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动力学附录三:需求

 扫地僧一一 2019-04-23

第三章给出了产出相关的一些基本理论,这相当于古典微观经济学中的供给理论,但是在本书的正文中没有给出需求理论。这一原因首先在于,经济学上的需求不是一个定义良好的概念。例如现阶段人们肯定不会认为上火星的需求、长生不老的需求是经济需求,但在不远的未来有些又可能实现而成为经济需求。在古典经济学中,需求被限定为有效需求,即人们能够负担得起并有意愿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这个定义在宏观整体上遇到了麻烦,从个体角度讲,“能够负担”的边界在于财务约束,一个人拥有100元货币,而面包2/个,那么他的钱只够买50个面包。但从整体角度讲,由《2、货币周转》可知货币在不断流转,货币条件不构成经济整体的需求约束,经济整体有多少面包可吃,只取决于其可以产出多少面包,而与其拥有的货币无关,甚至由《个体信用、货币的记账与清算作用》知道,在个体信用充分的情况下,即使完全没有货币也不妨碍经济体系运行。

所有具体需求的边界在于且仅在于其产出的边界,而与其他事物无关。于是,经济学上的供给与需求实质上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有供给才有需求、有需求才有供给,如同金融工具中的债权与债务,因而也就无需单独的需求理论。长生不老不是经济学上的需求,不是因为人们不需要,而是做不到,没有供给也就没有需求。上火星如果在未来能做得到,那么终究会成为一种需求,而与是否有经济个体能否负担得起无关。需求与供给相互决定,人们根据自身需要去进行生产,反之,产出也影响着需求,这说明微观经济学给出两条独立曲线分别代表需求与供给也是不恰当的。

于是经济学上关于需求的理论,实际上还是关于产出与分配的理论。对于理想的经济体系来说,产出与分配不仅应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还应该对之后的产出与分配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实现这种产出与分配目标的路径是经济学理论真正的也可能是永恒的课题之一。

心理学上,马斯洛提出了需求的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划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亦称为社交需求)、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经济学上的需求与之相关。例如衣食住行都属于生理需求,相关产出也是经济学的探讨对象。生理需求具有时效性,这类需求得到满足后,在一定是时间内会减少或者消失,这就是古典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依据。举例来说,人在很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面包会觉得很好吃,但是吃第二个的时候可能就有些吃不下了,就觉得没有那么好吃。

需要注意的是,边际效用递减其实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概念。人并非是一个时点的概念,而是处在一个时间轴之上的整体,会不断地饿了吃、吃了饱、饱了饿,面包的边际效用递减原因只是人们没有办法一下子吃那么多,边际效用递减并不是面包或者面包消费本身的属性,而是消费者人的属性。

从马斯洛的理论来看,经济上的储蓄需求来自于人们对安全的需求。理性让人们不仅满足于当前这顿饭吃饱,还会考虑下顿饭的问题,还会考虑各类冲击带来的风险。各种储蓄都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个体层面的安全需求,对个体来说,拥有更多货币能显著满足的储蓄需求。但从经济整体看,有些风险需要更系统的应对措施,例如粮食饥荒不会因为整体货币储蓄得到任何缓解,经济整体需要一定程度的粮食储备。

从欲望这一角度讲,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仅仅从吃上来看,虽然人的胃口是有限的,但可以吃得越来越精细,可以往食物链上层吃,吃山珍海味。需求种类也是无限的,甚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甚至不知道明天自己会需要什么。1943年,IBM董事长托马斯·沃森说,全世界只需要5台电脑,他显然不明白什么是需求。通讯的需求、互联网的需求、便捷交通的需求、乃至于星际旅行的需求,都是前人未曾可以想象的,但又确确实实已经或者将要可以被满足。今天,人们已对“随处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天堂兴味索然,或许更关心天堂有没有WIFI。

需求的无限性注定了“按需分配”是一个伪命题,人们需要的所有东西连说清楚的可能性都没有,遑论据此进行分配了。

人类永远无法得以满足的欲望推动文明滚滚向前。如果没有对东方财富的渴望,就不会有大航海时代;没有对太空的向往,就不会有今天的航空航天技术。艺术的发展、伟大的科技,都由需求推动。当人们已经借助飞机、高铁完成了快速迁徙,又开始对舒适性、速度的提出新的需求。唯不知足,才不会停下脚步,人类才会不断进步。

然而,需求也并不尽然都是有益的,无节制的需求有着极强破坏力。有人称上世纪内蒙古曾经历的一段严重荒漠化时期,与对一种叫发菜的苔藓类植物的需求有关。发菜由于细而黑,与头发相似而得名,而发菜又与“发财”谐音,在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喜欢讨口彩的东部沿海地区流行起来。但是,采集发菜会造成严重破坏,原因是发菜只生长在易沙化的地区,而且它的卷须常与能固定土壤的植被根茎缠绕在一起。人们不是一根根地拔发菜,而是把视线内的一切植物连根拔起,稍后再加以分类。这样造成了土地松软,当风力加强时,沙土就随风飞扬形成沙尘暴,土地沙漠化。其他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例如人们用拖网把海床上的一切都捞起来,破坏了珊瑚礁和其中复杂生态系统,把海洋也变成荒漠。

在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对过度的需求始终存在批判,勤俭受到宣扬,知足被视为美德。然而,在生产力极度发展的今天,消费主义横行,仿佛大家多吃几块肉,多买几件衣服,多买几辆车,经济就会天天向上,社会就会蓬勃发展,文明就能滚滚向前。

需求永不会被满足,需求也永远不需要被完全满足。经济学也不是一门告诉人们如何满足欲望、如何获得更多产出的学科,而是一门帮助建立更好经济结构的学科,帮助人们分析清楚得与失、利与弊、现在与未来的学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