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准捕捉日内低点,做T、低吸、加仓一招搞定

 你在我在观自在 2019-04-22

最近是大盘的回调期,是不少个股低吸上车的好时机。虽然大盘不复往日牛气冲天,但不少机智的老股民在震荡期,做着高抛低吸,也赚了不少差价。

听着容易,但肯定不少人犯愁了,怎么操作呢?在什么位置,什么时机高抛低吸呢?

之前K哥介绍过波段上的高抛低吸,但少了短线上的方法。

今天K哥就说一个可以精准地捕捉日内低点的方法——KDJ

KDJ这个技术指标,大家多少有听过。它是技术分析的熟客了,好用,实在,所以人气一直都挺火热。

根据不同的参数设定,KDJ指标既可适用于短线,也适用于中长线超买超卖的判断,注意了,它能明确提示买入和卖出的信号。

打开炒股软件,直接打KDJ,一个回车,它就出现在副图界面了。

KDJ有三条线,默认参数是9、3、3。副图的左边都会提示这三条线的颜色和数值,对号入座就可以了。

其中,K、D值始终在0-100之间波动,J值代表K、D之间的乖离程度,它既能大于100也能小于0,J这个值很重要,常常运用在分时图上来抓底逃顶。

具体怎么看呢?

KDJ指标,主要关注两个地方:K、D、J的数值,以及K线和D线的位置关系

先说数值。

根据KDJ的取值,可以将KDJ区域分为:

1. 超买区:当K、D、J这三值在20以下,是买入信号

2. 超卖区:当K、D、J这三值在80以上,是卖出信号

3. 观望区:当K、D、J这三值在20-80之间,没有买卖价值

再说位置。

K线从右边上穿D线,形成金叉,是买入信号;K线从右边下穿D线,形成死叉,是卖出信号。

结合数值和位置关系,就很容易捕捉买卖点了。

日K线上的买进信号:K线、D线和J线值均在20以下,并且K线金叉D线。

日K线上的卖出信号:K线、D线和J线值均在20以下,并且K线死叉D线。

以上是KDJ在日K上的应用,很多炒股教程点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到实操上,就会发现这个指标还有点鸡肋。

看下图渝开发的行情就知道了,按照条件找到买点是OK的,但是卖出点太超前了,后面错了一波上涨行情。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KDJ相对于其他技术指标,它更加灵敏,以它上蹿下跳的猴性,显然是镇不住以耐性见长的趋势波段走势。它更多只能作为波段炒股一个辅助性的参考。

但只要把KDJ放在分时上,犹如孙猴子跳到了它的花果山,境况立刻就不同了,这是它一人的天地。

日内做T的、低吸的,都需要仰赖它找到一个精确的买点。

但怎么精准把控呢?

主要看KDJ的J值。

因为就敏感性而言,J值最灵,K值次之,D值最钝。反之,就安全性而言,J值最弱,K值次之,D值最稳。

所以上面提到日K线主要关注K、D值,并没有强调J线的值,但分时图则必须看J值。

精准把控日内低点分为两步:

第一步:设置分时KDJ的指标,修改参数为81、3、3

第二步:当分时图的J值大于100,就是高抛的信号;J值小于10就是低吸的信号。

当然,如果求稳的话,可以拉入K、D的数值和位置关系作为参考。

比较安全可靠的日内买卖点指标是:

日内低吸信号:J值小于10,K、D值小于20,以及K线金叉D线;

日内高抛信号:J值大于100,K、D值大于80,以及K线死叉D线。

KDJ分时法适用场景:

1.上涨趋势中的回调低吸

一只股票只要还处于上涨趋势(强势股不跌破10日均线,中短线不跌破20日均线),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进行日内低吸加仓。

比如下图中的华塑控股,画圈处是它日内的低吸点,此时K、D小于20,J小于0和K、D的金叉都符合条件。

2. 打回封板

当股价涨停后开板,在缩量下跌过程中,出现J值小于10,可以作为一个买入参考点。

但如果打开涨停后,是放量下跌,或者下跌幅度过大,哪怕J值小于10,也没有参考价值了。

3. 对于振幅比较大的股票,可以日内做T,在低点买入,然后高点卖出。

比如下图中的苏美达画圈处分别为低吸和高抛点。

接下来,K哥要开始证明自己不是马后炮。

先说低吸点,它对应的J值小于10,K、D形成金叉,且值小于20,如果K和D的值在20附近也是ok的,这里主要是看J的值是否达标,金叉和KD值主要是提供更多安全性。

高抛点的J值大于100,且K、D形成死叉以及值大于80。

同样用KDJ分时法,精准找出了紫鑫药业和乐凯胶片的日内做T买卖点。

 

最后插一句话,炒股这门学问,市场逻辑是“道”,它是大方向大趋势;技术分析工具是“术”,给予你操作上的安全感。很多人重道而轻术,其实二者缺一不可,但不着急,咱们慢慢渗透拿下。

回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