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注又称为“生物导弹”,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进行治疗的方式,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表面或其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传统的化疗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对“恐怖分子”所在区域进行“全面轰炸”;靶向治疗则是针对特定的“目标敌人”有的放矢,进行“定点爆破”,有针对性的杀死肿瘤细胞。目前胃癌的靶向治疗根据“目标敌人”的不同可分为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抗 Claudin 18.2(CLDN18.2)治疗、抗靶向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治疗等。 抗 HER2 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 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胃癌中 HER2 的阳性率为 7.3%~20.2%,而中国胃癌患者的 HER2 阳性率为 12%~13%[1][2]。抗 HER2 靶向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益处明确,目前已经拥有比较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抗 VEGF 治疗VEGF 的实质是一种糖蛋白,不仅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和提高血管通透性,而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作用明确。
抗血管生成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乏力、蛋白尿、出血、恶心呕吐、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声音嘶哑等。多数不良反应可通过暂停给药、减量及对症处理来控制或缓解。 抗 CLDN18.2 治疗CLDN18.2 是由胃癌、胃食管交界腺癌等恶性肿瘤表达的一种紧密连接蛋白,可以控制层细胞之间的分子流动。IMAB362 是首个针对 CLDN18.2 的靶向抗体。在 2016 年 6 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年会上报告的 FAST 研究显示,对于 CLDN18.2 表达阳性、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且不适合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胃癌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化疗联合 IMAB362 靶向治疗可将平均疾病进展时间从单纯化疗的 4.8 个月延长至 7.9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从 8.4 个月延长至 13.2 个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增加。这一结果为晚期 CLDN18.2 阳性胃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其他靶向治疗m-TOR 抑制剂、EGFR 抑制剂、MET 通路抑制剂、PI3K 通路抑制剂、IGF 家族以及多聚腺苷二磷酸酯核糖聚合酶(PRAP)抑制剂在胃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现有研究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些靶向药物仍有望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获益。 目前我国晚期胃癌的靶向药物以曲妥珠单抗和阿帕替尼为代表。令人遗憾的是,雷莫芦单抗、IMAB362 等虽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较好疗效或者在国外应用,但是目前未在中国上市。尽管困难重重,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希望胃癌的靶向治疗会“守得云开见月明”,为我国胃癌患者带来新希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刁彦文参与撰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