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腾: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微生物也能改变石油化工产业 |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人物专栏

 冯仙森 2019-04-23

2019年1月21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了2018年“35岁以下创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中国区榜单。从榜单中,我们看到更多中国创新科研力量的崛起,也看到跨学科、跨领域、并且对落地应用有更强烈企图心与使命感的科研创新,这其中涵盖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NLP、脑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生物科技、自动驾驶等多个不同领域。我们将陆续发出对35位获奖者的独家专访,介绍他们的科技创新成果与经验,以及他们对科技趋势的理解与判断。

关于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榜单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推出“35岁以下创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 China)榜单,旨在于全球范围内评选出被认为最有才华、最具创新精神,以及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 35 位年轻技术创新者或企业家,共分为发明家、创业家、远见者、人文关怀者及先锋者五类。2017年,该榜单正式推出中国区评选,遴选中国籍的青年科技创新者。新一届榜单正在征集提名与报名,截止时间2019年5月31日。详情请见文末。

从本质上说,电脑是一个能通过一定算法处理信息的机器,电脑的电路回路越强大,就能进行越复杂的计算和算法。相似地,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也可以像一个迷你电脑一样,回路越复杂,计算能力越强。

诞生于21世纪初的合成生物学,所引领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已经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人工设计的细胞将可在体内定时为患者输送药物;通过基因设计可以控制家蚕、蚊子等昆虫的性别;基因编辑可以使育种速度成倍提升……这些都是合成生物学带来的神奇改变。

而近几年,伴随CRISPR等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同样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等,合成生物学的前景变得越来越明确,基于基础理论的实验室技术逐步实现商业化,在资本介入的大背景下,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化发展迎来一个爆发期。

如今,从美国硅谷到中国市场,资本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投资愈加活跃,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商业化进程明显加速,非常多新奇的初创企业从实验室中孵化出来。

“反正我们(学生物的)也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好好做做,说不定能做出让子子孙孙自豪的东西。” 蓝晶微生物CEO李腾曾在演讲中自嘲,自己因为生物专业找不到合适的好工作,进而走向了生物创业。

李腾,本科和博士都毕业于清华大学。本科期间,他以队长身份带领清华大学团队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主办的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中获得金奖。更重要的是,这次比赛让他看到了合成生物学的潜力和市场,让他坚定了创业的选择。博士期间,李腾师从陈国强教授,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优化微生物合成PHA生物塑料的效率。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与塑料相似的力学性能,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塑料制品。这些PHA制成的塑料品,被丢弃后可以在土壤和水体中自然降解,变成土壤和水体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可以说,PHA 生物降解材料的出现,实现了让塑料这种如今造成巨大污染的材料,能够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

尽管PHA在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缓释材料、电学材料以及医疗材料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可以解决环境问题,但它的商业化一直存在瓶颈,那就是它的成本相比传统塑料过于高昂。

李腾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系统性地解决了PHA生物合成中几乎所有主要的额外成本来源,为PHA商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2016年10月,刚毕业的李腾正式成立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luepha,致力于把这项研究成果具体产品化,工业化。

如今,蓝晶微生物晶所做的事情不仅仅是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微生物,而是构建一个通用的优化微生物的平台,让微生物的工程化变得越来越简单。

李腾和其团队,开发了全新的数据管理系统 Holog ,将研发全流程的数据结构化地存储下来,并通过 Holog 系统整合所有仪器和相应的研发流程。数据科学和自动控制的引入,极大提升了 Bluepha 的工程化水平。以 Holog 为核心,他们还建立了一个软硬一体的全新实验室。

李腾将蓝晶微生物的下一个里程碑目标定为成为第一个深科影响社会产业结构、推动合成生物学产品大规模产业化的公司。微生物作为一个催化平台,也是制造平台,最终还是要以产品输出。这些产品可能是精细化工化学品,食品添加剂,也可以是药品。这些产品在传统行业都是石油产业驱动的,蓝晶要做的就是改变这一格局,让微生物生产走进大众的视野。

蓝晶所做的事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目前这个世界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微生物中寻找到解决方案,从化工生产的污染问题、化石原料的不可再生性、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都可以靠微生物解决,然而人们还不能充分利用微生物。李腾与其团队的创新思路就是通过数据驱动,改造微生物遗传信息,激发微生物的潜力,而这也是合成生物学技术给世界带来颠覆性改变的最好体现。

李腾在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