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干的世界》第10章 福祸东夷 第4节 大海深处有故乡

 比干星空下 2019-04-23

夏朝四百多年,除了夏后启争夺王位而与有扈氏的伯益发生一场甘之战(大略在今陕西省关中外),其余未有与西方部落及方国的战争记录,而夏朝与东方部落的斗争则频繁且剧烈得多。到了夏朝后期,中央王朝与九夷的关系似有所改善,古籍记述夏桀在鸣条之战败于商汤以后,逃到南巢(今安徽巢湖一带),以为这里就是东夷老家,这里的乡亲们还很够意思,把亡国的夏桀保护起来了。

虞朝的最后一任君主大禹也是黄帝世系,夏朝是从黄帝后裔亦即东夷人大舜的手中夺取政权的。此前,因为东夷族势力强大,大禹不得不立东夷人皋陶为王位继承人。皋陶先大禹而死,大禹就再立皋陶之子伯益为嗣君。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耍手段整死了伯益,强行登上王位。东夷人当然不干了,从那会儿起,黄帝世系的中原王朝和帝夋世系的东夷集团之间的打斗就没消停过,这两支同为盘古世系的伏羲和女娲后裔打了几千年,据说有的偏远农村直到今天还存在类似的宗族械斗。文人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民谚却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算个鸟。”自古文人多伤情,总想着劝和,因为大家都是盘古祖先的子孙,村野人士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认自家直系祖宗,别的不认,遑论“人类拥有一个共同的祖母露西奶奶”这一类考古假说,后者对于制止家庭暴力、农村宗族械斗、区域冲突和国际战争等等丝毫不起作用。

殷人与东夷的同源纽带时断时续,因着地理环境的差异,较为安逸的农耕文明的中原王朝偏爱统一,而习惯与大风大浪搏斗的东夷却从未建立起大一统的国家,所以海洋文明的东夷在与中原王朝的斗争中总是处于下风,终在中原统一王朝的打击下归于消亡。

殷商的人殉、人祭风习也源于东夷。殷商晚期,卜辞中常见征伐人方、尸方的记录,如“商人服象,为虐东夷”;“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相对西方的岐周来说,殷商与东夷的关系还是很亲近的。只要岐周和殷商打起来了,东夷哪怕恨死了殷商,也会暂时罢手,转身帮着殷商打岐周;等岐周被殷商打趴下了,东夷再掉头跟殷商打,往死里打;岐周一瞧机会又来了,赶紧爬起来再打殷商。这下把个殷商气坏了,丢下东夷,狠揍岐周,东夷再帮着殷商;岐周回过味来了,敢情你俩才是一伙的,就绕开殷商,跑去跟东夷拉近乎,说咱俩合伙吧,把殷商打趴下,江山社稷咱俩平分,各占百分之五十股份;东夷一开始内心其实是拒绝的,架不住岐周的软泡硬磨,遂宣布中立,抄手看着岐周跟殷商打,哪头都不帮。这下把个殷商气晕了,心想以前你帮都帮了,这会儿不帮也就拉倒,咋还看我笑话呢,该打。一念之差,气昏了头的殷商陷入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战略困境,帝辛晚期,殷商左手跟岐周打,右手跟东夷打,结果把自己打没了,中原的庄家换成了出道不久的岐周。

在种源和姓氏上,凡源于嬴姓、子姓、风姓的氏族都属于东夷的地缘范畴。风姓出自上古九皇之首的太昊,嬴姓和子姓出自于少昊,同为东夷族鸟生神话的变种,一如姜姓和姬姓的关系,姬姓为姜姓分出来的,子姓也是从嬴姓分化出来的。

子姓是商王家族的姓氏,以东夷少昊为远祖,以子契为受姓始祖,“子”字在骨刻文和甲骨文中都是鸟的象形。子姓部落原先居住黄河下游一带,商族的始祖契是以玄鸟为图腾的东夷部落首长。自契受封于商地,其子孙于此生息繁衍。今地下出土文物也证实了商族的祖先为东夷人,而东夷人的祖先为少昊氏。少昊族以鸟为图腾,是由几个胞族组成的部落,其中第一胞族中的五个氏族,分别以凤鸟、玄鸟、伯赵(劳)、青鸟、丹鸟为图腾,玄鸟为商族人的图腾。

因着祖上背景和宗族出身的关系,与商汤结盟的首推与之毗邻的东方诸侯亲族。文献记载商汤灭夏前,曾与东方诸侯曾举行两次会盟(联合军事演习),会盟地点都在东方。殷商近六百年间屡次迁都,都不出黄河下游流域的圈儿,九夷之师作为殷商最精锐的盟军,堪比今天的美国、英国、以色列的铁杆关系。东夷曾支持商族人建立中央王朝的统治,殷商与东夷列国、各部落的联盟以殷商为主导,有事大家可以商量,但最终拍板权在殷商手里。东夷列国、各部落拥有自主武装力量,对于商王却有进贡、纳税、率兵出征的义务,他们被封于外服主要是为了帮助商王加强边疆屏卫,战时军事指挥权归商王。除了国防和外交由商王说了算,商王对东夷列国、各部落的内部事务是不能直接支配或控制的,也就是说,商王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但是老干涉别国的外交和国防。

周武王《尚书·泰誓》云:“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意思是说:“他商纣王虽然有数十万数千万数亿兆的东夷友邦臣民,但离心离德;我姬发虽然只有十个乱臣贼子(?),但同心同德。他商纣王的至亲虽然很多,但比不上我姬发有仁人辅佐。”后世有学者分析这句话,判定周武王发动战争时的内心是困惑的,“我到底行不行?行不行行不行?”旋即自我安慰:“纣王拥有那么多的东方亲戚朋友,人才济济,却不懂用人,钱多人傻,不如我姬发的人品好,所以他的手下都来投奔我了,我还行,一定行,不行也行。”周武王把这些殷商的“乱臣”一网打尽,都变成了岐周的“能臣”,实行亲善政策,上下一条心。投奔岐周的殷商乱臣们熟悉殷商的统治情况和中原地理形势,辅佐周武王推翻了殷商的统治。

帝辛丢了江山社稷,自焚而亡后,殷商的王公遗族痛恨这个亡国罪人,痛定思痛,觉得还是东夷人可靠,反过来向东夷列国、各部落求助,联合他们站出来反对周朝统治,以图恢复殷商的社稷。东夷人的三巨头奄国、薄姑、莱国便召开大会商议此事,一致认为岐周比殷商更不是玩意儿,与其受岐周王朝姬发那小子的挤兑,不如扶持帝辛的儿子武庚,好歹也是一家人。商量好了,大家伙儿就抄家伙干。哪曾想武庚这小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起义失败了,惹恼了西周,觉得东夷人简直跟自家就不是一个祖宗,本来也不是一个祖宗,截止轩辕黄帝一代。由此,东夷集团和中原王朝彻底闹掰了。

据传殷商亡国后,另有一部分遗族北上迁徙到了今中亚、小亚细亚和西伯利亚一带,与当地土著部落融合通婚,建立了一些新的政权,千百年后,陆续回中原认祖归宗,如史上动静很大的“土尔扈特部东归”。与东夷联手抗击西周失败的殷商遗族随着东夷残众流亡海外,散落于今太平洋诸岛,过起了终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生活。此二说待考。

至此,中原农耕文明的华夏炎黄部落联盟兼并了海洋文明的东夷集团,抢先一步兼并了山地文明的蚩尤部落,加上早前的鸟生神话传说,基本奠定了海陆空一体化的普天华夏格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