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御酒”什么样?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4-23

酒在文人墨客的精神世界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不管是“花间一壶酒”的清雅,还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的土豪风,或者“莫笑农家腊酒浑”的淳朴,历代大文豪在释放文采的同时,总是有酒相伴。可以说,酒给他们带来的灵感,不亚于美人。

上下五千年,酒几乎是男人们的“最爱”,几乎无男不爱酒。皇帝也逃不过这个铁律。明朝皇帝,“无人不饮酒”。宫里的“御酒房”专管皇帝喝酒这档事。明御酒房中造的酒有荷花蕊、寒潭香、秋露白、竹叶青、金茎露、太禧白。有人品尝过万历年间的宫廷御酒,据说“色味冠绝”。

明清“御酒”什么样?

(玛瑙单螭耳杯,明朝,故宫博物院藏)

魏忠贤当道后,掌管后宫,常在宫外造酒,送进深宫,由御茶房进呈皇帝,酒的名目也是花样繁多,包括金盘露、荷花蕊、君子汤、佛手汤、天乳、琼酥等。而“干掉”魏忠贤的崇祯皇帝酷爱饮酒,尤其喜欢金茎露、太禧白,称其为长春露、长春白。

明清“御酒”什么样?

(青玉执壶,明,故宫博物院藏)

皇帝喝酒自然需要酒杯和酒壶,自然与百姓不一样,金银酒器自然不在话下,而有创意、有品味的酒具才更能体现皇帝陛下们的逼格。下面这套银方斗式杯很能体现明朝宫廷的审美。这套杯子从大渐小,由12件组成,依次套装,严丝合缝。12件杯的内壁均浅刻不同的山水人物图景,若将每件的四壁衔接起来,即为一幅通景故事画。内底阴刻篆体“兰亭修契”、“西园雅集”等,点明画面内容。套杯设计巧妙,构图优美,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明清“御酒”什么样?

(银方斗式杯,明,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清朝,酿酒工艺有了飞跃,结果就是出现了很多名酒。清朝酿酒事宜由光禄寺负责。光禄寺下设良酝署,专司酒醴之事。西安门内有酒局房24间,设6名酒匠、2名酒尉负责。取春、秋两季的玉泉水,用糯米一石、淮曲七斤、豆曲八斤、花椒八钱、酵母八两、箬竹叶四两、芝麻四两,即可造玉泉美酒90斤。玉泉酒问世以后,成了历代皇帝的常用酒。宫中御膳房做菜,也常用玉泉酒调料,还真是一酒多用。

明清“御酒”什么样?

(金錾云龙纹执壶,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玉泉酒,宫廷御酒最著名的是被乾隆皇帝“捧红”的松苓酒。根据记载,酿制此酒需要采深山古松,挖至树根,将酒瓮开盖,埋在树根下,使松根的液体被酒吸入,一年后挖出,酒色一如琥珀,味道极美。乾隆常有节制地饮用松苓酒。有人推断说乾隆寿跻九旬,身体强健,与饮松苓酒有关。

明清“御酒”什么样?

(金嵌珠錾花杯、盘,这套金质杯盘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制,豪华富丽,是宫廷举行大宴时供皇帝使用的。印有“万寿无疆”的赞词,这在清代金质酒杯很少见。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清代宫廷还注重酒的实用性,例如驱邪避疫的屠苏酒、雄黄酒。为了酿制屠苏酒,每年腊月的最后一天,茶膳房首领会同药房首领将大黄、桔梗、白术、肉桂各一两八钱,乌头六钱,菝葜一两二钱,研成细末,用缝囊装好,悬在药房井内,离水三尺。正月初一日子初取出,用木瓜酒一斤、冰糖面五钱,一同煎熬。这便是新春佳节饮用的屠苏酒,用以屠绝鬼气,苏醒人魂,除瘟避疫。

明清“御酒”什么样?

(银杯,故宫博物院藏)

每年五月五日端午节,将雄黄加入酒内,为雄黄酒。如雄黄玉泉酒、雄黄太平春酒。每逢端午,皇帝、后妃们都要饮用雄黄酒,以解蛇虮诸毒。宫内还有不少药酒,由御药房配制,用以健身袪痰。如嘉庆帝曾长期饮用清热除湿酒。还有一些低度酒如黄酒、木瓜酒、五加皮酒是供随时饮用。

明清“御酒”什么样?

(温酒器银质,似今酒精炉之结构,整器由支架和盖杯两部分组成。支架上置圆盆形盖杯,杯内可盛酒,加热后饮用。此温酒器做工精巧,造型新颖别致,应为清代中晚期作品。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同治、光绪年间,西苑南海瀛台,种植了莲荷上万棵。慈禧太后常令小太监采取莲花蕊,加药制酒,为莲花白酒。同时又有菊花白酒。这些酒因太后的偏爱而身价百倍。

明清“御酒”什么样?

(金盖托白玉杯,清,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随着国门打开,清末宫中的宴席上还出现了香槟等洋酒,体现了宫廷饮酒的与时俱进。(图中所有图片均来自故宫官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