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Metacognition”与“元认知” 作者:李昭伟 联系方式:手机15986664085,微信:ys340902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1976 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了Metacognition,中文对应为“元认知”,两者之间比较难找到对应关系。下面用“部阶造词全景记忆法”和“模型记忆法”进行分析,可以较为清晰地发现两者表述事物的不同视角。 一、部阶造词全景记忆法认识“元认知” Metacognition:(meta(变化)+ cog(认知))= 变化的认知 元认知:首次认知的认知。 元的意义:(1)头、首、始、大:~凶。~首。~旦。~年。~勋。~帅。状~(科举考试第一名)。(2)基本:单~。~件。~气(精气,根本)。~素。~音。 因为:元认知是对认知活动的认知,也就是:元 + 认知 = 认知活动 + 认知。 所以:元 = 认知活动。 这个“认知活动”就是开始、第一次、首次、基本的认知。 所以:元认知 = 首次认知的认知。 全景记忆:依据定义“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 设想这样一个认知全过程的故事:我的同学老王是某公司张经理的好朋友,为了认识张经理,我通过老王于某日与张经理相约第一次见面,经过交流而有所了解(首次认知)。事后分析发现,自己对张经理了解还不够,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主要原因是约会的地方环境太嘈杂,交流不畅(监测和评估 = 对认知的认知)。所以我决定约张经理一起去登山,在幽静的山道上一起爬山和交谈,相互增进了了解(环境、方式、结果发生改变 = meta)。 不管是“首次认知的认知”还是“变化的认知”,在全景记忆故事里均能找到其相应的部分或阶段。还有一个能在字面上比较“一目了然”的名称,为“自我检测认知”。我认为称为“自我监控认知”,可能可以更好地从字面上体现这一认知的实质。 在本故事中,“首次认知”与“监测及改变”在时间上是分开的。在元认知中,常常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也就是可对一个认知活动随时进行监测并调整。 二、模型记忆法学习 “元认知” 元认知属于更高一级的思维活动,在良好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20]P317。由于“元认知”比较不好理解,学习起来也存在一些困难,作者改变仅仅看文字的方法,采用“易与快”方法来对付“元认知”。前面已经用“部阶造词全景记忆法”认识了“Metacognition与元认知”,本节做为易“卦”模型记忆法的应用实例,利用易“卦”模型记忆法再次学习“元认知”,一方面加深易“卦”模型记忆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进“元认知”的学习。 易“卦”模型记忆法就是利用已有熟悉模型学习记忆新知识的方法。这里将引入“控制论机械式控制系统”和“鸡肉加工生产和管理系统”两个大家都熟悉的模型,来对比认识“元认知”。 1.控制论机械式控制系统 控制论机械式控制系统由下面两个子系统组成 : (1)程序系统:将输入要素变为产出。
2.鸡肉加工生产和管理系统 鸡肉加工生产和管理系统由生产系统和管理系统组成。 (1)生产系统:将原材料活鸡通过宰杀、去毛、清内脏、分件流程产出鸡肉成品。 (2)管理系统:①抽样检测产出的鸡肉成品结果并传给对分析员。②分析员与预设工时、流程、质量等标准对比,把偏差提交给监督。③监督依据偏差调整生产系统。 3.人的认知系统 人的认知系统包括:传统认知系统,相当于程序和生产系统,其任务是把环境刺激信息(相当于输入或原材料活鸡)变成长时间记忆知识(相当于产出或鸡肉成品);元认知系统,相当于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元认知的实质就是对认知活动的监控或管理;与分析员和监督、对比器和决策器相似,研究发现额叶(+颞叶)在“元认知”中起重要作用。 (1)传统认知系统:传统的人的认知活动包括注意、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范畴。 (2)元认知系统:①监测:获得个人认知活动的进展、策略、效果等有关信息,与预设标准比较。②控制;对认知活动作出计划、调整的过程。③监控者:中前部脑区是产生认知控制的神经回路的组成部分,额叶(+颞叶)在记忆觉察中有重要作用。 当我们看一本书不能理解需要学习的概念时,不妨改变学习策略,尝试新的学习方法! |
|
来自: 昵称5624552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