去芦甘草黄麦门冬(各二两)白术(二两)上
    四七服
    (出济生拔粹)
    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
    
    核。在咽喉之间
    盛喘急。或因痰饮中积。呕逆恶心。并宜服之。妇人性热者。不能宽解。多被七气所
    
    伤。遂致气损胸臆。或如梅
    以香附子。药久服取效。不可谓紫苏(二两)浓朴(三两)茯苓(四两)半夏(五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丸子
    大半夏汤
    (出大全良方)
    治痰饮及脾胃不和
     半夏白茯苓生姜(各一分)上咀。作一服。每遇膈间有寒痰。以水二盏。煎至一盏。二陈
    瓜蒂散
    (出大全良方)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
    
    硬。
    
    气上冲咽喉。瓜蒂(炒黄)赤小豆(各半两)上为细末。取一钱。头一服。汤七合。使先渍之。须臾煮作脉
    茯苓丸
    (出大全良方)茯苓(一两)半夏(二两)枳壳(半两炮制风化朴硝(一分)上为末。姜汁煮。糊为丸如
    控涎丹
    (出大全良方)
    凡人忽患胸背手足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
    
    引
    
    钓痛。坐卧不
    疑是风毒结聚。
    
    涎。手脚重坠。冷痹气不通。误认为瘫痪。亦非也。凡有此疾。但以此药。不过数服。
    
    其疾自痊甘遂去心大戟(去皮)真白芥子(各等分炒)上为末。糊丸梧桐子大。临卧淡姜汤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