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钟书论“投赠与答报”

 依然听雨依然闲 2019-04-22

                       《管锥编-毛诗正义》札记之二十八

/周敏            

《管锥编-毛诗正义》第二十八则《木瓜》,副标题为《投赠与答报》。

钱钟书将《木瓜》和《大雅-抑》对比:

《大雅-抑》有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投桃报李”,施与和回报相等。

《木瓜》有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瓜报玉”,施薄而报厚。

《木瓜》是代言诗,诗人用第一人称说,你赠我以木瓜,我答报你美玉,并不是答谢你,而是要和你永结同心。

《木瓜》的“投赠和答报”远远超出了礼尚往来的尺度,因此,朱熹断言,此为爱情诗。

但这不是钱钟书此则阐述的重点。

钱钟书此则讲述“投赠与答报”是自古以来的人情世故。

钱钟书说,按社会学家的考证,初民的礼俗,赠送是一定希望对方答谢的。古人礼尚往来而计较多寡,一般回报肯定比赠送要丰厚一些,称作“投贻”,实际等同于交换,做生意。

我国先民“投赠”而求“答报”犹如美洲土著语把馈赠称之为(Potlatch)。钱钟书把这一土著语(Potlatch)戏译为“不得落节”,因其和唐代的谚语“不得落节”音近。

解释一下:落节在唐代的意思是不搭配、不协调的意思,“不得落节”,就是“答报”之礼品不得比“投赠”之礼品差。

钱钟书举唐谚“买褚得薛不落节”作为“不得落节”一词之印证。

褚指的是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公元596年-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传世作品有《雁塔圣教序》《倪宽赞》《孟法师碑》等。褚遂良书法汲取众家之长,刚柔并济,清朗秀劲,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体。

薛指的是薛稷(公元649713),比褚遂良小53岁,为隋代著名文学家薛道衡的孙子,唐太宗名臣魏徵的外孙,自幼喜爱书法。薛稷从魏徵处借得虞、褚书法后,通过精勤的临习,书法锐进,尤得褚遂良之笔法精髓。董通《广川书跋》卷七评曰:“薛稷于书,得欧、虞、褚、陆(陆柬之)遗墨至备,故于法可据。然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因此,在唐中宗、睿宗之时便流传有“买褚得薛不落节”之说。

“买褚得薛不落节”的意思是,购买褚遂良书法而能得到薛稷的临摹作品,就不吃亏,因为薛稷之于褚遂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钱钟书说,后世经济发展了,馈赠索求回报之心逾炽,总希望回报物品比所赠物品贵重丰富,送礼可以获利。

不仅人事交际如此,和鬼神打交道也如此。

《史记-滑稽列传》说,淳于髡笑种田人仅仅拿一只猪蹄一盅酒去祭祀,祈祷鬼神保佑获得大丰收,也是以少贪多。

张尔歧《济阳释迦院重修记》讥讽所谓“功德”实际在借佛法作交易:怀着强烈的愿望,祈求福佑,当他施舍时,纯粹想着报偿,就像拿东西给别人,左手给予而右手索取,希图以一换十。

钱钟书最后说:

“以《木瓜》之篇,合《史记-货殖列传》载白圭语:‘以取予’,于古来所谓‘交际’、‘人事’,思过半矣。”

白圭,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记述了他的事迹。所谓“以取予”就是他总结的一套经商致富的原则,即根据星象、市场等信息对来年丰收还是歉收做出预判,果断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商事策略。白圭根据自己的商事策略积累了大笔财富,被奉为中华商祖。李嘉诚炒房产、巴菲特炒股票岂不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供求关系是当下的,但对未来供求关系的判断、对现实交易的抉择却是需要知识、经验、远见的,也需要定力和魄力。

钱钟书指出,把《木瓜》诗所昭示的人际交往总希望“小往而大来”的心理和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商事策略结合起来看,对自古以来世俗社会的人情世故和生意交换的情形,就了解过半了。

人际交往以利益衡量为其内核,商业交换也是以利益衡量为其内核。钱钟书在众多史料中选取这两个方面来考量世俗社会的经济生活,是否深刻、准确,请读者诸君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我想说的是,钱钟书不仅对政治有见解,对经济也有见解,有些人把钱钟书认作是只会在故纸堆里讨生活的学究,是浅薄的。

二〇一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注:篇中楷体字引自《管锥编-毛诗正义》第二十八则)

附录:《管锥编-毛诗正义》第二十八则

二八、木瓜·投掷与答报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传》:“琼、玉之美者,琚,佩玉名。”按《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报与施相等也。此则施薄而报厚;王观国《学林》卷一说“木瓜”云:“乃以木为瓜、为桃、为李,俗谓之‘假果’者,亦犹画饼土饭。……投我之物虽薄,而我报之实厚。”作诗者申言非报先施,乃缔永好,殆自解赠与答之不相称欤?颇足以征人情世故。群学家考论初民礼俗,谓赠者必望受者答酬,与物乃所以取物,尚往来而较锱铢,且小往而责大来,号曰投贻,实交易贸迁之一道,事同货殖,即以美洲土著语名之(Potlatch)。余戏本唐谚(《述书赋》、《书断》引语:“买褚得薛,不落节。”敦煌《李陵变文》:“其时匈奴落节,输汉便宜。”)双关音义,译此名为“不得落节”。后进文胜之世,馈遗常责报偿,且每望其溢量逾值,送礼大可生利。不特人事交际为然,祭赛鬼神,心同此理;《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笑禳田者仅操豚蹄盂酒曰:“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是其例也。张尔歧《蒿庵文集》卷三《济阳释迦院重修记》讥“与佛法为市”之“功德”云:“希冀念炽,悬意遥祈,当其舍时,纯作取想,如持物予人,左予而右索,予一而索十。”虽仅嗤市道之“功德”,而不啻并状“不得落节”。以《木瓜》之篇,合《史记·货殖列传》载白圭语:“以取予”,于古来所谓“交际”、“人事”,思过半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