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周 ![]() 学习方法不对,努力白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过去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常常被鼓励反复阅读,认为只要多加阅读,书中的意思自然就理解和记住了。 因此,高中三年,除去吃饭、睡觉,绝大部分时间,我们都花在了学习上,每天不停地阅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是到最后,高考成绩出来,结果却并不理想。后来总结原因还以为是智商不够,天赋不够。学习了《认知天性》,才知道,是学习方法用得不对。 《认知天性》这本书主要从两个方面内容阐述了作者对于学习方法的观点:一是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二是打造学习心智模型。接下来,先说说何为正确的学习方法。 用新的学习方法取代旧的学习方法
作者通过实验研究证明,间隔一周复习一次学过的知识,记忆功能远比每天重复阅读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即时的反复练习只是一种短时记忆,很快就会遗忘。 而当你间隔一周过后,再去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可能会出现记忆的短路,直到通过用力回忆并再次翻阅记录想起,大脑付出了更有强度的劳动,这个时候记住的东西,就真正为你所拥有了。 过去,学校推行一个学期两次大考,即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这样的方式不但没有召唤起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因受到考试结果不理想时的不良影响,大大地打击了学生们的自信,也让他们变得不爱学习。 后来通过定期分散成小测验的方法,反而极大地刺激了大家的能动性,让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只是被这样的认知带偏了。记忆不是越频繁地练习就越容易记住,相反,给它就一个间隔的跑道,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一观点颠覆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认知。 ![]()
在我们原来的领悟中,会认为越是轻松的学习,越容易记住知识要点。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好像我们记住了很多东西,但时间一久,原来记住的东西就忘记了。因为越是轻易记住的东西,其实在我们的记忆里越没有真正留下烙印,再想记起就很难了。 而适度地增加记忆难度,在记忆的过程中,增加了思考的环节,需要我们用力才能记住的东西,反而能成为一种长期记忆。 近两年加入了各种读书会,用轻松的方式在上下班路上听书,听完自我感觉非常愉快,可最终却什么也没派上用场。 而那些在每个章节后面设置了一些问题的内容,反而能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增加了难度,也强化了记忆。比起光听,啥都不做,这种记忆要深刻得多。
除了间隔练习,我们还可以增加其他类型的'后刻意练习',比如,学校在安排一天的课程表时,会穿插安排各个学科,在同一门学科中又安排不同程度的练习,最后通过汇总组合来做一次检测等等这样的方式,都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
过去我们习惯性地认为,知识积累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当旧有的认知干扰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就应该将它们抛置在脑后,用新知识取代旧知识,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就是这个道理。 最明显的例子,我们在学习开车技能的时候,最开始学习的可能是手动换挡,当我们再学习使用自动换挡的时候,如果不及时清除前面的思维记忆,就会给我们开车的过程带来阻碍。
知识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当它转化成能力的时候,才能真正帮助到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职场上,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企业的老员工用这样的口吻跟新员工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他们自以为掌握的知识更多,就比别人更厉害。 可实际的情况不尽其然,我原来所在的设计公司,好的设计总监都是90年代的后起之秀,他们设计的方案不仅仅获得老板的认可,更是得到了众多客户的青睐。 原因很简单,他们作品更有时代特色和创新意识。仅此一点,就打败了那些自以为知识丰厚的老将。知识固然重要,也只有将他们内化成了能力才有实际意义。 二、打造新的心智模型
先来明确两个概念:机制1指的是无意识的、直觉的、瞬发式的;机制2是经过权衡选择、做出决定,并进行自我控制。 能够明确区分机制1和机制2两个系统,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调用哪个系统,将机制1系统里无意识的不好行为,替换成机制2系统里带来的有利行为。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发展的心智模型。
分析自己的思维模型,明确能力的结构,将过去所有没有实际效果,不能给自己带来结果的学习方法摒弃掉,用前面讲到的新的方法取代,用试错的方式找到最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的过程中,更需要转换由被动到主动的学习思维,掌控自己的时间和习惯,打造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过去我们会认为上完大学,知识结构基本比较完善了。直到参加工作,才发现学校的学习和企业的实际工作完全是两码事。书本理论往往设置成了标准化的程序,而现实中,一千家企业有一千种不同的情况。没有任何一套理论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唯独变化发展。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更新迭代十分迅速,唯有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建立新的思维结构模型,才能适应于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 结束语让学习更加高效,深度学习,首先是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然后通过刻意练习建立学习心智模型,最后还要做一位长期主义者,把深度学习当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赋能。 愿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找到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扬长避短,查漏补缺,将学到的知识建立心理表征,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
|
来自: 镜姐梦想领读会 > 《好书解读-提高学习效率》