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声生物显微镜(3):“高褶虹膜综合征”的UBM影像

 烟雨飘零110 2019-04-23

本文由王富彬眼科特约授权中国眼科网信息平台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须得授权

一家之见

高褶虹膜综合征plateau iris syndrome

高褶虹膜综合征(plateau iris syndrome,PIS)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中 的一个比较少见类型,它主要并不是来自于瞳孔阻滞。

高褶虹膜综合征是这样被定义的:即便在充分的虹膜切开术后,房角依然是处于持续性的可关闭窄角状态。

PIS常见于50岁以下人群。

高褶虹膜综合征的分型

根据高褶虹膜的“升高”对房角所产生的影响,PIS被分为了2个亚型:即完全型PIS和不完全型PIS。

完全型PIS:房角关闭涉及到上部小梁网或Schwalbe线,由于房水流出通道阻滞导致眼压升高。

不完全型PIS:房角部分关闭,上部小梁网依然是开放的,仍具有一定的房水排除功能,眼压保持在正常值范围之间。

因此,当确认了高褶虹膜综合征后,应进一步明确属于哪种类型的PIS。

高褶虹膜综合征房角的特殊形态

高褶虹膜综合征(PIS)的眼前节改变,与我们熟知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不同,突出的表现在4个方面: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虹膜形态和睫状体前位。

PIS的中央前房深度通常是正常的,它不像PACG那样出现浅前房。PIS的虹膜平坦,即便在房角关闭情况下,也不像PACG那样膨隆。

PIS的房角构型比较特殊,靠近房角处的虹膜根部增厚,房角变窄,虹膜以与角膜内表面近乎“平行”的方式向前“爬行”,然后突然折返转向形成“虹膜角”,此时尽管房角极度狭窄甚至关闭,但却表现为一个平坦的虹膜形态,虹膜根部嵌入睫状体。

睫状体前位,是讨论PIS时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PIS都存在这一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