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西塘

 吴越尽说 2019-04-22
作者:施摩托



    早就听说西塘这个被称为“吴根越角”的千年古镇,周日,全家决定前去一睹为快。

    我们随着人群穿过古镇入口处的牌楼,放眼望去,所见的风景就是一幅江南水墨画:清清的河水泛着涟漪,河道两侧是粉墙黛瓦的明清建筑,零星的绿柳在澄蓝的天空下摇曳。如此美景自然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驻足。

    太阳渐渐升高,我们步入烟雨长廊。它其实是依河而建的廊棚,在江南古镇都有这样的廊棚,但像西塘这样保存完好的实属不多,而且它还有这么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千米的廊棚就像一架长长的钢琴,一块块青石板就像一个个古色古香的琴键,一家人雀跃其上,一曲光与影的变奏便汩汩流出。

    小河绕街缓缓流淌,河道里有三三两两的船篷往来,长廊一侧是密密麻麻的商铺,熟食、糕点、米酒、服装、工艺品……林林总总,用它们的色彩或香味吸引着游客的眼球和肠胃。可惜如流的人潮和商业性的吆喝冲走了水乡的宁静。梁柱上挂着红色的灯笼,也许只有等入夜以后,红灯闪烁,古镇才会呈现她最美的一面。

    与同里相似,西塘也是水多桥多。众多的古桥成为了解西塘的一本耐读的书。走过始建于宋代的望仙桥,怀旧之情油然而生;登上最高的卧龙桥,远眺水乡,家家临水而居,处处碧波荡漾;站在环秀桥边,可以看到石拱连同河中倒影一起形成的一个正圆形;来到送子来凤桥前,发现桥面被一堵墙从中间一分为二,墙上还镂了四个窗,通往桥上的一侧是台阶,另一侧是坡道。见到如此风格别致的桥,我们不禁哑然失笑。

    慕名走进石皮弄,就像走进了山中的“一线天”。两侧是高大的风火墙,泥沙斑驳,苔藓点点,显露出岁月的痕迹;脚下是光滑的青石板,颜色青黑,深沉厚重,记载着光阴的流逝。据说石皮弄以狭窄而幽深著称,最窄处仅0.8米。它好似一根纤细优雅的长笛吹奏着古镇的沧桑。我想象着在春雨迷蒙的时节穿行小巷,不知能否会遇见撑着花伞的丁香般的姑娘?

    西塘没有像同里退思园那样闻名遐迩的园林建筑,但有几处私宅如西园、种福堂、醉园等还值得一提。西园原是明代朱姓人家的一个花园,院落不大,但结构精巧,布局合理。进去只见花草树木、曲桥荷池和亭台楼阁,东侧假山上有一株高达数丈的白皮松,风来簌簌有声,如波涛澎湃。西园与我们吴江人颇有源缘。1920年冬天柳亚子先生来到西塘,住西园与西塘南社社友在此吟诗,并摄影留念,从此西园才有了名声。

    漫步在古镇,不少带有古韵的商铺让我大开眼界。镂空的格子花窗、用老旧锦布制成的幌子、古朴的徽派浮雕,无不让人的感觉穿越时空的隧道。镇东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字号钟介福药店,大门上有一楹联:“宁药架满尘,愿天下无病。”这副别具深意的楹联,让我们对一个世纪以前那位深受儒家仁爱思想影响的店主人心生敬意。

    西塘的特色小吃很多。粉蒸肉、八珍糕、芡实糕、臭豆腐、小馄饨……都是小巧而精精致,处处体现了水乡人的勤劳和聪慧。在街上,随处可见卖芡实糕的商铺,有的商铺是制作营销一体的,顾客在购买时,还能看到自己所食之物的制作程序,饶有趣味。

    太阳西斜,我们该打道回府了。回望西塘这座“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我期待某一天它能悄悄地走入我的梦里。

    发表于2019年4月1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