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介绍: 【别名】黄良、将军、川军,火参、肤如,金木、破门、绵纹,湘结、绵役,金不换等。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大肠、肝,心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 大黄苦寒,有泻实热,破积滞、行淤血、泄腑气之功,故有“将军”之称,明代张景岳称为“药中四维”之一。 按现代实验研究和临床报导,大黄不但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明显的抑菌、中和毒素。 而且还有致泻、止泻、止血、抗凝血,促进免疫、抑制免疫的双相调节作用。 【应用】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泻痢不爽、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湿热黄疸,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火伤。泻热通 肠,凉血解 毒 , 逐瘀通经。 中药大黄是一种根茎类的中药材,它是中国四大中药之一,也叫火参或者金不换,早年几千年前它就已经在临床上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对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并不了解,今天小编就再带大家具体了解它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一、降血脂 取大黄0.5-1克,研末,临睡前冲服,连用5-7天,可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含量,特别是那些服西药效果不理想者可以试试,效果好且无副作用。 二、止血 取大黄、白芨各等分,研末,放锅内小火炒拌,冷却后贮存在消毒瓶内。使用时先将患处清创消毒,再取少许药粉撒于创伤表面,可立即止血。 1、润肠通便 中药大黄有一定的泻下作用,平时服用以后可以润肠通便,也能荡涤肠胃,,平时人们出现便秘时可以直接用中药大黄进行治疗,治疗时可以单独服用大黄也可以把它与中药厚朴和枳实以及芒硝搭配在一起服用。 2、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清热泻炎凉血止血也是中药大黄的重要作用,平时人们出现吐血和咯血以及便血等常见不良症状时可以把中药大黄与黄连一起搭配煎制服用,另外人们因血热出现目示肿痛时也能用中药大黄进行治疗,治疗功效相当出色。 3、清热解毒 中药大黄能清热解毒,平时它可以用于人类热毒疮疡的治疗,治疗时可以把它与金银花以及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材一起使用,另外人们出现肠痈腹痛时,也能用中药大黄进行治疗,不过需要马它牡丹皮和桃仁以及芒硝等中药材一起搭配使用。 4、治疗烫伤 中药大黄能清热解毒,也能消炎止痛,它对人类的烫伤也有很出色的治疗作用,治疗时可以把中药大黄研成细末,直接外敷在受伤的部位上,也可以把它与地榆粉放在一起加麻油调匀以后直接外敷伤处,都能消肿止痛,也能预防伤处感染。中药大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 大黄的禁忌: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所在,切不可盲目用药。 经方中,秘诀何在?还是《伤寒论》上的那句话: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关键是那个“证”。调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乱投医一股脑的出现什么就改善什么的单一调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调,方可事半功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