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思明居士 2019-04-23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四代世家

韩城的薛姓祖先,最早一支是南北朝时期由北魏迁入,距今1500多年,其始祖——薛麟驹。

薛麟驹因其伯父薛洪祚与皇家女西河长公主成婚,被封为驸马都尉,在夏阳有赐田。

薛洪祚在朝廷做官,无暇管理田庄,便让侄子薛麟驹经营。

由此,薛家一支从汾阴迁来韩城扎根落户,世代繁衍,并一度代代袭爵,地位显赫。

薛端一生数封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北周 · 薛端墓陶俑|

薛端(公元515——558),本名沙陀,字仁直。皇族为他赐姓赐名“宇文端”,史书记载称薛端。薛端是一位集公、侯、伯、子、男爵位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其战功赫然,政绩卓著。

薛端出自官宦世家,且不说他的曾祖父是驸马,他的祖父薛麟驹中秀才之后,便被朝廷任命为中书博士,皇上又亲自点他接待齐国使者,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副部长或礼宾司司长;他的父亲叫薛英集,以军功升至书侍御史、通直散骑常侍。

薛端在少年时,就有远大志向,但不幸遭遇父丧,一个少年郎,竟能将丧事料理的井井有条,完全符合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礼仪。令周围士人惊讶不已。埋葬父亲后,他与弟弟薛裕闭门谢客,面壁攻读,潜心求学。十七岁时,被司空高乾邕看中,招他为参军,并赐给他“汾阴男”(一封)的爵位。可是,他看到当时天下大乱的局势,没有干多久就弃官回到韩城乡村了。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公元534年,魏孝武西迁,宇文泰执掌着朝廷大权,他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稳定政权局面,招揽人才,增设职位,薛端应招入仕,被授予兵部郎中一衔经考核合格,受赐“文城子”爵位(二封)。被派往军中,协助大都督薛崇礼据守龙门。没过多久,薛崇礼败降东魏。东魏趁机派薛循义、都督乙干贵率众数千人西渡,占据了杨氏壁(今龙门镇渚北村北)。薛端率宗亲及家偅并招喻村民等多次劝降,薛端断然拒以石城栅作椐点。军民并力固守。乙干贵等多次劝降,薛端又派谴将军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在壁外多设骑兵。壁中将士疑有大军,便东渡逃循,争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宇文泰下书慰劳,把薛端调到朝廷,担任大丞相府户曹参军。另派谴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守龙门。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北周 · 宇文端墓志|

公元537年正月,薛端跟随宇文泰战东魏窦泰,窦泰兵败自杀;八月,又随宇文泰出征,攻克盘豆,收复弘农(今河南灵宝一带);十月,战沙苑(在渭河附近),又大捷。薛端在这三场大的军事行动中,均立有战功,进爵为伯,后改封“文成县伯”(三封),食邑500户。

薛端性情刚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宇文泰十分欣赏他这一点,特地赐名“端”,表彰他行为端正,更希望他永远如此,名实相符。他在朝廷,自负责“选曹”一职(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始,20多年前,兢兢业业,公而忘私。他知人善任,大凡经他手提拔选用的人,都能各得其所,发挥很好的作用。对于品行不端、才能低劣的贵族纨绔子弟,他绝不委任、不提拔。他曾对宇文泰说:“设官分职,本康时务,苟非其人,不如旷职。”由这种宁缺毋滥的态度可看出他对工作的认真。正因为如此,他的官爵一路攀升,声振州闾,誉满朝野。累迁吏部郎中、尚书右丞、吏部尚书;宇文泰恢复周礼,开始起用六官制度时,薛端又先后为夏冠军司马、冬官工部、地官民部式厘、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侯(四封)。增邑1800户。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北周 · 薛端墓志铭文|

公元556年,宇文泰病亡,其世子宇文觉嗣位为太师、柱国、大冢宰。557年,宇文觉在晋公宇文护的操持下废掉魏恭帝(西魏亡),登上帝位的是周孝闵帝,追尊宇文泰为周文王,朝中大臣均有赏封,薛端升迁为户部中大夫,进爵为公(五封)。达到他仕宦之路的顶点。早在556年冬季,晋公宇文护召群臣商议废立之事时,薛端出于忠君思想,反对废旧立新,招致宇文护不满,便于公元558年,把薛端贬为蔡州刺史,他到任不久,施行宽松的惠民政策,很受下层官吏和劳苦民众的欢迎。后来又调他往基州赴任,蔡州父老千余人,向前来催他上任的军官梁荣苦苦求情,希望薛端能在蔡州刺史任上多留几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能力和政绩。公元558年夏天,薛端到基州任职不久,便积劳成疾,因病卒亡,时年44岁。死后,朝廷仍赠于他原来的官位,并加大将军衔,进封文城郡公(六封)。

1990年9月,韩城市坡底村村民在浇地时中,由于地面下沉,发现一墓葬,即为薛端墓。墓室地表距地面约13米。出土的文物有骑马武士俑、文官俑、仕女俑、仪仗俑、胡人俑、陶骆驼、陶牛、陶狗等150余件。有墓志一合,墓志为青石质,高147cm,宽48cm,厚12cm,楷书,42行,每行24字,题书“周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基州刺史文城惠公宇文端墓志”。左侧竖面字三行,为志铭人薛端子薛胄。(实物现存韩城市博物馆)。墓志铭内容与史书记载资料大致相符,可以相互印证。

薛胄治水留名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薛胄(约540——605),字绍玄,薛端之子。薛胄自幼天资聪明,每读书颇晓其大意,常感叹后世的训注者,不能领会先圣的深旨所在,经常据己意辩证错误,受到当时诸儒的称赞。他还讲气节,志于功名,在北朝明帝时,他袭父爵为文城郡公入仕,以后还任过上仪同、司金大夫等职。

隋文帝代北周以后,薛胄被任为鲁州刺史,未及上任,又改派代管卢州,不就又委任兖(yan)州(今山东兖州)刺史。薛胄到兖州后,刑狱内在押待审的囚犯达数百人,于是他首先处理这一问题。他亲自分析案情,审理被捕人犯,十余天即处理完毕,情节较轻者大多放还,一时刑狱为之空虚。薛胄在兖州任职时,特别重视兴修水利。兖州地势平坦,沂(yi)、泗(si)二水,在城东交汇南流,常常泛滥成灾,淹没农田,形成大泽。薛胄到任后,亲自勘察地势,组织人力,利用地形。垒石为堰,导沂、泗交流处积水,入黑风口而西流,以灌溉土地,因而城西大面积土地尽成良田,农业连获丰收。同时水上航运条件也得到了改善,这样兖州逐渐富裕起来。百姓们高兴地将薛胄所开之渠称为“薛公丰兖渠”。市级重点保护文物“金口坝”便是当年薛胄治水垒坝的遗址。“金口坝”素有“北方都江堰”之称,“金口秋波”为兖州八景之一,薛胄本人也因此在兖州地方志上占有重要地位。

兖州任后,薛胄转迁刺史,在郢(yǐng)州期间以惠政闻于世。郢州任后,朝廷征他为卫尉卿,不久又转迁大理卿。大理卿主管刑狱,薛胄任内持法宽平称职。

大理卿任后,薛胄迁,主管刑法。这时已是统治后期,隋文帝日益猜忌,功臣宿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就连被他倚重的大臣高潁也被猜疏。值此,与交厚的大臣因罪被诛杀,又牵连到。于是,想治高潁之罪,就将高潁交刑部审型,薛胄对高潁审理后认为无罪,从而违背了隋文帝的旨意被囚禁起来,过了很久才得以释放。之后,让他代理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刺史,任内,颇有政绩。公元604年,镇守太原的起兵反叛,并谴部将綦( qí)良东出攻打(今河北磁县)。不久又加兵相州。薛胄在兵临城下时,派亲信鲁世范去綦( qí)良营中游说。汉王的叛乱平息后,朝廷追查此役中未尽责的官吏,认为薛胄当时对朝廷怀有贰心,即将他革职,锁进大理寺听审。薛胄深受吏民爱戴,他被逮捕后,到朝野为其鸣不平者达百余人。虽然如此,薛胄还是被判免官,流放岭南,最后病死在前往岭南途中。一代名臣,落难于客乡,朝野为之痛惜。

薛裕清流避世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薛裕是薛瑞的胞弟,字仁友。少年时就以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闻名乡里。16岁时,便以官宦世家子弟的身份被征召入仕,担任丞相参军一职。可是,薛裕与他哥哥薛端的志趣不同,不喜欢在朝廷做事,只希望远离尔虞我诈的官场。当时,朝廷由宇文泰掌控实权,有个叫韦夐的人,名义上挂着京兆尹的官帽,其实并不管实事,每天四处游学,不问世事,薛裕对这种恬静舒适的生活方式,很是羡慕,多次准备好美酒佳肴,在家恭候,热情招待随机而至的韦夐。两人趣味相投,不知不觉中,一天就在他们的交谈中过去了。韦夐看上了薛裕的人品,便作主将自己的曾孙女嫁给薛裕。

薛裕曾经在与亲友们的议论中抒发过这样的感慨:“男子汉大丈夫在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的环境下,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文武才能,或者虽然身怀绝技,却没有表现出来,不为人知;那么,忙忙碌碌干上一辈子,也是白搭。至于像韦夐居士这样有学识的人,在逆境下,受到排斥打击时,并不逃避现实,远离红尘去当隐士;在顺境下,得到加官进爵时,也不去攀附权贵,投机钻研。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守着道德信仰的底线,将荣辱置之度外。他活得是多么的潇洒快乐啊!”

薛裕有一次到韦夐家参加晚宴,宴会间他出来到后院透风,幻觉中好像前面有人想拉扯他的手,他便本能地向后退行,不料后面有井,于是就掉落井中。同座的朋友将他搭救出来,为压惊向他劝酒说:“本来担忧您遇到意外的危险,幸喜没有受到大的伤害,应该干了这杯!”薛裕回答说:“坠井,小事一桩,后面将会有更大的灾难等着我。”大家就问是怎么一回事,薛裕说:“我最近做了一个不祥的梦。恐怕我的来日不多了”,此后不久,薛裕逝世。有好几个知名文士作诔文悼念他。宇文泰也为失去这样一个中年贤士感到伤心和惋惜,追赠他为洛阳刺史。

薛裕的猝死对哥哥薛端打击很大,他的死讯导致了薛端的旧病复发,没过多久便卒死于基州任所。

薛浚清廉孝亲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薛浚(约公元550-591年),字道级,他与薛胄同辈,是薛胄的堂弟。薛浚的父亲叫薛琰,在北周朝担任渭南太守一职。薛浚少年丧父,早成孤儿,侍奉母亲很孝顺,是出名的孝子。他自小就爱好学习,有远大志向。十多岁,便到京城长安,寻名师求教。当时隋朝的大哲学家兼音乐家何妥刚从南方到京不久,发现薛浚天资聪慧,便收留他为弟子,亲自给他传授经业。公元569年前后,他承袭先父的爵位,成为虞城侯,开始步入仕途。先当了一段纳言上士,不久就做了京城近地信丰县的县令。

公元581年,隋主杨坚登基,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皇”。薛浚也跟着进入京都,升职为尚书虞部侍郎。隨文帝得知薛浚是个大孝子,又听说他母亲年老,便赐给几杖、油车和服装,以示关怀。每个季节,都赏赐皇家自用的珍味佳果,一时荣耀京城。后来,他母亲病倒卧床,薛浚面容憔悴,忧伤不已,但他隐瞒了这一病情,亲朋好友都不知道其中原委,知道他母亲谢世了,他向朝廷告假,大家才替他悲伤。皇上下旨,派遣政府官员负责协调料理丧事,护送灵柩归葬夏阳(即今韩城)。薛浚遵照当时韩城民俗,披麻戴孝,足不着履,赤脚徒步,扶柩归里。当时正值隆冬腊月,数九寒天,朔风刺骨,霜雪交加。“自京及乡,五百余里,足冻坠指,疮血流离,朝野为之伤痛。”沿途州官县衙,均有礼仪或赞助,薛浚清廉,一无所受。

薛浚送葬母亲后不久,朝廷便催着要他到职理事。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惯例,一般丁忧在家,需满三年,再安排工作。要薛浚提前赴任实在是对他的看重和照顾。薛浚本人还是再三推辞,表示自己是诚心诚意地想为母守丧,请求让他服满三年的丧制再起程。不料他越是谦让,朝廷越是不肯。隋文帝杨坚亲自下诏,让他到京。及至薛浚到金殿向皇上谢恩,隋文帝见他积劳忧伤过甚,不由得也悲伤起来,他对群臣说:“吾见薛浚哀毁,不觉悲感伤怀。”既叹息,又诧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谁也没料到,薛浚竟然承受不了丧母的悲哀,一病不起,追随母亲而去。

薛浚的弟弟名叫薛谟,其时在晋王杨广的府上任兵曹参军事。薛浚临终前给他弟弟写了遗书,录之如下:

“吾以不造,幼丁艰酷,穷游约处,屡绝箪瓢。晚生早孤,不闻《诗礼》。赖奉先人贻厥之训,获禀母氏圣善之规。负笈裹粮,不惮艰远,从师就业,欲罢不能。砥行砺心,困而弥笃,用膺教义,爰至长成。自释耒登朝,于兹二十三年矣。虽官非闻达,而禄喜逮亲,庶保期颐,得终色养。何图精诚无感,祸酷荐臻;兄弟俱被夺情,苦庐靡申哀诉。是用叩心泣血,陨气摧魂者也。既而创钜衅深,不胜荼毒,启手启足,幸及全归。使夫死而有知,得从先人于地下矣,岂非至愿哉?但念尔伶俜孤宦,远在边服,顾此悢悢,如何可言!适已有书,冀得与汝面诀,忍死待汝,已历一旬。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勉之哉!勉之哉!”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写成此信后,薛浚便断气了,这时,他才42岁。有关部门的官员将这些情况反映给朝廷,隋文帝听了,深受感动,为之流下同情的眼泪,并亲自书写唁函,派使者前往祭奠。

薛浚一生清廉简朴,他死的时候,家中一贫如洗,没有留下多少资产,令人敬仰。

内容延伸1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薛峰”一词,在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纂修的《韩城县志》中,称“薛封”。其来历,据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建平阳王庙碑记载,唐初名将薛仁贵之孙薛嵩得封于现薛峰水库所占之地,于是此地便称“薛封”(见《韩城市地名志》),久而久之,薛封所在的这条大川也便称作“薛封川”。西北有座山叫技凤岭,岭上松柏参天,花妍草茂,掩映着一座土木结构的小庙,这庙就叫“仁贵庙”。庙里当年有泥塑金彩坐像一尊,庙门上有时刻对联一副:“风范技凤岭,世德在龙门”。额题:“平辽王”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由于薛封地处山区,多山峰,“峰”、“封”同音,到清代,人们渐将薛封称薛峰,薛封川也就称作“薛峰川”了。

薛峰川是韩城仅次于二十里川的第二条大川。其纵深在韩城境内就有35公里。这条川道不仅自古就农、林、牧诸业发达,而且还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积淀。

内容延伸2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2014年7月2日,韩城一护林员在当地金城办城固村塬上的林地中发现两块刻字的岩石。字对字相扣倾斜在地下,其中一块岩石上的字体为篆体。

墓志铭是一合,即一盖一底,两块岩石长、宽均在50多厘米、高15厘米多,呈方形盖上篆书大字为:“显考庠生薛公号图南墓志铭”,有小字楷书那块是底,其上落款为康熙五年。底部的楷书详细记载了墓主薛图南的生平。“其先河东人唐元勋仁贵之裔,世远年沿谱失,莫可考”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墓志铭显示,墓主薛图南生于明末,祖籍龙门镇林皋村,后迁至新城办五星金盆村,曾任职于辽东安乐州知州,享寿81岁,其子薛钦,其父薛仰山。

这个家族迁居韩城已有1500年,代代袭爵,深受皇族重用(图)

查阅《韩城市文物志》得知,韩城龙门镇下白矾村东有薛翊墓,碑文中有林皋等薛氏居住村名37个,据现存的《薛氏家谱》记载,薛翊是唐代大将军薛仁贵的六世孙,宋代由河东迁入韩城林皋村,薛氏尊薛翊为始祖,每年清明依例祭扫,而薛图南祖籍正是林皋村。

大体可以判断这近十个墓坑为家族墓地,薛图南墓志铭的发现对于研究薛氏家族历史等有重要意义和史料价值。

来源:陕西韩城旅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