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伊始,我在家长中做了问卷调查。虽然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幼儿园,但都接受过系统的汉语拼音教育。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暑假还安排孩子进辅导班,接受“小学预科”培训,其实就是学习一年级语文、数学教材。所有这一切,只能称之为“系统”,决不能称得上“规范”。所以满眼可见,孩子们朗读不规范,发音不准确;书写不规范,随心所欲;拼读不规范,南腔北调…… 我虽然不懂幼儿教育,但我深知幼儿教育决不能等同于小学教育。这样的幼儿教育纯粹是好心办坏事,是在帮倒忙。 孩子们个个天真无邪,他们以为已经学会了汉语拼音,对课堂兴趣不浓,老师在炒剩饭给他们吃,哪里还有好胃口?思维一旦形成定势,矫正起来有多难啊!一年级语文教师忙着教学生对口型,练发声,纠正学生东倒西歪的坐姿,纠正他们不正确的书写习惯,累得焦头烂额。教学进度上不去,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最重要的是苦了孩子,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少数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这样产生的巨大浪费,简直是一笔糊涂账,谁也说不清。 教育为什么要拔苗助长?教育为什么要“鸠占鹊巢”、越俎代庖?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构筑孩子的人格长城!幼儿教育“小学化”,会导致学生人格教育的缺失。缺失了也许不是坏事,但如果出现了偏差,则更令人担忧。 周国平老师话说得婉转,是给教师和家长留面子,其实这种恶果早就显现出来了,只是大家都不说,保持集体沉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