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学通论》(二)吴梅

 国民一员 2019-04-22

吴梅词学通论引沈伯时《乐府指迷》云:“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此四语为词学之指南,各宜深思也。

    夫协律之道,今不可知。但据古人成作,而勿越其规范,则谱法虽逸,而字格尚存,揆诸按谱之方,亦云弗畔。

     余案:今人填词,多按词谱平仄。然少有“据古人成作”细分平之阴阳,仄之上、去、入,说白即少有人审词牌也。词谱中,一牌之平仄已定,但平是阴或阳?仄是上声抑或去声、入声,古人懂音律者自当有一定的规律安排。故需将前人之作按相同词牌,择数首来考察,寻出其中规律。而不是盲目填之,否则,何须冠以词牌名?只当成散文诗岂不是更好?

      通论云:咏物之作,最要在寄托。所谓寄托者,盖借物言志,以抒其忠爱绸缪之旨。《三百篇》之比兴,《离骚》之香草美人,皆此意也。

通论云:咏物之作,最要在寄托。所谓寄托者,盖借物言志,以抒其忠爱绸缪之旨。《三百篇》之比兴,《离骚》之香草美人,皆此意也。

又云:“余谓柳(柳永)词皆是直写,无比兴,亦无寄托,见眼中景色,即说意中人物,便觉得直率无味。况时时有俚俗语,如《昼夜乐》云:“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初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梦还京》云:“追悔当初,绣阁话别太容易。”《鹤冲天》云:“假使重相见,还得似当初么?悔恨无计那。迢迢长夜,自家只恁摧挫。”《两同心》云:“个人人昨夜分明,许伊皆老。”《征部乐》云:“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拆。”皆率笔无咀嚼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实不可学。

     余案:吴梅非全面否定柳永也,“惟北宋慢词,确创自耆卿(柳永),不得不推为大家耳。”此为吴梅对柳在宋词所居地位的肯定。然我等学词,不识前者词人之长处,皆拾俗俚之句,以为易懂,口语化,贴近生活,视为上品而模之,便谬之千里也。

     填词既是文学创作,又何来拈几句日常口语那么简单?今人之高则狂怪,低则俚俗直白,俱是前人所言词之病也。然今人不觉,尚且以为美,乃时代不同,故作颠而倒之?未得其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