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中药的药性

 user580 2019-04-22
2019-04-14 07:31:57

倒映着太阳的光辉

       中药是怎样治病的,可能知道的人不多。其实,中药并不治病,而是治人,通过治人来达到治病的目的。比如感冒,西医认为这是病毒性的,用药杀死病毒,感冒就好了。中医则认为这是受寒了,出了汗就好了。于是,中西医所用的药风牛马不相及。出现这种差异,根源于对人体的看法,西医把人体的疾病往往归结于外因,如细菌,如病毒,中医恰恰相反,把人体的疾病归结为内因,如五脏,如循环,治病方法从此而分道扬镳。

       比如一个人反流症持续不好,西医可能把病引向两个极端:一个是寻找螺旋杆菌以证明反流的成因;二是建议手术,用物理的手段收紧胃的上口。这两个思路,都是从外因解释病因,结果反流被分析的没有了,变成了杀死萨达姆。我不能全盘否定西医治病的有效性,但我始终认为反流不一定是病,而是人体衰老的必然结果,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适应,而不是试图改变,因为人体的衰老是不可逆的,没有那种药可以改变这种进程。如果有这种药,只能缓和,不能治愈。

       再比如子宫脱垂。中医认为,这是一种人体内部的衰败所造成,叫做中气下陷。这种衰败,不仅仅会造成子宫下垂,还可能造成脱肛,胃下垂等许多器官的下垂。所以,治疗这种衰败所造成的疾病,可以用药,扶正压邪,也可以加强锻炼,强壮肌肉,只有身体内部的衰败被改善了,子宫脱垂这样的病才能预防和治愈。然而,西医的治疗方法让人膛目结舌:治愈子宫脱垂的选择,一是用器具托住子宫,二是摘除子宫。我不知道,这两个治疗手段十分有效?一是托得住吗?二是子宫没了就不下垂了?其实,到了一定的年纪,不注意养生,什么都会下垂,难道什么都托住,什么都摘除?在这个问题上,西医是没有了办法,只能靠中医,用中药的药性改变体内的衰败的程度。

       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医才是这样解释中药的,凡是中药都有药性。在中医的眼中,任何食物药物都是一样的,差别在于偏性有多大,偏性大的被称为药物,偏性小的,小到可以忽略的就是食物。这偏性就是药性。所谓的中药,就是偏性比较大的食物。中医,就是运用这些偏性比较大的食物治人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那么,食物的偏性应该怎样理解呢?总体上说,可以理解为热和寒。热则流,寒则凝,寒热适当,人就健康,寒热失常,人就生病。感冒是这样,子宫脱垂也是这样。如果细化的话,也可以理解为归经。人体有十四条经络,每一条经络代表一个脏器的功能。在中医看来,经络的被堵塞就是病,经络的被打通才能痊愈,所以,人死了就找不到经络,因为死人的经络全堵了,等于没有经络。维持经络的畅通,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按摩推拿,把堵塞的经络和穴位打通;另一种方式就是吃的合理,保证每一条经络能够获得必要的营养维持畅通。第一种方式,《黄帝内经》几乎用了全部的篇幅加以阐述;第二个方式,《黄帝内经》似乎没有说,但一部中医的发展史足以证明食物药物的关键作用。

       这里,不得不提《本草纲目》的历史功绩。这部经典著作,不但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药物的基础,也为这世界全面认识食物和药物提供了可能。我相信,《本草纲目》也和《黄帝内经》一样,不是用科学的方法,只是在实践中的总结。请不要小看这实践中的总结,其准确性一点也不亚于现代仪器的分析,用了以后就会发现,李时珍写书的严谨,用词的规范,用字的正确。许多药物的功效,我至今不知道李时珍是怎样得出的结论,竟然是如此的恰如其分。

       比如,我在加味奶咖中添加的三味药:五味子,菟丝子和蛇床子。五味子,敛肺,滋肾。菟丝子,补五劳七伤,治鬼交泄精。蛇床子,乃右肾命门,少阳三焦气分之药。《千金方》把这三味药组方,治疗阳事不起。我加在加味奶咖中用作补肾。问题是,这三味药是不是像《本草纲目》说的那样,可以补肾呢?我告诉你,十分正确,也很到位,只能说,李时珍在写药性的时候竟然是如此的精准。

       学过《黄帝内经》的应该知道,肾主两便,管下焦这一摊,包括生殖,阳事不起也可以归在这一类。我怎么知道这三味药可以补肾呢?事先,当然是看了《本草纲目》,时后呢,绝对是我的感觉。你知道,中医的肾不是西医所说的肾脏,而是肾经的一个系统。比如肾开窍于耳,比如肾包括脊椎和大脑,比如大小便。我不知道,为什么现代中医开得那么多药被老百姓认为是吃不坏也吃不好?我吃了这三味药,稍多一些就有了感觉。第一个感觉是肛门处有一惊一惊的跳痛,让我感到肛门里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就像皮肤上滚脓时的跳痛。第二个感觉是耳朵似乎有点肿,我是看不见,按上去很痛,似乎是红肿。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中耳炎这类毛病。第三个感觉是头痛,睡一晚就好了。这种感觉就像年轻时长期不射精被逼出来的。因为吃这三味药前并没有这种症状,所以我怀疑是这三味药。于是,第二天把这三味药给停了。中药的药性就是这样的神奇,停了这三味药以后,出现的这三个感觉就自己消失了。就此,我就得出结论:中药的药性很正确,也很到位。我不知道,李时珍在写这样的药性的时候,是不是像我一样也吃过?否则,这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不是让人很敬佩?

       可以这样说,所有中药的药性都是“神农尝百草”尝出来的,基本上符合真实。《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喜欢用轻松这两个字,凡是用轻松这两个字的中药,只要用量适当,配伍正确,一般都能达到轻松地结果。一般不会像西医的科学!因为西医的科学只是实验室里的结果,在临床的时候难免会遇上尴尬。不是有一个胃癌专家,自己得了胃癌,进行胃的全切除,切除以后才体会到被全切除的病人的痛苦。这种痛苦,不但没药治,还无法忍受,这个医生在临死前建议,能不全切除尽量不要全切除,因为全切除造成的痛苦无法忍受。中药没有这样的尴尬,因为我们的先辈都像“神农尝百草”一样,早就尝过了。这样写出的药性,还会出现尴尬吗?一般不会,除非利欲熏心!

       中药都有药性。这药性不是别的,而是偏性。偏性不大的是食物,偏性大的才是药物。我们用食物和药物进行养生和治病,就是利用这样的偏性。用食物药物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就是养生,就能治病。懂吗?这就是中医!

       中医是利用偏性的高手,这偏性就是疾病的克星。这就是中药的药性的全部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