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滋阴降火的九种中药

 老玉米棒 2019-03-22

“上火”为民间俗语,又称“热气”。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解决方法是“去火”,即中医的清热泻火法,可服用滋阴、清热、解毒消肿药物。

那滋阴降火的中药有哪些?

1、滋阴中药

麦冬

中医认为,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要注意的是麦冬不宜长期服用,否则可能生痰生湿,适得其反。另外,麦冬并非人人适合,脾胃虚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随便食用麦冬,否则会加重病情。

天冬

中医认为,天冬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肾经。 天冬具有清肺降火,滋阴润燥功效。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咽喉肿痛,消渴,便秘,小便不利。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麦冬和天门东均属于补阴药物,其中天冬寒性较大,滋肾作用强,麦冬对胃、心病证作用较明显。

玄参

中医认为,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等。注意脾胃有湿、脾虚便溏者忌服。

玄参滋肾阴之功较麦冬强;滋肺胃之阴则较天冬麦冬弱。

2、清热泻火中药

大黄

中医认为,大黄味苦性寒。归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的功效。

大黄属于泻下药,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尤其适宜用于治疗实热积滞便秘。大黄苦寒而且作用峻烈攻下,容易损伤正气和脾胃,一般不是实证不推荐使用大黄。

黄连

中医认为,黄连性寒味苦,归心、胃、肝、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可泻心火,治心火旺的心烦不眠和热病烦燥,又能清热明目,可治疗目赤肿痛,还能增强胃肠功能而止热痢。另还有凉血解毒作用,可用于热毒痈肿,疔疮。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黄柏

中医认为,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保肝利胆的功效,适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者,脾胃虚弱者、小便不禁、子宫寒者忌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