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章 第三节 呼吸系统

 放疗工作者丶彦 2019-04-22
第一章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
第三节 呼吸系统

考点呼吸系统组成

1.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2. 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

3. 肺由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以及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淋巴结和神经)组成,表面有脏层胸膜。

考点鼻的解剖

组成

解剖结构

外鼻

由鼻骨和软骨作支架,外鼻上部较窄称鼻根,中部称鼻背,下端为鼻尖

鼻腔

鼻腔以骨和软骨为基础,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二腔,各腔向前以鼻孔通外界,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有三个鼻甲突向鼻腔,分别称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三个鼻甲的下方各有一裂隙空间,分别称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内前上方


鼻窦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共4对(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最大,开口于中鼻道,由于窦口高于窦底部,故在直立位时引流不畅;筛窦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前、中、后3群,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考点喉的解剖

1.喉软骨

喉软骨

组成

解剖结构

甲状软骨

由两块软骨板连接而成,构成喉前外侧壁,其上部向前突出称喉结

环状软骨

位于甲状软骨下方,为喉软骨中唯一呈环状的软骨

会厌软骨

位于喉入口前方,当吞咽时上提,关闭喉口,防止食物误入喉腔

杓状软骨

与环状软骨板上缘的关节面构成环杓关节

2. 喉腔是特殊的管状结构,向上经喉口与喉咽相连,向下与气管相续。喉腔内有上下两对黏膜皱襞:上方的为前庭襞,两襞之间为前庭裂;下方的一对为声襞,两襞之间为声门裂,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喉腔可分喉前庭、喉中间腔(喉室)、声门下腔三部分,其中声门下腔处结构疏松,易因炎症而发生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考点气管、主支气管的解剖

1. 气管位于食管前方,分为颈、胸二部;气管在胸骨角水平分叉成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别进入两侧的肺门。

2. 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走向倾斜;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较直;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考点肺的解剖

1.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分居纵隔两侧,呈圆锥形,具有一尖、一底、胸肋面和内侧面以及前缘和下缘;内侧面又称纵隔面,此面中央部有一凹陷,称肺门。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左肺二叶。右肺三叶。

2. 深呼吸时,两肺下缘可向上、下各移动23cm,临床上称肺下缘移动度。

考点胸膜的解剖

1. 胸膜分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脏层胸膜被覆于肺的表面,与肺紧密结合;壁层胸膜附于胸壁内面、膈的上面及纵隔的两侧,分别称肋胸膜、膈胸膜和纵隔胸膜;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肋膈隐窝,是胸膜腔位置最低的部分,胸膜腔积液时,常首先存积于此。

2. 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两层胸膜之间为一封闭的浆膜囊腔隙,称胸膜腔,左、右胸膜腔互不相通,为一密闭潜在腔隙,内仅含有少量浆液,为负压。

考点纵隔的解剖

1.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向上达胸廓上口,向下至膈。

2. 通常将纵隔按四分法划分。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两部。下部又可分为3部分:胸骨与心包之间为前纵隔,心包与胸椎之间为后纵隔,两者之间为中纵隔。

结构

解剖

前纵隔

内有少量的淋巴和结缔组织

中纵隔

由心、心包、连接心的大血管根部及主支气管的起始部等组成

后纵隔

包括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胸导管和淋巴结等

考点横膈的解剖

1. 横膈是向上膨隆的圆顶状阔肌,又称膈肌,位于胸腔、腹腔之间。

2. 横膈有三个裂孔,在第12胸椎水平有主动脉裂孔,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在第8胸椎水平有腔静脉孔。

第一章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
第四节 消化系统

考点消化系统组成

1.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始于口腔止于肛门,是中空性器官。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口腔到十二指肠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

2.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其中含有分解食物的各种酶。可分为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和胰)及小消化腺(胃腺、肠腺等)。

考点口腔的解剖

1. 口腔以上、下颌牙弓为界,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2. 人一生中有两组牙,即乳牙和恒牙:乳牙共20颗,分切牙、尖牙和磨牙3种;恒牙共32颗,分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4种。

3. 口腔腺分泌唾液,有3对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和小唾液腺(唇腺、颊腺等)。

考点咽的解剖

1. 咽是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咽是漏斗状肌性管道,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方固着于颅底,向下于第6颈椎下续于食管。

2. 咽腔分别以软腭与会厌上缘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其前方分别通向鼻腔、口腔及喉腔。

3. 咽部感染时,细菌可经咽鼓管传播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小儿的咽鼓管较短、宽且直,故儿童患中耳炎远较成人为多。

4. 咽鼓管咽口的后上方有一纵行深窝,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考点食管的解剖

1. 食管上端始于咽下缘,终于胃贲门,分为颈部(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部(胸骨颈静脉切迹至膈食管裂孔)和腹部(食管裂孔至胃贲门)三部分。

2. 食管的生理性狭窄有三处:第一狭窄部为咽与食管交接处(距中切牙15cm);第二狭窄部位于气管分叉水平(距中切牙25cm);第三狭窄部为膈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

3. 膈食管裂孔实际上是一个短管,也称膈肌食管裂孔管,主要是防止胃食物的反流。

考点胃的解剖

1.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处于腹上区,胃的上口接食管称为贲门,下口接十二指肠称为幽门,分4部分:贲门、胃底、胃体和幽门。

2. 根据胃的张力和形状分为四型:牛角型胃、钩型胃、长型胃和瀑布型。

3. 胃的黏膜及黏膜下层能形成黏膜皱襞,随功能不断改变形态;胃小弯黏膜皱襞多为纵行,宽度不超过5mm;胃大弯黏膜皱襞较粗,常为扭曲的横行皱襞,宽度约1cm;胃前、后壁黏膜皱襞常斜行,互相交叉,近小弯趋向纵行,近大弯趋向横行,宽度为5mm。

考点小肠的解剖

1. 十二指肠起自幽门,止于十二指肠空肠曲,是小肠中最短、最宽、最固定的部分。十二指肠环绕胰头,分为4部:上部(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降部、横部(也称水平部)、升部。

2.空肠位于左上腹部,起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回肠无明确分界;回肠位于中腹部及右下腹部,比空肠要长。

考点大肠的解剖

大肠

分段

解剖结构

盲肠与阑尾

盲肠为大肠最短但最宽的一段,内侧缘中下部有阑尾开口;阑尾长510cm,有系膜,移动度大,但其根部位置固定,其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中1/3

结肠

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直肠与肛管

直肠中部扩大称为直肠壶腹,壶腹部有3个横行半月皱襞,称为直肠横襞;中间的直肠横襞最大而明显,位置最恒定,位于直肠右侧,距肛门约7cm,是直肠的定位标志。肛管指肛缘到肛管直肠环平面的部分,成人平均长4cm,外科学肛管有4个界限

考点肝的解剖

1. 肝是实质性器官,是人体最大、血管极丰富的腺体;其特点是接受双重的血液供应——在接受肝动脉的同时还接受肝门静脉的注入。

2. 肝外形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膈面、脏面和下缘;脏面位于中间部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管、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进出的门户。

考点肝外胆道

1. 肝外胆道包括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和胆总管。

2. 胆汁由肝细胞产生,经肝内各级胆管收集,出肝门后再经肝外胆道输送到十二指肠。

3. 左、右肝管在肝门下3~4cm处合成为肝总管,胆总管起自肝总管与胆囊管的汇合点,向下与胰管相会合,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乳头口,此口部有Oddi括约肌。

考点10 胰的解剖及功能

1. 胰位于上腹部,分头、颈、体、尾四部分,无明显界限;胰头位于十二指肠弓内,胰体和胰尾在腹正中线的左侧,胰尾邻接脾门,胰的中央有主胰管。

2. 胰由外分泌和内分泌两部分组成,是人体重要的消化腺;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分解消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作用;内分泌部即胰岛,主要分泌胰岛素参与调节糖代谢。

考点11 腹膜器官

分类

结构

腹膜内位器官

是指器官各面均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

腹膜间位器官

是指有三面被腹膜覆盖的器官,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子宫、膀胱等

腹膜外位器官

是指仅一面被腹膜覆盖的器官,如肾、肾上腺、输尿管、胰、十二指肠降部和下部、直肠中下部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